揭秘:為什麼說做中國皇帝興趣廣泛是一件壞事? | 陽光歷史

 

A-A+

揭秘:為什麼說做中國皇帝興趣廣泛是一件壞事?

2016年03月17日 宮廷野史 暫無評論 閱讀 183 次

  因為有錢而且有閒,希臘和羅馬貴族才有多餘的精力來發展自己多方面的興趣,靜靜地坐在莊園裡進行學術研究,在求「實用」之上來「求真」,從而發展起「奢侈」的西方科學和哲學。因為對財富的毫不諱言的熱衷,才有了西方人的擴張心態和進取精神。因為受「慾望」的蠱惑,在「省力」、「好玩」的推動下,西方的科學技術才不斷發展。

  而在中國,作為一個皇帝,「興趣廣泛」絕對是壞事。富足文化與貧窮文化的差別之一,就是好奇心在富貴文化中有正大光明地存在的權利,而貧困文化認為基本生活需要之外的東西都是無益的。在今天看來,作為少有的對技術改進與發明提供大力支持的皇帝,楊廣統治期間是中國歷史上為數不多的工匠與技術專家們可以大展才華的黃金時期。大運河、趙州橋等著名工程即在此期間完成,而玻璃、可攜帶式水漏計時器等後來得以廣泛應用的發明,也出現於此時。然而,在傳統文化中,那些技術與發明都被認為是「奇技淫巧」。所謂「奇技淫巧」,就是超出了人們基本日常需要的精巧工藝品。就如同吃飽是天理,吃好是人欲一樣,能滿足實用是天理,追求省力好玩就是人欲了。在實用主義的中國人看來,這種「無用」僅僅是滿足人們智力和好奇心需要的東西,是沒有任何價值的。雍正皇帝的觀點代表了大部分中國人的看法:「於器用服玩之物,爭奇斗巧,必將多用工匠以為之。市肆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畝中少一耕稼之人,此逐末之所以見輕於古人。

  而楊廣對外部世界的強烈興趣則更為不祥。如同中國的地理環境一樣,中國文化是一個封閉自足的體系。大至天宇,小至塵埃,一切都已經有了聖人給出的板上釘釘的解釋。從根本上說,這個世界上已經沒有什麼「新鮮事物」。一切探險、好奇,唯一意味的就是「浪費」、「不安分」、「危險」。所以,中國文化提倡的是「父母在,不遠遊」,是「非禮勿視,非禮勿聽」,是「百動不如一靜」。史學家認為,楊廣的慾望是危險的火種,必將燒燬王朝的前途。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