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文宗李昂簡介 唐文宗李昂是怎麼死的? | 陽光歷史

 

A-A+

唐文宗李昂簡介 唐文宗李昂是怎麼死的?

2018年04月16日 文史百科 暫無評論 閱讀 49 次

  李昂,即唐文宗,唐中期之後,宦官專權,宦官殺害敬宗李湛後,又擁立李昂。李昂雖由宦官擁立,但深感宦官專權之害,遂起用李訓、鄭注等人,設計想除宦官,結果事洩,反受宦官挾持,後被軟禁至死,史稱「甘露之變」,從此,朝政大權進一步落入宦官之手。

  文宗即位

  劉克明與蘇佐明殺害敬宗後,假冒敬宗旨意選立了憲宗的另一個兒子絳王李悟「權勾當軍國事」。這樣做本來也是多年來宦官擁立的慣用伎倆,大臣也都見怪不怪了。劉克明等還不以此為滿足,又商議著剝奪其他宦官手中的權力,這樣就惹惱了內樞密使王守澄、楊承和以及神策軍左右護軍中尉魏從簡、梁守謙。唐末任左右樞密使和左右神策軍中尉的四位大宦官被稱為「四貴」,他們是宦官中的實力派。王守澄等密謀商定,動用了所掌握的禁軍力量將穆宗的次子江王李涵迎入宮中,此舉還得到了三朝元老大臣裴度等朝廷官員的支持。神策軍中尉派出的精銳禁軍將劉克明與蘇佐明一夥全部誅殺,絳王李悟也死於亂兵之手。江王李涵就是文宗,即位後改名為李昂。

  由於沒有先帝的遺囑,文宗應當以什麼方式登基即位,王守澄搞不明白。他聽從了翰林學士韋處厚的主張:先以江王的名義宣告平定了宮廷的叛亂(這是為了說明江王有功於國家),然後百官再三上表勸他登基(這是為了說明江王有群臣的擁戴),再以太皇太后的名義頒布冊文,下令指定他為繼承人(這是為了說明江王即位具有合法性),然後舉行冊立新君的大典。

  「合是阿舅」

  文宗於寶歷二年十二月十日在紫宸殿外素服與百官相見,十二日正式在宣政殿即位,十三日正式「成服」,也就是扮上了皇帝的行頭,次日親政。十五日文宗將自己的生母蕭氏上尊號曰皇太后(穆宗貞獻皇后)。文宗即位後一直有崇樹外戚的打算,但是他的生母蕭氏是閩人,來京以後父母早亡,家裡只有一個弟弟,已失去了聯繫。文宗後來令福建官員尋訪,一連有三個人自稱是文宗的舅舅,其中有人還得到了優厚的待遇,但是最終都是假冒,真的國舅竟無從找到。據說元和、長慶時,兩京百姓在大街巷裡見面打招呼,多說「合是阿舅」,文宗找國舅的事正好與「合是阿舅」的說法相應驗。

  「三宮太后」

  文宗生母蕭氏被立為皇太后以後,居住在大內,穆宗的母親也就是文宗祖母懿安太皇太后郭氏居興慶宮,敬宗的母親王氏寶歷皇太后居義安殿,號「三宮太后」。文宗對她們是每五日一問安,逢年過節都會親自往各宮謁見。對於祖母太皇太后郭氏,因為有擁立之功,更是禮數有加,文宗經常從城內復道中前往南內興慶宮,群臣及內外命婦也到宮門問候起居。開始,有司獻四時新鮮瓜果給三宮時稱「賜」,文宗認為言賜不妥,就拿起筆將「賜」改為了「奉」。太和五年,在宰相的建議下,為了把太皇太后郭氏與寶歷皇太后稱號有所區別,將居義安殿的寶歷太后以宮為稱,改稱為「義安太后」。開成年間的一個正月十五元宵節,文宗率同諸王、公主等在鹹泰殿上燈,亮如白晝,迎來三宮太后,為她們奉觴進壽,一如家人之禮。

  勤勉聽政

  文宗在位期間的行為舉止,與敬宗相比,簡直是天壤之別。

  文宗與敬宗每月上朝二三次不同,他每逢單日就上朝,每次上朝時間都很長。舉凡軍國大事,從朝廷用人到國庫儲藏,從各地災情到水利興修,他無所不問。從大政方針到具體措施,他都詳細地與宰相大臣討論研究。他要求把各種節假日或者輟朝的時間盡量安排在雙日,以便不影響單日的上朝。文宗還比較重視發揮諫官的作用,太和九年(835)十二月,文宗令鑄造「諫院之印」,改變了諫官進奏表章還要在其他部門請印以造成奏事洩密的狀況。

  「三宮太后」

  文宗生母蕭氏被立為皇太后以後,居住在大內,穆宗的母親也就是文宗祖母懿安太皇太后郭氏居興慶宮,敬宗的母親王氏寶歷皇太后居義安殿,號「三宮太后」。文宗對她們是每五日一問安,逢年過節都會親自往各宮謁見。對於祖母太皇太后郭氏,因為有擁立之功,更是禮數有加,文宗經常從城內復道中前往南內興慶宮,群臣及內外命婦也到宮門問候起居。開始,有司獻四時新鮮瓜果給三宮時稱「賜」,文宗認為言賜不妥,就拿起筆將「賜」改為了「奉」。太和五年,在宰相的建議下,為了把太皇太后郭氏與寶歷皇太后稱號有所區別,將居義安殿的寶歷太后以宮為稱,改稱為「義安太后」。開成年間的一個正月十五元宵節,文宗率同諸王、公主等在鹹泰殿上燈,亮如白晝,迎來三宮太后,為她們奉觴進壽,一如家人之禮。

  勤勉聽政

  文宗在位期間的行為舉止,與敬宗相比,簡直是天壤之別。

  文宗與敬宗每月上朝二三次不同,他每逢單日就上朝,每次上朝時間都很長。舉凡軍國大事,從朝廷用人到國庫儲藏,從各地災情到水利興修,他無所不問。從大政方針到具體措施,他都詳細地與宰相大臣討論研究。他要求把各種節假日或者輟朝的時間盡量安排在雙日,以便不影響單日的上朝。文宗還比較重視發揮諫官的作用,太和九年(835)十二月,文宗令鑄造「諫院之印」,改變了諫官進奏表章還要在其他部門請印以造成奏事洩密的狀況。

  生活節儉

  文宗不僅倡導節儉,革除奢靡之風,他自己也身體力行。即位之初,就下令放宮女、太常音聲人,各地額外的進獻和上供的奇珍異物基本上停止,五坊的鷂鷹玩物和遊獵之事也都停廢。他自己的飲食從不鋪張,特別是遇到各地發生災荒的時候,他更是主動地減膳。十月十日是他的生日,這一天被立為「慶成節」,文宗也不允許宰殺豬牛,只許食用瓜果蔬菜,他還特別詔令京兆尹暫停在城南的曲江池宴請百官和在宮中為他祝壽。文宗嚴禁臣下衣著豪華,有位駙馬戴了很貴重的頭巾,他提出批評。有位公主在參加宴會時穿的衣裙超過了規定,他就下令扣除駙馬兩個月的俸錢以示懲戒。有一個官員穿著桂管布做的衣服拜見皇上,桂管布是桂林地區生產的一種木棉布,布厚而粗糙,較之綾羅綢緞自然略遜一籌,文宗見他衣衫就認定此人是個忠正廉潔的臣子。他自己也做了一件桂管布的衣服,文武百官紛紛效仿,致使桂管布的價格上漲很快。文宗穿著樸素,有一次他對臣下說:「我身上的衣服已洗了三次了。」眾人都讚譽皇上節儉的美德,只有翰林學士兼侍書的柳公權認為,皇上君臨天下應該選賢任能,使天下太平,皇上穿洗過的衣服,只是生活細節而已。不過,能夠注意節儉對於一個封建皇帝來說也是難能可貴的,史書上也稱讚他「恭儉儒雅,出於自然」。

  喜歡讀書

  文宗不喜歡音樂、歌舞和遊樂,不近女色,自己在聽朝理政的閒暇,十分注意讀書。文宗曾對身邊的人說:「若不能甲夜(初更)親自處理政事,乙夜(二更)觀覽圖書,怎麼能夠做人間君主呢?」所以,他每當退朝處理完政事以後,就手不釋卷。

  文宗博覽群書,見識很是淵博。他經常就經書詩賦中的名物詢問大臣,結果宰相經常被他問住,回答不上來。有時候,他不僅讀古典,也很瞭解當代人的詩文。有一次,他在內殿賞花,就問身邊的人:「現在京城傳唱牡丹詩,誰寫的最佳?」前朝劉禹錫的「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師」是很有名的,侍臣告訴他中書舍人李正封的「國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句極佳,文宗聽了很是讚歎。文宗平時尤喜讀史書,對於歷史上的名君賢臣羨慕不已。他因為喜歡讀《貞觀政要》而仰慕魏徵,就下詔尋訪到魏徵的後人五世孫魏謨,並把魏謨任命為右拾遺,也是屬於可以對皇帝進諫的言官。文宗也很喜歡把他認為有學問的大臣召到宮中講談經義,評論文章。像當時的翰林學士柳公權就常常被他召來,一談就是很長時間,有時候在夜裡閒聊不自覺中蠟燭都燃盡了。他和柳公權留下過「人皆苦炎熱,我愛夏日長。熏風自南來,殿閣生微涼」的聯句。

  宦官專權

  自德宗以來,宦官典掌禁軍成為制度,宦官勢力的膨脹有了充足的理由,已經無法簡單根除。由於文宗是宦官擁立,所以宦官的權勢更是不斷擴大。

  太和二年(828)三月,文宗下詔制舉,以賢良方正與直言極諫問策取士。進士出身的幽州昌平(今北京)劉蕡對策,直陳宦官專權。認為天下傾覆、海內大亂、國家政治危機都是由於宦官的專權所導致的。他還論述了藩鎮擅兵、奸臣當道的危害,在當時引起了極大震動。由於文宗剛剛即位,羽翼未豐,他任用了其他的對策者,惟獨沒敢用劉蕡。隨著在位時間越來越長,他也開始著手解決專權的宦官。

  太和四年(830),文宗任用宋申錫為宰相,要他秘密剷除宦官勢力,但因時機不成熟,計謀破產。後來,文宗又重用鄭注、李訓開始翦除宦官。鄭注本姓魚,因為冒姓鄭,人稱「魚鄭」,以精通醫術得以進用。李訓原名李仲言,出身名門,以精通《周易》得以進用。鄭、李二人都善於揣度人心,思路敏捷,口才極佳,文宗把二人視為「奇才」。鄭注幾番死裡逃生都得益他的擅辯,他本來是因大宦官王守澄推薦得到重用的,太和九年(835)時他建議文宗剝奪了王守澄的實權並將他毒死。同時,李訓建議文宗將擔任山南東道監軍的陳弘志召回京城,宮中一直認為是此人當年殺死了憲宗,文宗便派人將其杖死於回京途中。文宗在翦除宦官的行動中,引發了一場震驚朝野的「甘露之變」。

  宦官專權

  自德宗以來,宦官典掌禁軍成為制度,宦官勢力的膨脹有了充足的理由,已經無法簡單根除。由於文宗是宦官擁立,所以宦官的權勢更是不斷擴大。

  太和二年(828)三月,文宗下詔制舉,以賢良方正與直言極諫問策取士。進士出身的幽州昌平(今北京)劉蕡對策,直陳宦官專權。認為天下傾覆、海內大亂、國家政治危機都是由於宦官的專權所導致的。他還論述了藩鎮擅兵、奸臣當道的危害,在當時引起了極大震動。由於文宗剛剛即位,羽翼未豐,他任用了其他的對策者,惟獨沒敢用劉蕡。隨著在位時間越來越長,他也開始著手解決專權的宦官。

  太和四年(830),文宗任用宋申錫為宰相,要他秘密剷除宦官勢力,但因時機不成熟,計謀破產。後來,文宗又重用鄭注、李訓開始翦除宦官。鄭注本姓魚,因為冒姓鄭,人稱「魚鄭」,以精通醫術得以進用。李訓原名李仲言,出身名門,以精通《周易》得以進用。鄭、李二人都善於揣度人心,思路敏捷,口才極佳,文宗把二人視為「奇才」。鄭注幾番死裡逃生都得益他的擅辯,他本來是因大宦官王守澄推薦得到重用的,太和九年(835)時他建議文宗剝奪了王守澄的實權並將他毒死。同時,李訓建議文宗將擔任山南東道監軍的陳弘志召回京城,宮中一直認為是此人當年殺死了憲宗,文宗便派人將其杖死於回京途中。文宗在翦除宦官的行動中,引發了一場震驚朝野的「甘露之變」。

  「甘露之變」

  本來,鄭注和李訓計畫在下葬王守澄的時候,要求所有宦官都為王守澄送殯,然後以所率親兵懷藏利斧將其全部砍殺。但李訓求功心切,決定搶先下手。太和九年(835)十一月二十一日,李訓提前在宮中部署了兵力,等文宗上朝後,假稱大明宮左金吾大廳之後的石榴樹上夜降甘露(甘露是預示天下昇平的祥瑞),誘使神策軍中尉仇士良、魚弘志(今本《舊唐書》偶有誤為「魚志弘」處)等前往,想一舉誅殺宦官。沒想到,被仇士良看出破綻,他們立即返回大殿,挾持著文宗直往內宮奪路而逃。緩過神來之後,立即派兵關閉宮門,對宰相和朝廷官員下了殺手。李訓喬裝出宮,一路上假裝瘋癲逃到終南山的寺院中。後被地方官抓獲,他擔心押送到宦官手中會遭羞辱和酷刑,在到達京師附近時,便對押送的人說:「現在禁軍到處抓我,是因為能夠得到重賞。等他們見到我,肯定會將我從你們手裡搶去領功,不如你們把我殺了,拿著我的首級去領賞更直接了當。」結果,李訓被殺。鄭注和全家老幼被仇士良派人誅殺,與事變有關無關的朝廷官員也有上千人被殺。這次事變後,宦官更加盛氣凌人,對待皇帝也很不禮貌,常常出言不遜,文宗羞懼難當,從此也不再做聲。據說,只是在獨居無人的時候,文宗才會自言自語:「須殺此輩,令我君臣間隔。」文宗留下了一首「輦路生春草,上林花發時。憑高何限意,無復侍臣知」的詩,正是這一淒涼無奈神情的寫照。

  開成四年(839),文宗在一次延英殿召對的間隙,退坐思政殿,悄悄地問當直學士周墀:「在你看來,朕是什麼樣的君主?」周墀再拜:「此事不是臣所能夠有資格評價的。不過天下

  都說陛下是堯舜一樣的君主。」文宗苦笑道:「朕的意思是,如果與周赧王、漢獻帝相比如何?」周墀惶駭跪奏:「陛下之德,周成、康二王和漢文、景二帝也難與相比,怎麼要自比那二位君主呢?」文宗道:「周赧王、漢獻帝不過是受制強臣,今朕受制家奴,自以為遠遠比不上他們。」說罷,不免又一陣傷感。宦官對待皇帝尚且如此,宰相更是不在話下。天下大事從此都由宦官的北司決策,南衙宰相機構只是「行文書」而已。

  歷史評價

  歷史上對文宗留下了這樣的一句評價:有帝王之道,而無帝王之才。就是說,文宗雖然能夠勤勤勉勉、宵衣旰食,但自身缺乏治國的才幹,最終也不能消除禍患。

  抑鬱病死

  似乎上天也不眷顧文宗,到開成(836~840)中,各地水旱蝗災不斷,彗星頻頻現於天際,百姓的房屋倒塌,田苗顆粒無收,文宗發出了存撫百姓實施賑濟的詔書,但至於能夠取得多少賑荒的實效,他已經顧不上了。開成三年(838)正月初五,京城內發生了宰相李石遭到刺客襲擊的嚴重事件。李石中了一劍,卻是刺斷了馬尾,還中了一箭,人傷得並不重。但引起了京城的巨大恐慌,第二天常參官入朝者僅有9人而已。開成四年六月,久旱無雨,派往各處祈雨的使者卻沒有帶來多少值得鼓舞的消息。文宗一度對宰相表示,如果上天再這樣不下雨,他就將退居南內興慶宮,另選賢明之主,不再做這個皇帝了。十二月,高宗和武則天的乾陵發生了大火,文宗的身體也出現了不適。開成五年(840)的新年,文宗沒有接受群臣的朝賀,正月初四,文宗在大明宮的太和殿走完了他32歲的一生。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