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也愛錯別字:歷史上五大最著名錯別字的故事 | 陽光歷史

 

A-A+

古人也愛錯別字:歷史上五大最著名錯別字的故事

2018年03月23日 文史百科 暫無評論 閱讀 86 次

  天下第一錯別字——「避」

  之所說它是「天下第一」,因為這字一是影響大,二是皇帝寫的,確確實實寫錯了,且找不出合理的解釋理由。此匾懸掛於避暑山莊正宮內午門中門上方,匾的四周環繞鎏金銅龍浮雕,藍色匾心有四個金光閃閃的大字:「避暑山莊」。一眼看去就會發現,「避」字右邊的「辛」下部多寫了一橫(見圖)。此錯字是誰人所寫?乃出自大名鼎鼎的康熙皇帝之手也,是皇帝的親筆御書,題寫於康熙五十年。

  康熙多寫一橫,臣僚應該當即看出來了,但皇帝是金口玉言,寫錯了也是對的,誰敢提醒皇帝說寫錯了?何況皇帝有造字的特權。

  最有說法的錯別字——「魚」

  「花港觀魚」是西湖十景之一,那塊「花港觀魚」碑,就是康熙的御筆。碑上的繁體「魚」字下的四點變成了三點,少了一點。如果說避暑山莊的「避」康熙爺不會寫還情有可原,但這「魚」不會寫實在說不過去。原來這裡有一個傳說,康熙不是不會寫這個字,而是「有意錯」。原來康熙信佛,有好生之德,題字時他想 「魚」字下面有四個點不好,因為在舊時四點代表「火」,魚在火下烤,還能活嗎?這是殺生啊,於是有意少寫了一點--三點成「水」,這樣魚便能在湖中暢遊,瀟灑地活了。

  最具哲理的錯別字——「流」

  錯別字如果是「有意錯」,書寫者都會附會出自己的道理。在江蘇揚州大明寺的平山堂,正堂右邊的「坐花載月」匾額,是民國初年著名的寧夏「三馬」之一馬福祥所題;左邊的「風流宛在」匾額,則出自清光緒初年兩江總督劉坤一之手,據說是劉坤一為追念曾在揚州任主政官員的歐陽修所作。「風流宛在」這四字中有兩個錯字:「流」字少一點,而「在」字多一點。

  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原來,歷史大名人歐陽修在揚州時是個「風流太守」,在多而善風情、色藝雙絕的揚州美女石榴裙下曾弄出了不少韻事。劉坤一把「風流宛在」中的「流」有意少寫一點,「在」字多一點,意思不言而喻,希望少點風流,多點實在,極富哲理,同時曲筆點出歐陽修當年行為上不檢點。這樣的字,錯得恰到好處,所以至今也無人說三題四,與杭州西湖湖心亭石碑上乾隆皇帝手書「蟲二」(意思是「風月無邊」)兩字,有相似的奇思妙境。

  出現最多的錯別字——「明」

  皇帝寫錯別字,皇帝陵上也有錯別字。在南京的明太祖朱元璋明孝陵上,細心的遊人至少可以發現兩處錯別字:在明孝陵保護碑上,「明孝陵」寫成了「明孝陵」;入明樓,在陵墓寶頂正南面的石砌牆體上有「此山明太祖之墓」七個字,其中的「明」也寫成了「明」。這兩個「明」與少一點「魚」和多一橫「避」不同。「魚」、「避」那是皇帝創作,具有「合法性」,這個「明」字則是因為出自書法家之手,可以歸結為藝術字,或是書法體。

  最令人叫絕的錯別字——「富」

  山東曲阜孔府,可以說是天下最有文化的地方,但遊人到孔府,未進大門便能看到特別明顯的錯別字。孔府大門正上方懸掛著一塊藍底金字「聖府」匾額,兩側有一副楹聯是這樣寫:「與國鹹休安富尊榮公府第,同天並老文章道德聖人家」,上聯中的「富」字少上面一點,寶蓋頭成了禿寶蓋。再看看下聯中,也有一個字寫得極不規範:「章」字下面的一豎一直通到上面。

  最有文化的地方怎麼弄出這笑話?其實這不是笑話,而是最有文化的錯別字之一。錯之妙在於其寓意:「富」不出頭,意思是「富貴無頭」;「章」字下的一豎出頭,則表示「文章通天」。兩個錯別字,一下子就體現孔府這個非常門第的身份,不只沒有人說它是錯別字,遊人明白後反而連連叫絕。據說孔府這兩個錯別字是神來之筆,系仙人指點。相傳在孔子第42代孫孔光嗣成親那一天,恰有神仙路過,碰到了府前影壁上寫的「富」字。神仙把「富」字上的一點抹去了,孔家怪之,神仙道出了玄機,稱孔家不宜過富,要「去一點」。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