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美國是怎樣成為「帶頭大哥」的?
眾所周知,二戰前的美國,無意「領導世界」,可謂世界最大「中立國」。
「中立國」轉身「領袖國」,皆因太平洋戰爭爆發,日本人打到美國「大前門」,抽冷子給看熱鬧的「中立國」一擊重拳,令美國改弦易張,由觀望轉參戰,由參戰轉主導。
我們知道,二戰時反法西斯同盟一共52個國家,其中有老牌帝國英法,也有新興的中國、蘇聯,為什麼他們自覺不自覺地都公舉美國坐「頭把交椅」,心甘情願接受其「領導」呢?
其時國際舞台,發生了一個耐人尋味的變化,那就是法國與美國「西方盟主」地位的轉換。
二戰前,法國與英國一道,在西方世界佔據「正統地位」。一戰後的巴黎和會上,法國出盡風頭,有「老虎」之稱的法國總理克列孟梭對世界各成員國指手畫腳,哪個國家擁有幾個席位都需他首肯,儼然「世界盟主」。
但是到了二戰時,法國的地位一落千丈。收官二戰的同盟國雅爾塔會議上,法國連參加會議的資格都沒有,戴高樂將軍只能在門外望自興歎。美法「輪轉換位」,「高盧雄雞」成為「山姆大叔」的陪襯。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在歷史上,法國不僅做過世界「副總」,而且還做過民主國家的「領頭羊」。美國的國家象徵物「自由女神像」,就是法國在美國百年慶時送給美國的。那時,美國對法國的態度,頗為敬服,對「世界先生」的禮品,欣然接受。
然而,「世界盟主」畢竟要靠實力來說話。二戰迅速亡國的法國從世界得到的,更多是同情而不再是誠服。這個昔日「世界盟主」,在二戰期間的國際地位,不僅無法企及美國,甚至不如中國,雖然中國抗日也有打得不好的戰例,但是畢竟抗住了百萬日軍的進攻,終究沒有亡國。
實力不濟的法國再以「正統」說話時,顯然底氣不足,不可能得到世界的擁戴。
可見,戰爭年代,無論什麼政治集團,要取得領導權,兩個要件不可或缺:1、佔據道義制高點;2、雄厚的物質實力——主要是軍事力量和經濟財力。
正義須靠綱領和財力實現。一個國家要想讓世界「服」你,也必須要有這「兩手硬」。美國在二戰期間,奠定西方盟主、乃至同盟國「正統地位」,走的基本也是這個路數。美國在當時世界兩項第一無人企及:一是道義旗幟舉得最高,二是物質實力最雄厚。
美國雖然是受日軍偷襲被迫參戰,但是他打出的卻是「拯救世界」的旗幟。在羅斯福總統那篇著名宣戰演講中,直接給出美軍參戰的意義——
我們現在處於一場戰爭之中,不是為了征服,不是為了報仇,而是為了這樣一個世界:在這個世界上,我們的國家和我們國家所象徵的一切都將對我們孩子是安全的。我們期望能消除日本的威脅,但是,如果我們做到了這一點,卻發現世界其他部分則由希特勒和墨索里尼支配。那就對我們沒有什麼好處……
羅斯福總統的這句話,是告訴包括美國人民在內的世界人民:美軍不僅要同打到美國家門口的日軍作戰,而且還要和沒惹美國的德軍和意軍作戰,為的是讓包括美國在內的全世界都得到安寧。如此覆蓋全世界的正義之戰旗幟,還有哪個國家比之更鮮艷呢?
旗幟鮮艷,物資也是最雄厚。對於盟國,美國要錢給錢,要物給物。二戰期間,幾乎每個同盟國,都得到過美國的援助,美國參戰之前,國會即通過租借法案,明確宣佈將無條件地全面援助英國、中國等國家。美國共向英、蘇、法、中等幾十個反法西斯國家提供500多億美元的物資,英國得到援助最多約占60%,蘇聯第二,約占20%,中國排在法國之後,不到5%。對於被援助國家而言,那不是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
物質資友之後,是軍事外援。倫敦上空,出現了打敗德軍不可戰勝神話的山姆大叔「雄鷹」;抗戰的中國上空,出現了家喻戶曉「飛虎隊」——「美國志願援華航空隊」。「飛虎隊」出手不凡,以犧牲24名飛行員的代價,換得了擊落日機300駕的戰績,插上飛虎隊徽和鯊魚頭形戰機的中國空軍終於在對日空戰中一度揚眉吐氣。
幫助你打侵略者,給你武器彈藥糧食物質。這樣的國家,能不博得世界公舉嗎?公舉這樣的國家坐頭把交椅,於公與私都有利,何樂而不為?
二戰時美國的「老大」地位得到世界大多數國家的迎合與公認,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各同盟國都得到過「美國的好處」。倘若彼時有哪個國家跳出來與山姆大叔爭頭把交椅,那麼不僅自不量力,甚至是自討苦吃——在世界都被捲入戰爭的火海中,拿出幾百億美元的資金援助全世界?成千上萬架次戰機滿世界鏖戰?所以,岌岌可危的英國出不了這個頭,陷在德軍炮火中的蘇聯樂得「讓賢」,自身難保的法國不再逞強。
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山姆大叔在二戰中脫穎而出,取代英法成為西方新領袖。可以說,美國是以「世界第一外援」的資本樹立了「世界正統」地位。山姆大叔的「盟主」地位,是在二戰期間,實實在在打出來、捐出來的。誰跟美國過去不,不僅在道義上失去支撐,而且也等於是跟白給的物資和美元過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