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高宗為何讓位給他的養子趙慎?宋高宗有兒子嗎
宋高宗一向身體強健,禪讓時不過才56歲,而且當時身體並沒有不適,所以自稱「老且病」顯然是飾詞。再者,宋高宗禪位前,南宋軍隊剛剛在採石之戰中大敗金人,迫使金帝完顏亮為部將所殺,造成金國政局一度動盪不安;而南宋卻邊境寢寧,國內安穩,並不存在迫使宋高宗禪位的外界因素。在這種情況下,宋高宗主動禪位,催人深思。
有人認為,宋高宗固然貪戀權勢,卻又苦於國事憂勤,所以願意以太上皇帝的身份繼續享受皇帝的尊榮,卻又可以免於國事的困擾。然而,事實上,宋高宗禪位後,一到關鍵時刻,大至對金和戰,小至官吏任命,他都會出面干涉,多方牽制。因此,宋高宗盛年禪位,有著不可告人的深層次原因。
宋高宗生平只有一子,名叫趙敷,但三歲時就因受驚嚇而死。此後數年,宋高宗一直未再生子,而朝野上下主張確立「根本」的呼聲卻越來越高。不得已,紹興二年,宋高宗以宋太祖的裔孫趙慎為養子,並當作內定的儲君來培養。紹興三十二年,趙慎已經在皇宮生活了30年,明知皇位非他莫屬,雖然嘴上不說,但心裡未必不著急。如果等到宋高宗臨終時再傳位,趙慎很可能年過半百甚至年過花甲,這樣不僅不會對宋高宗有感激之情,反而會產生怨恨,宋高宗盛年禪位顯然有施恩之意。
其次,宋高宗屬於宋太宗一支,趙敷夭折後,按照血緣關係,他應該將皇位傳給宋太宗的其他裔孫。然而,宋高宗卻選擇了宋太祖的裔孫趙慎為接班人。這種改弦更張,捨近求遠,置宗室利益於不顧的行為,勢必會招來種種非議,特別是會引起宋太宗一支的不滿。再者,以太祖子孫繼位,打破傳統慣例,也勢必會遭到統治集團中許多因循守舊之人的反對,甚至產生變故。所以,宋高宗只有生前禪位,再以太上皇帝的身份壓陣,才能確保傳位計畫的順利執行,才能確保南宋政治穩定。 宋高宗傳位趙慎,除了順應多數士大夫的願望,贏取歸還太祖裔孫帝位的美名,還有難以啟齒的目的。「靖康之難」中,除宋高宗僥倖漏網外,徽、欽二帝的近支宗室全部被金人擄掠到北地,終生未能歸國。其實,早在紹興十三年,金人就有「歸欽宗及諸王、后妃意」,而宋高宗為了保住自己的皇位,為了掩蓋生母在金國嫁夫生子的宮廷醜聞,始終沒有做出回應,致使諸王、后妃慘死異國他鄉。這種一味屈膝投降、極端自私自利的做法,必然會引起宋太宗其他裔孫的怨恨,其百年之後必然會遭受攻擊和譴責。宋高宗選擇盛年禪位,然後作為太上皇帝在幕後繼續維護對金妥協投降路線,不僅可以維護自己死後的聲譽,還可以阻止宋太宗裔孫登上皇位。
宋高宗盛年主動禪位,還有一個因素往往被人們忽視,即宋高宗一貫貪生怕死。南宋建立後,面對金人多次寇掠,談金色變的宋高宗從南京跑到杭州,從陸地跑到海上,特別是完顏亮南侵,差點又讓他浮海遠遁。一次次的逃生經歷,使宋高宗認識到,皇帝雖然顯赫,但同時也是金人追擊的靶子,一旦遇有危難,以皇帝的身份逃竄很扎眼,也很不方便;如果當了太上皇帝,關注度會大大降低,逃命就會容易得多,也安全得多。隆興元年(1163年),南宋軍隊被金兵打敗,消息傳來,宋高宗「日雇夫五百人立殿廷下,人日支一千足,各備擔索」,已經做好了逃命的架勢。
根據宋史的記載,傳說是因為宋太祖顯靈托夢,《異跡略》記載,宋高宗被宋太祖托夢,稱「汝祖自攝謀,據我位久,至於天下寥落,是當還我位。」(「自從你的祖先用了計謀,佔據我的帝位很久了,到達了天下稀寥破落的局面,是應當要把帝位還給我了。」)故宋高宗過繼了太祖八世孫作為養子,並立為太子;宋史中也有相似的記載,但為孟太后被托夢。不過雖然禪讓,主要決定權還是掌控在宋高宗手內。但是趙慎登基後馬上為岳飛平反,以及肅清秦檜餘黨,身為太上皇的高宗卻沒表達任何意見,既不支持,也不阻撓,而退位後的高宗與孝宗關係尚算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