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明朝的東廠、西廠是怎樣的機構有何區別?
東廠是明代的特務機構。「靖難之役」後,明成祖朱棣為了清除建文帝朱允炆餘黨,緝查謀反、大逆及所謂「奸黨」,同時,也用來對付政治上的反對派,於1420年在北京東安門外設立東廠。東廠在各地都設有分支機構。東廠的首領稱為東廠掌印太監,也稱廠主和廠督,是宦官中僅次於司禮監掌印太監的第二號人物。除此以外,東廠中設提督太監一人,由有權勢的太監擔任。下設掌班、領班、司房四十餘人,十二伙管事,按子丑寅卯排列,各領檔頭辦事,共計百餘名。其下有番役千餘人,番役就是我們俗稱的番子。檔頭和番役具體負責偵緝工作。
東廠的偵緝範圍非常廣,上至朝廷會審大案,下至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如柴米油鹽的價格。東廠派人聽審錦衣衛審訊重犯,查看重要衙門的文件,如兵部的各種邊報、塘報。東廠的人還潛入各個衙門內,監視官員的言行。東廠的觸角延伸到各個領域,權力在錦衣衛之上,只對皇帝負責,可以不經過司法手續,隨意監督緝拿臣民,從而開明代宦官干政之端。東廠與明朝命運相始終,存在了224年,東廠所辦的案件中,冤案層出不窮,官民深受其害,在人民心目中,東廠就儼如一座地獄。
西廠,可謂東廠的同胞怪胎。由太監汪直擔任首領。當時在京城出現「妖狐夜出」的神秘案件,接著妖道李子龍用旁門左道蠱惑人心,圖謀不軌。明憲宗為了加強偵刺力量,於成化十三年(1477)設立西廠。廠址設在靈濟宮前,以舊灰廠為廠署總部。西廠主要從禁衛軍中選拔軍官,人員擴充速度極快,其勢力超過了東廠。西廠在全國布下偵緝網,對懷疑之人,不經皇帝批准就強行嚴刑逼供。汪直等人的過激行為,使朝野上下怨聲載道。西廠一度被撤銷,但很快得以恢復。隨後西廠勢力擴大,汪直的權力極度膨脹,引起皇帝的警覺。在其後的權力角逐中,汪直失敗,伴隨著汪直被逐出京城,西廠也壽終正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