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日本和服的前世今生:日本和服的歷史
提起日本的傳統服裝,大家都會聯想到那千姿百態、寬鬆修長、典雅艷麗的日本和服。特別是女孩子,對這種獨具風情的服飾應該會有一絲別樣的情愫吧。接下來就讓我們瞭解下日本和服的特點吧!
和服(わふく)的歷史大約有1千多年了。真正有文字記載,將中國服飾引進日本,是從奈良時代開始的。奈良時代正值中國盛唐時期,日本派出大批學者、僧侶到中國學習。這些遣唐使者把唐代文化藝術、律令制度都帶回了日本。「衣服令」就是奈良時代模仿唐代制定的制度之一。「衣服令」規定了禮服、朝服和制服。奈良時代服裝色彩較簡單。到了平安時代,由於受到當時國風影響,衣服色彩開始多樣化,衣袖也向寬大方向發展。
當時古代婦女在進宮或節日時會穿一種叫「十二單」的服裝,它分為唐衣、單衣、表著等,共十二層。鐮倉時代,元朝統一中國,恐怕受元的影響,元朝曾連續數十次侵犯曰本,貴族的奢華結束後,為了便於作戰,服裝恢復了素樸,寬袖又變回了窄袖。進入室町時代的特徽,是在衣服上印上家紋,古代日本按姓氏每家都有家紋,便服設計開始禮服化。
桃山時代,人們一始講究不同場所穿著不同服式,於是出現了參加婚宴、茶會時穿的「訪問裝」(從左肩、左袖到襟、裙成一幅圖案)和參加各種慶典、成人節、宴會、相親時穿的「留袖裝」。江戶時代是日本服裝史上最繁盛的時期,那時的和服變得接近現代,現今所看到的和服大都是沿續了江戶時代服裝特式。到了明治時代,現在意義上的和服就定型了。
在日本,出席茶道,花道,觀看文藝演出,參加各種祭典儀式,慶祝傳統節日,人們還是要穿上漂亮的和服去參加,增添了不少氣氛。日本每年有「女孩節」和「男孩節」,日本的母親們都要給孩子們穿上和服,為他們祝福。過傳統的「七五三」節的時候,孩子們穿上新和服,由父母帶領參拜神社。「成人節」的時候,年滿20 歲的姑娘都要打扮一下,穿上未婚女子專用的「振り袖」(ふりそで)和服,歡歡喜喜地去參加慶典,以示成人。
日本的婚禮,新娘要穿象徵神聖、純潔的「白無垢」(しろむく)和服。平時,家庭婦女,下班歸來的男人,全都喜歡浴後著和服,就是我們新標上冊出現的「浴衣(ゆかた)」啦。
日本的繪畫、戲劇、舞蹈、雕塑等藝術與和服有密切聯繫。比如說日本俗版畫——浮世繪中的美人畫,離不開和服。再比如在戲劇中的舞蹈演員用長袖表達感情,有時演員背向觀眾,目的是讓觀眾欣賞身著和服的服飾美。
日本的和服,在穿法上比較複雜、講究。以婦女為例,穿和服時,最裡面是貼身襯裙,其次是貼身汗衫,再其次是長襯衫,最後才是和服。然後繫上「細帶」與「兜包」。穿和服時,下面多赤足或穿布襪,出門時穿草履或木履。日本婦女著和服時,要梳上相應的頭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