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醫生不好當:當太醫最為頭疼的三件事 | 陽光歷史

 

A-A+

皇帝的醫生不好當:當太醫最為頭疼的三件事

2014年12月27日 歷史解密 暫無評論 閱讀 256 次

  皇帝的醫生不好當:大家都說,見到天子一面,就十分幸運。可是,這究竟是幸還是不幸呢?俗話說,伴君如伴虎,誠然,在皇帝的身邊,可以享受榮華富貴,別人的尊崇,可是卻也要整天擔心著自己的小命。皇帝的醫生,這個職位夠大了吧。咱們都覺得皇帝若是得罪了醫生,小心醫生不治他的病,可是醫生總是在被迫的不得不做一些事情。如此,咱們九說說當皇帝的御醫最讓人提心吊膽的事情吧!這些事情可是件件要人命啊!

  皇室的醫療制度非常嚴謹,日常御藥房的藥品調入、領取等事項,都要有御藥庫關防作為憑證;同時御藥庫所有藥品清單、藥品進出記錄等定期要清查造冊,之後送禮部存檔。一旦有什麼意外發生,這些記錄就是追究責任的依據。

  明代御藥房管理的都是宮廷用藥,因此每個環節都有嚴格規矩,不允許出半點差池。每天由太醫院的院使、院判、御醫分兩班值班,每天要做三件事。

  一件是藥材的管理,對於各地進貢來的藥材、藥品,要根據質量優劣進行分揀,禮部也會派官員來監察藥材選揀的過程。分揀後進行詳細登記入冊。

  第二件就是隨時聽從宮內差遣,給帝后們診治。明代給皇上皇后治病已經形成一套流程,大病小病都照此執行。診脈時,先由值班的太醫院院使或院判診脈,接著再由值班御醫診脈,之後發表各自的診脈意見,大家一起擬定一個處方,處方上將藥帖連名封記,藥方下要寫明本方的藥性、治療病證的效果等等。

  第三件事情就是根據藥方監督御藥煎制,在御藥製作時,要有太醫院院官和內臣一同監視,做好後每劑藥都分成兩付,其中一付先要由御醫、院判、內臣三人嘗過之後,沒有問題,才將另一付進獻給生病的皇上,這一系列的診治、製藥過程,都要在專門的醫簿上做詳細的記錄,這些記錄由所有參與診治及製藥、嘗藥過程的醫官、御醫、內臣簽名後,加蓋「中書省印合縫」,以備查考。如果皇上服用後,治療效果不佳,這些醫簿上記錄的相關人等就會招致麻煩,甚至惹上殺身之禍。

  所以,每天基本上所要做的三件事並不是很複雜,但是每一件事情都是跟皇上的性命相關,好則萬事大吉,加功行賞,壞則嚴懲不貸。因此,到宮中當值做御醫是榮辱未卜的事情,儘管當時進入宮中的御醫都是經過禮部在太醫院的嚴格考試,優等者才能有資格到御藥房輪值,但是大家也都明白,進入宮中當值,所擔當的責任之重大也是非比尋常的,所以也有一些人為了保全性命,寧可放棄進宮做御醫的機會。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