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九歌」和「九章」? | 陽光歷史

 

A-A+

什麼是「九歌」和「九章」?

2017年07月06日 文史百科 暫無評論 閱讀 77 次

  《九歌》

  哀婉纏綿,托以風諫

  《九歌》的名稱,見於《左傳》、《離騷》、《天問》和《山海經》,可見這是一種古老而著名的樂曲。「九」表示由多篇歌辭組成,不代表實際篇數。屈原的《九歌》共十一篇,是一組祭神所用的樂歌。

  王逸《〈九歌〉序》中說:「《九歌》者,屈原之所作也。昔楚國南郢之邑,沅湘之間,其俗信鬼而好祠,其祠必作歌樂鼓舞以樂諸神。屈原放逐,竄伏其域,懷憂苦毒,愁思沸郁;出見俗人祭祀之禮,歌舞之樂,其詞鄙陋,因為作《九歌》之曲。上陳事神之敬,下見己之冤結,托之以風諫,故其文意不同,章句雜錯,而廣異義焉。」

  清王夫之駁王逸說,(引王逸序全文,略。)今按逸所言「托以風諫」者,不謂必無此情。而云「章句雜錯」,則盡古今工拙之辭,未有方言此而忽及彼,乖錯瞀亂,可以成章者。熟繹篇中之旨,但以頌其所祠之神,而婉娩纏綿,盡巫與主人之敬慕;舉無叛棄本旨,闌及己冤。但其情貞者其言惻,其志菀者其音悲,則不期白其懷來,而依慕君父,怨悱合離之意致,自溢出而莫圉。故為就文即事,順理詮定,不取形似舛盭之說,亦令讀者泳泆以遇於意言之表,得其低回沉鬱之心焉。按逸言「沅湘之交」,恐亦非是。《九歌》應亦懷王時作,原時不用,退居漢北,故《湘君》有「北征」「道洞庭」之句;迨後頃襄信讒,徙原於沅湘,則原憂益迫,且將自沉,亦無閒心及此矣。

  王瑤先生分析,《九歌》本來是古代流傳下來的一種歌曲的名稱,屈原借用舊題,又吸取了民間樂歌的精華,一共寫了11篇詩,總題為《九歌》。因為這是根據民間祭祀樂曲加工寫成的,富有神話的色彩和優美的想像,因此內容與《離騷》等篇的抒寫悲憤憂思的篇章不同,風格清新典麗,寫得異常生動和精練。11篇中首尾兩篇《東皇太一》《禮魂》是祭祀時的迎神曲和送神曲,內容是鋪敘祭禮的儀式和過程的,寫得莊嚴肅穆。其餘九篇中各有專祀,「湘君」「湘夫人」「河伯」都是水神,「山鬼」是山神,「大司命」「少司命」是星神,「東君」是日神,「雲中君」是雲神。

  除《國殤》一篇外,這些祭祀自然神的篇章大致都用抒情的筆調或對話的形式,來寫一種愛戀、思慕以及悲歡離合的情緒。這些神都是被作者人格化了的,其中常常寫到人神之間的戀情,這大概是受到民間情歌的影響。《國殤》一篇是祭祀戰死的無名英雄;內容敘述戰爭的壯烈和歌頌死者的英勇,寫得非常悲壯慷慨。

  《九歌》的文字風格很優美,可以說是一種清新美麗的抒情詩。像「嫋嫋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悲莫悲兮生別離,樂莫樂兮新相知」這類名句,向來是為人所傳誦愛好的。《九歌》的內容、風格雖然和屈原的其他作品有所不同,但在遣辭用意上仍有一脈相承的地方,例如愛寫美人、香草等等,因此《九歌》也是屈原作品中的重要部分。

  

  《九章》

  援天引聖,以自證明;

  思君念國,憂心罔極;

  《九章》是《楚辭》篇名。包括9篇作品。依王逸《楚辭章句》的次序是:《惜誦》、《涉江》、《哀郢》、《抽思》、《懷沙》、《思美人》、《惜往日》、《桔頌》、《悲回風》。這9篇的作者,王逸都定為屈原。

  宋代洪興祖則疑《思美人》、《惜往日》、《桔頌》、《悲回風》4篇非屈原作(《楚辭補注》)。明代許學夷也以《惜往日》、《悲回風》二篇非屈原口氣,疑為唐勒、景差等人所作(《詩源辨體》)。清代顧成天則定《惜誦》、《惜往日》二篇為河、洛間人所作(《讀騷別論》)。而近人還有說《哀郢》為莊辛所作的(錢穆《先秦諸子系年》)。但所有這些懷疑,多以文氣為判定真偽的標準,尚無確鑿有力的證據。

  關於《九章》名稱的意思,王逸訓「章」字為「著也,明也,言己所陳忠信之道甚著明也」,顯系出於漢代經生陋說,不足為訓;朱熹認為《九章》乃「後人輯之,得其九章,合為一卷」(《楚辭集注》),較為合理。至於輯錄、題名者,或認為是劉向,或認為是淮南王幕府中的文學之士,尚無定論。

  關於《九章》各篇的寫作時、地問題,王逸認為它們都是屈原流放於江南時所作;朱熹則認為「非必出於一時之言也」(《楚辭集注》)。細觀《九章》各篇內容,朱說較符合作品實際。至於《九章》中各篇的具體寫作時間及其排列次序,明代黃文煥,清代林雲銘、蔣驥及現代楚辭學者各有考訂,說法不一。

  《九章》各篇的思想內容,因並非出於一時一地,所以應當分別看待。其中:

  《惜誦》表現了詩人在政治上遭受打擊後的憤懣心情,內容略與《離騷》前半篇相似。

  《涉江》似是自敘放逐江南的行跡,反映了詩人高潔的情操與黑暗混濁的現實生活的矛盾。

  《哀郢》一說作於莊□暴郢之後,一說作於白起破郢(前278)之後,抒寫了詩人對破國亡家的哀思及對人民苦難的同情。

  《抽思》大概作於屈原被疏於漢北之時,抒發了詩人見疏於懷王之後的怫郁幽怨之情。

  《懷沙》為屈原自沉之前不久所作,一說為懷沙石沉江,一說為懷念長沙,其中著重敘寫了詩人正道直行、不隨世浮沉的節操以及準備以死來殉理想、殉信仰的決心。

  《思美人》反映了詩人思念其君而不能自達,但又不願變心從俗的心情。

  《惜往日》有人認為是屈原的絕命詞。概敘了詩人一生的政治遭遇,為因讒人破壞和國君昏庸使自己的理想不能實現而深感痛惜,也表示了必死的決心。

  《桔頌》一般認為是屈原早期的作品,通篇就桔的形象和特徵作出擬人化的描寫,可以看成是作者人格和個性的縮影。

  《悲回風》則流露了一種低徊纏綿的憂苦之情。

  《九章》各篇的藝術風格和成就,也不一律。其中《桔頌》一篇清新秀拔,別具一格,從辭賦的體裁上說,開了體物寫志的先河。《哀郢》、《涉江》、《懷沙》三篇情景交融,詩味腴厚,在《楚辭》中允稱上品。其寫景之句如「山峻高以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霰雪紛其無垠兮,雲霏霏而承宇」,宛然如畫。抒情語句如「楫齊揚以容與兮,哀見君而不再得。望長楸而太息兮,涕淫淫其若霰」,懇摯纏綿,頗有迴腸蕩氣之致。至於《惜往日》、《悲回風》二篇,藝術上較他篇略為遜色。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