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帝第三女固倫榮憲公主簡介
固倫榮憲公主(1673-1728),康熙帝第三女,母榮妃馬佳氏,康熙十二年五月初六生。康熙三十年(1691)正月受封為和碩榮憲公主,六月嫁給漠南蒙古巴林部博爾濟吉特氏烏爾袞,時年十九歲。康熙四十八年(1709)晉封固倫榮憲公主;雍正六年四月二十一逝世,年五十六歲。
人物生平
康熙十二年(1673)癸丑五月初六日寅時生,其母為榮妃馬佳氏,與長子承瑞、四子賽音察渾、六子長華、八子長生、十子允祉同母。
康熙三十年(1691)六月受封和碩榮憲公主,下嫁烏爾袞。公主出嫁之後,康熙帝曾經四次到遠赴巴林巡視(而實際上,根據《清聖祖實錄》的記載,榮憲公主婚後恭迎或是前往探視父親康熙皇帝的次數多達十餘次,居康熙朝諸公主之首)。
康熙三十一年(1692)十月詔設護衛長史如貝勒例。
康熙四十五年,榮憲公主在巴林建造了中國北部邊疆唯一的一座皇帝行宮——康熙行宮(現今位於查干沐淪河邊的大板鎮右旗政府院內)。行宮建造完成之後,康熙皇帝又曾經兩次在此宮中居住,並且親自為行宮題下了「金枝衍慶」的匾額,這塊匾額至今仍保留在行宮舊址內。
康熙四十八年(實際應該是康熙四十七年底),康熙皇帝病重,榮憲公主侍奉周到,令皇帝十分感動。同年三月,公主受封固倫榮憲公主。
康熙五十五年,烏爾袞奉命征討策旺阿拉布坦,征戰六年。
康熙五十八年(1719)從征準噶爾。
康熙六十年(1721)二月十三日,烏爾袞病逝於軍中,享年五十一歲。
康熙六十一年,康熙皇帝去世。
雍正六年四月十二日,五十六歲的榮憲公主在自己生辰到來的前不久去世了。
雍正七年八月十九日,榮憲公主之子琳布在右旗烏如和圖山前(今巴彥爾燈蘇木十家子嘎查)為父母修建的陵墓完工,榮憲公主的靈柩與額附的骨灰一同下葬於地宮之中。
婚後家庭
榮憲公主夫婦一生恩愛,額附每次出征,公主都親自將他送到門德敖包,共同主持祭祀敖包的儀式,祈求出征將士能夠平安歸來。而公主夫婦的深情厚誼也成為當地流傳的一段佳話。
榮祥公主的家庭是一個典型的嚴母慈父的組合。他們一生育有一兒一女,女兒後來嫁給了肅親王豪格的後人顯親王衍璜,而兒子琳布則繼承了巴林郡王的爵位。琳布並不像他的父親那樣英勇有為,而是沉迷於酗酒賭博,時常因此生事。榮憲公主恨鐵不成鋼,所以管教兒子時也就十分嚴厲,有時還會使用棍棒教育法。每當這個時候,烏爾袞都會站出來維護兒子,替他向母親求情,最終也就不了了之。也許正是有了父親的庇護,琳布才有恃無恐,不思悔改,終於在雍正八年時被削掉了郡王的爵位。
雍正六年,五十七歲的榮憲公主逝世,與她的丈夫烏爾袞一起葬在巴林右旗烏如和圖山前(今巴彥爾燈蘇木十家子嘎查)的地宮裡。陪同公主下葬的除了無數珍寶之外,還有康熙皇帝欽賜的一件用十幾萬顆珍珠縫製的團龍袍服。至今,這件袍服依舊收藏在赤峰市博物館中,向人們昭示著這位康熙皇帝的掌上明珠當年傲人的風采。
公主與巴林
在額附烏爾袞不在巴林的時候,榮憲公主便代替他管理屬國內的一應事務。當地至今流傳下來的很多傳說,如「二公主智審右梅林」以及「公主送夫出征」都是記載著榮憲公主如何用自己的智慧和慈愛為巴林人民做出貢獻。在御制的碑文上也曾有這樣的記載「彤管楊八州,慎早嫻夫內則;丹綸換異彩,榮光愛於宗親」,以此來稱道榮憲公主的處世為人。
實際上,榮憲公主繼承了淑慧公主的衣缽。清康熙四十五年,榮憲公主和丈夫多羅郡王烏爾袞在巴林主持修建了至今仍是當地佛教集會中心的薈福寺(今位於巴林右旗大板鎮境內)。薈福寺蒙古語又叫豪特勞敖坭勒圖蘇模,是巴林右旗13大寺廟僅存之一。該寺佔地面積7100平方米,東西寬50.80米,南北長140.80米,由寺前廣場、前殿、後殿組成,現存建築160餘間;一進院有前殿、 東西配殿、大雄寶殿(正殿);二進院內還有東西配殿,後大殿等。 除因動亂年代灑神殿、鐘鼓樓被焚燬外,該寺基本上保留著歷史的原貌。至今,當地人民仍舊將兩位公主奉若神明,他們將榮憲公主稱為「公主媽媽」,比切虔誠的相信只要向公主媽媽禱告,就可以逢凶化吉,實現願望。
據說,康熙皇帝為成就其「合內外之心,成鞏固之業」的政治理念,曾經4次巡幸如今的大板鎮,並且在大板鎮南巴彥漢山中獵得猛虎,供奉於薈福寺,因此該寺又有「虎廟」之稱。如今的薈福寺佈局完整,壁畫保存尚好,有鮮明的民族特色。這也是榮憲公主留在巴林草原上的一個永恆記憶。
在康熙皇帝的諸公主中,榮憲公主因為「克誠克孝,竭力事親」而備受康熙皇帝的寵愛,初封和碩榮憲公主,後又進封固倫榮憲公主。榮憲公主在巴林草原上生活了37個春秋,與蒙古族友好相處。在赤峰市境內,至今還流傳著許多有關她的佳話。史書上說,榮憲公主下嫁蒙古王公,與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昭君出塞、文成公主進藏一樣,都曾化干戈為玉帛,用和平的炊煙代替了連天烽火,溝通和密切了兩個民族之間的交往和影響,加速了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