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運動的進步性和局限性有哪些? | 陽光歷史

 

A-A+

新文化運動的進步性和局限性有哪些?

2017年03月22日 文史百科 暫無評論 閱讀 171 次

  經過對辛亥革命失敗的反思,以陳獨秀、李大釗等為代表的中國先進分子認識到,革命失敗的根源在於中國絕大部分老百姓頭腦中缺乏民主共和意識。因此必須進行「根本之救亡」,即從文化思想上衝擊、清除封建思想和封建意識,通過普及民主共和思想來實現真正的共和政體。

  新文化運動應運而生。

  1915年9月15日,由陳獨秀任主編的《青年雜誌》在上海創刊,標誌著新文化運動的開始。該雜誌於1916年9月出版第二卷第一期時,遷往北京並改名為《新青年》。當時,進步知識分子團結在《新青年》雜誌周圍,高舉「民主」和「科學」兩面大旗,向封建復古勢力進行了猛烈的衝擊。「民主」,就是反對君主專制和軍閥獨裁,反對為袁世凱專制獨裁政府服務的傳統倫理道德。「科學」,就是提倡自然科學和科學態度、科學方法,反對迷信、盲從和武斷,樹立積極進取的科學精神。新文化運動基本內容是「四提倡四反對」,即提倡民主,反對獨裁專制;提倡科學,反對迷信盲從;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

  新文化運動反映了近代以來先進的中國人向西方學習,已經深入到思想文化層次。它宣傳了民主和科學的思想,沉重地打擊了封建專制主義,動搖了封建思想的統治地位,使民主科學思想得到弘揚,促進了民眾的覺醒,喚起了國人的民族覺悟和對國家政治事務的關心,使人們的思想獲得空前的解放,是一場偉大的民主主義的思想啟蒙運動,形成了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進步性

  (1)動搖了封建思想的統治地位。新文化運動前,資產階級維新(改良)派和革命派,在宣傳各自的政治觀點時,都沒有徹底地批判封建思想。經過新文化運動,封建思想遭到前所未有的衝擊批判,人們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新文化運動主要倡導者李大釗

  (2)民主和科學思想得到弘揚。中國知識分子在新文化運動中,受到一次西方民主和科學思想的洗禮。這就為新思潮的傳播開闢了道路,也推動了中國自然科學事業的發展。

  (3)為五四運動的爆發作了思想準備。新文化運動啟發了民眾的民主主義覺悟,對五四愛國運動起了宣傳動員作用。

  (4)後期傳播的社會主義思想,啟發了中國先進的知識分子,使他們選擇和接受了馬克思主義,作為拯救國家、改造社會和推進革命的思想武器。這是新文化運動最重要的成果。

  (5)有利於文化的普及和繁榮。新文化運動提倡白話文,能夠使語言和文字更緊密地統一起來,為廣大民眾所接受,從而有利於文化的普及與繁榮。

  五四運動前期的新文化運動是偉大的思想解放與民主和科學的洗禮,其動搖了封建思想的統治地位,促進中國人的覺醒,是中國歷史上又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對五四運動爆發起了思想宣傳動員作用,但新文化運動由於歷史的原因,不可避免帶有一定的局限性。

新文化運動主要倡導者李大釗

  (2)民主和科學思想得到弘揚。中國知識分子在新文化運動中,受到一次西方民主和科學思想的洗禮。這就為新思潮的傳播開闢了道路,也推動了中國自然科學事業的發展。

  (3)為五四運動的爆發作了思想準備。新文化運動啟發了民眾的民主主義覺悟,對五四愛國運動起了宣傳動員作用。

  (4)後期傳播的社會主義思想,啟發了中國先進的知識分子,使他們選擇和接受了馬克思主義,作為拯救國家、改造社會和推進革命的思想武器。這是新文化運動最重要的成果。

  (5)有利於文化的普及和繁榮。新文化運動提倡白話文,能夠使語言和文字更緊密地統一起來,為廣大民眾所接受,從而有利於文化的普及與繁榮。

  五四運動前期的新文化運動是偉大的思想解放與民主和科學的洗禮,其動搖了封建思想的統治地位,促進中國人的覺醒,是中國歷史上又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對五四運動爆發起了思想宣傳動員作用,但新文化運動由於歷史的原因,不可避免帶有一定的局限性。

  (一) 範圍小。只是在知識分子中間發起的運動,沒有發動群眾及廣大的工農階級。1917年1月,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學校長,力求貫徹他的學術上兼容並蓄、百家爭鳴的思想,使北大成為思想解放的學術重鎮。於是,蔡元培請陳獨秀為文科學長,還聘請了胡適、李大釗等不少有新思想的學者來校任教。陳獨秀就職北京大學後,也將《新青年》雜誌遷至北大,陳獨秀、胡適、李大釗、魯迅、錢玄同、劉半農等成為了該雜誌的編輯和主要撰稿人,這一方面使得北大成為新文化運動的的主要陣地,另一方面,對青年人產生了巨大影響,使青年知識分子成為了運動的主要力量,而沒有深入群眾和廣大工人階級,以至於在五四運動初期的領導階級任然局限於青年知識分子,沒能為廣大群眾及工人階級所知。

  (二)過於偏激。這次運動的發起者們徹底的批判了孔孟思想,把孔孟思想一棒子打死了。沒有認識到孔孟思想的優點,否認了事物兩面性。新文化運動高舉明主和科學兩大旗幟,以進化論和人性解放為武器,猛烈抨擊以儒家倫理道德為中心的封建專制主義和蒙昧主義,提倡新思想和新道德,提倡白話文和文學革命,推崇民主與科學。即是如此,不對傳統倫理、價值觀念進行批判,新的民主與科學觀念就難以立足。因此,陳獨秀認為,儒、道、佛三大「學說之為害」,是與「專制君主之流毒」與「統一之為害」共同造成國民「根性薄弱」的三個禍源。針對袁世凱時代制定的《中華民國約法》中尊崇孔教的條文,陳獨秀認為「非獨不能以孔教為國教,定入未來之憲法,且因毀全國已有孔廟而罷其祀。」這實際上是喊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號。而後來易白沙、吳虞等人也紛紛對孔學進行了批判。新文化運動的發起者們沒有揭示孔學的社會根源並,提倡的資產階級民主主義,並不能成為改造社會的有效思想武器。

  (三) 新文化運動的目標定位不對。發動新文化運動的人們,把實行民主政治,建立資本主義社會定為目標。但後期社會的發展事實證明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行不通。

  實際上初期的新文化運動,實質上仍是先前的「資產階級新文化」鬥爭的繼續和發展。這場啟蒙運動依然屬於舊民主主義革命範疇,倡導者們還是從西方資產階級思想武庫中提取兵器,但卻表現出較之他們前輩更為猛烈和徹底的戰鬥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喊出了反對封建思想和封建社會制度的口號。初期的新文化運動是民主主義的啟蒙運動,實質上還沒有超越資產階級的「新學」的範疇。但運動的倡導者表現出較之他們的前輩更為徹底得多的反對封建精神,因而使其運動具有了空前的深度和廣度,沉重地打擊了舊思想、舊文化,加速了封建主義精神堡壘的瓦解。同時,這種「補課」決不僅僅是「繼往」或「承先」,從而完成民主革命先行者的未盡之業;它在某種意義上還具有「開來」、「啟後」的作用:只有徹底砸碎封建主義的精神侄桔,猛烈鞭撻愚昧和迷信,廣泛傳播民主和科學的觀念,才會造成革命精神的昂揚和信仰科學、追求真理的熱潮,從而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新文化運動有其歷史的局限,對傳統文化缺乏科學的分析,往往有悖於實事求是的準則,並且不可避免地帶來消極的作用。但新文化運動的偉大歷史功績,無疑是不可磨滅的。它開啟了國人的心智,使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旗幟在中華大地高高飄揚,成為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新文化運動是一場劃時代的偉大啟蒙運動一一是對它的確切的、科學的評價。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