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孝故事:蘆衣順母的故事 | 陽光歷史

 

A-A+

二十四孝故事:蘆衣順母的故事

2016年11月22日 文史百科 暫無評論 閱讀 106 次

  閔損,字子騫,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門中以德行與顏淵並稱。孔子曾讚揚他說:「孝哉,閔子騫!」(《論語·先進》)。

  他生母早死,父親娶了後妻又生了兩個兒子。繼母經常虐待他,冬天,兩個弟弟穿著用棉花做的冬衣,卻給他穿用蘆花做的「棉衣」。

  一天,父親出門,閔損牽車時因寒冷打顫,將繩子掉落地上,遭到父親的斥責和鞭打,蘆花隨著打破的衣縫飛了出來,父親方知閔損受到虐待。父親返回家,要休逐後妻。閔損跪求父親饒恕繼母,說:「留下母親只是我一個人受冷,休了母親三個孩子都要挨凍。」父親十分感動,就依了他。繼母聽說,悔恨知錯,從此對待他如親子。

  閔子騫卒於何時,史無記載。北宋時,在濟南華山腳下發現了閔子騫衣冠塚。據明崇禎《歷城縣志》記載:「在華山前,黃郡守浚河,掘出閔子石棺,盛其首,移至高原。今華山下,石槨尚存。」濟南當地百姓也有傳說:北宋年間治理黃河時,人們在華山腳下挖到閔子騫石棺。為了石棺不至於被水湮沒,人們便欲將閔子騫墓遷往濟南城南高阜之處。當人們抬著石棺路過城東五里之處時,繩子斷了。按照當時習俗,棺材落到哪兒,就要埋在哪兒,於是就有了現在的閔子騫墓。據蘇轍《閔子祠記》記載:在北宋神宗熙寧七年(1074年)以前,「歷城之東五里,有丘焉,曰閔子之墓。」只是當時「墳而不廟,秩祀不至」而已。熙寧七年,河南濮陽人李肅之來到濟南當「父母官」,遂於第二年在墓前修建了閔子祠,才使得閔子騫墓「百年之廢,一日而舉」。

  閔子騫的卓著孝行,受到了後世人們的普遍讚揚。清初著名詩人田雯曾親往濟南城東拜謁閔子騫墓,並寫有《拜閔子墓》一詩,詩云:「菰蘆花未吐,菱荷葉已香。日夕下山椒,歸鴉亂迴翔。石桴在溪側,無風響白楊。」《續修歷城縣志》收有清代詩人吟詠閔子騫墓的詩十數首之多。應當說,閔子騫墓作為濟南優秀的名士文化遺產,有著不可估量的意義和價值。「古墓叢祠垂姓名,孝哉閔子死猶生。行人歎息華陽路,蘆荻花飛見性情。」(陳永修《鮑西樓詩草·過閔子墓》)閔子騫的孝行孝德,即使在今天也有很強的現實意義,如何進一步開發、利用和發揮閔子騫墓園這一景觀的文化功能是一個重要的課題。不然,閔子騫留給世人的形象,只能是單薄的。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