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運動的「新文化」究竟指什麼文化? | 陽光歷史

 

A-A+

新文化運動的「新文化」究竟指什麼文化?

2016年06月08日 文史百科 暫無評論 閱讀 88 次

  五四時期的北京高等師範學校學生常乃德在《中國思想小史》中曾說,《新青年》時代,新文化運動只在醞釀,尚未成熟,故我們只能謂之為黎明時代。五四運動起後,春雷一聲,才將新文化運動從搖籃撫養成熟起來,「他成了一種潮流,一種猛厲無前的潮流,將舊社會的權威席捲而去」,五四運動與新文化運動是「政治運動與文化運動互為因果的好例」。

  1920年4月1日,陳獨秀在《新青年》發表《新文化運動是什麼?》一文:「『新文化運動』這個名詞,現在我們社會裡很流行。究竟新文化底內容是些什麼……」

  陳獨秀說,「新文化運動,是覺得舊的文化還有不足的地方,更加上新的科學、宗教、道德、文學、美術、音樂等運動」。他認為,「我們中國人向來不認識自然科學以外的學問,也有科學的威權;向來不認識自然科學以外的學問,也要受科學的洗禮;向來不認識西洋除自然科學外沒有別種應該輸入我們東洋的文化;向來不認識中國的學問有應受科學洗禮的必要。我們要改去從前的錯誤,不但應該提倡自然科學,並且研究、說明一切學問(國故也包含在內),都應該嚴守科學方法,才免得昏天黑地烏煙瘴氣的妄想、胡說」。

  陳獨秀提出新文化運動應該注意三件事:注重團體的活動;注重創造的精神;影響到別的運動上面。他特別強調說,「創造就是進化,世界上不斷的進化只是不斷的創造,離開創造便沒有進化了。我們不但對於舊文化不滿足,對於新文化也要不滿足才好;不但對於東方文化不滿足,對於西洋文化也要不滿足才好;不滿足才有創造的餘地,我們盡可前無古人,卻不可後無來者;我們固然希望我們勝過我們的父親,我們更希望我們不如我們的兒子」。其說啟迪至今。

陳獨秀

  新文化運動的本質是新,從根本上說是實現人的現代化,把人從愚昧中解放出來。1931年5月4日,當年的北京大學學生領袖羅家倫在南京五四運動紀念會演講中說,在新文化運動發動以前,大家在思想上的醞釀,就是要採取西洋文化和科學方法以適應時代的進步。我們並不是盲從西洋,我們也不能迷信中國。我們要用新的科學方法,來判斷一切,來估定各項中國文化裡的成就,中國社會上的現象本身價值。

  五四時期的知識分子對文化的各個層面和角落,包括科學、宗教、道德、美術、文學、音樂等進行價值的重建,以現代文明清掃傳統社會幾乎所有問題,以新標準估量舊文化,獨立自主地判斷和取捨從前天經地義的價值觀,接受科學的洗禮,掀起以人為本的思想解放大潮,為現代中國文化價值體系的建設奠定了基石,留下「新文化運動」的熱詞。

  新文化運動之所以新,在於其產生的歷史作用.新文化運動之前,各派在宣傳各自主張時,都沒有徹底批判封建思想.洋務派搞提出「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強調維護封建正統思想觀念不動搖;康、梁維新派「托古改制」,披著孔子的外衣去幹那「離經叛道」的事業;革命派大造革命輿論,進行推翻清朝統治的革命鬥爭,拿起的主要思想武器並不是「民主」、「科學」,而是帶有濃厚的「反滿革命」的色彩,什麼「揚州十日」、「嘉定屠城」等等.新文化運動民主主義激進派把鬥爭矛頭直指封建禮教,提出打倒「吃人的禮教」的口號,這是戊戌變法時的維新派和辛亥革命時期的革命派所不敢說的.新文化運動猛烈地抨擊了具有二千年歷史的封建專制的理論基石——以儒家為代表的舊道德、舊文化,使人們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在新文化運動中,中國知識分子受到一次西方民主和科學思想的洗禮,啟發了民眾的覺悟,這對五四愛國運動起宣傳動員作用.後期傳播的社會主義思想,啟發了先進知識分子,使他們選擇和接受了馬克思主義,作為拯救中國、改造社會和推進革命的思想武器.這是新文化運動最重要的成果。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