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遣唐使當年從中國學走了什麼? | 陽光歷史

 

A-A+

日本遣唐使當年從中國學走了什麼?

2016年03月06日 文史百科 暫無評論 閱讀 1,345 次

  唐代是中日關係史上最友好最親密的時期之一,兩國有正式的國交,政府互派使節往來,有些日本學者甚至稱這個時期為「遣唐使時期」。

  日本推古朝二十五年(公元617年),中國隋滅唐興。此前日本派遣到隋朝的留學生福田等人先後返回日本,他們以自己的親眼目睹大力宣揚「大唐國」的文化以及社會的繁榮、法律的完備等。這就引起了「遣唐使」的派遣。日本派使的一個主要目的,就是輸送留學人員去向中國學習文化、宗教、法制、教育等。說白了,就是要把中國好的東西都照搬到日本,包括中國生活食用的東西。

  遣唐使是日本派遣到中國唐朝的使節。自公元630年第一次派遣直到894年停止派遣,約270來年間,日本派出的遣唐使總數為19次。但由於種種原因,據說遣唐使實際到達唐朝的共13次。日本派出的使團人員包括大使、副使、留學生、留學僧及隨員等,每次人數往往多至數百人。

  遣唐使所乘大船叫「舶」。在派遣遣唐使上,除了大量的準備工作和費用外,最使日本感到頭痛的是經常在海上出事,造成大量的人員死亡和物資損失。據說遣唐使船前後共派出不少於40艘,其中沉沒在海底的至少在12艘以上;幸未沉沒的,因受風浪打擊而造成的破壞和死傷還不計算在內。

  唐代對日本的影響,範圍非常廣泛,涉及政治法令、宗教文化、生產技術、社會風俗等等。有人曾經很概括地說:「日本中古的制度中,一向被認為是日本固有的,然一翻開唐史,卻發現好多是模仿唐制的。」這話並不過分。時至今日,日本仍有許多事物的名稱,前面還冠有唐字,表明它的來源是中國。比如:唐辛子就是辣椒及唐餐、唐話、唐衣等。

  唐主要是指唐代,可見唐代對日本的影響有何等深遠。當時傳播影響的渠道雖有幾條,但擔當這一任務的主要角色和專業人員,卻是隨遣唐使被派到唐代來學習的留學生和學問僧。他們在中日文化交流中的作用,可謂至關重大。

  在交通困難、渡海十分危險的時代,日本為了學習中國,多次派使者,尤其是派遣唐使渡海到中國,犧牲很大,代價極高。但是,由於遣唐使帶回中國唐代的文明,這就大大地推動了日本社會的發展。日本的「大化革新」,就是在中國的影響下由早期(隋代送來唐初回國)的留唐學生和學問僧直接參與策劃下進行的一次重大改革。它在日本的重要性,只有19世紀的「明治維新」方堪比擬。由此建立起來的以天皇為中心的中央集權制,即所謂律令體制,幾乎無一事不傚法唐制、以唐代為藍本的。

  經過學問僧、留學生的介紹,隋唐文化,尤其是唐代文化不斷傳入日本,中國的文學、天文歷數、醫學、儒學以及中國化的佛教等等,對日本產生的影響都極其深遠。日本從中國受益匪淺。

  中國唐代是個既繁榮昌盛又寬宏大量的時代,當時,只要日本的使者一踏上中國的領土,全由中國政府承擔。遣唐使促進了中日文化的交流,也促進了中日人民的交往和友誼。在冒萬里風波遠走中國的留學生中,吉備真備、大和長岡、膳大丘、粟田飽田麻呂、籐原刷雄等都成了日本一代聞人。與李白、王維等詩人有廣泛交遊的阿倍仲麻呂(漢名晁衡),終老中國,留下不少好詩篇。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