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是怎麼正確處理人際關係的? | 陽光歷史

 

A-A+

古代人是怎麼正確處理人際關係的?

2016年01月18日 文史百科 暫無評論 閱讀 387 次

現實生活中的每一個人,幾乎都曾經為人際關係苦惱和傷神過。

其中,不少人是因為處理不好感情與原則的關係,才將簡單的事情搞複雜,徒添煩惱。所以,怎樣既講感情,又講原則,是一項難度不小的技術活,如果分寸把握得好,很多複雜的事情就會簡單化,煩惱自然會少許多。以孔子與顏回的故事為例,來說說孔子這位大聖人的處世高招。孔子對待得意門生顏回的態度,頗有意味。

在所有的弟子,孔子最推崇最疼愛的弟子就是顏回,顏回死後,他悲痛欲絕:「老天啊,這真是要了我的命啊!」這是講感情。但是,顏回的父親顏路提出一個建議,請孔子賣掉車子,給顏回添置一口大棺材一一「槨」。孔子回絕了顏路。孔子為不能賣車做解釋:不管有沒有才能,兒子總歸都是兒子,誰能不心疼啊?我兒子孔鯉死後也是沒有大棺材就下葬了。

還有一條理由,非常坦率,意思是他曾經做過官,雖然現在沒做了,但是他的身份還保留著,按照當時的禮制,他這個級別的人出行必須坐車,步行就亂套了,是絕對不可以的。這是講原則。歷代帝王都利用孔子的儒學來維護宗法制度,然而能像孔子這樣將講感情與講原則二者拿捏到位的,並不多。

對於君王來說,「臥榻之側,不容他人酣睡」,這是不可撼動的鐵的原則。然而,「狡兔」剛死,就迫不及待地烹掉「走狗」,就太不講感情了。劉邦、朱元璋對功臣大開殺戒,讓後世人寒心不已,特別是朱元璋,得到天下後,幾乎將功臣們一網打盡,株連殺戮的達到五萬人,當初和他共過患難的兄弟只有湯和一人得到善終。

其實,對於君王來說,要想臥榻之上只讓自己一人酣睡,也不是只有屠殺功臣一條路可走,照樣可以既講原則又講感情。宋太祖趙匡胤就做得很好,「杯酒釋兵權」堪稱史上最成功最人性化的「解權行動」,他推心置腹與大臣們說得明白,所謂做人,一生的努力和掙扎,無非是富貴享樂,現在我讓你們享樂,讓你們「多餘金帛田宅以遺子孫,置歌兒舞女以終天年」。而你們呢?老老實實地把軍權交還給我吧!正是各得其所,大家都睡得安穩,相安無事,豈不快哉!

如果君王們只講感情,不講原則,又會怎樣呢?歷史上這樣的例子也比比皆是,最典型的當然是周幽王為了褒姒一笑,烽火戲諸侯,「燒」掉了自己的信義和國家,還有唐明皇寵愛楊貴妃導致了「安史之亂」。當然,男女之間的事,怎樣既講感情,又講原則,是一件比較困難的事。

感情深,原則就要靠後站,感情淺,原則就要往前靠。實在不好把握分寸。顯然,男女關係是人際關

系中最複雜的關係,就像武松和潘金蓮之間,恐怕並非如《水滸》裡描寫的那樣簡單,面對嫂嫂風情萬種地勾引,我不相信能打死老虎的小叔子心裡沒有波瀾壯闊的鬥爭。好在武松守住了原則,留下的不說是千古英名,至少不會是千古罵名。而金庸的《天龍八部》裡的段譽則比較悲慘,千辛萬苦地愛上一個女孩子,發現是自己的妹妹,又掏心挖肝地愛上一個,發現又是自己的妹妹。在講感情與講原則的糾纏裡掙扎,也許是人生最痛苦的事。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