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恥大辱!揭秘沙俄用40頭駱駝都運不完的西夏寶藏
1909年,沙俄上校、俄國皇家地理學會會員科茲洛夫率領一支全副武裝的「探險隊」,打著考察野生動物的旗號前往位於中國內蒙古的黑城,其目的是為了驗證一個流傳已久的傳說。傳說中的寶物在沙俄強盜的瘋狂發掘下最終現身,但也給中國考古史一個巨大的創傷,無數珍寶從此流落異邦。這批珍貴的文物用40頭駱駝偷運到聖彼得堡,在俄國公開展出後,轟動了全世界。這一發現被公認為是繼殷墟甲骨、敦煌遺書之後的中國第三大考古文獻發現……
一、黑水城中的神秘寶藏
在內蒙古的民間一直流傳著一個傳說:幾百年前,在西夏國的軍事重鎮黑水城曾駐紮著一位「哈拉將軍」,他的名字叫哈日巴特爾(蒙古語,譯為黑英雄)由於哈日巴特爾驍勇善戰,深得皇帝歡心,皇帝於是將自己的小女兒許配給黑將軍做哈敦(譯意夫人)。
後來,黑將軍羽翼漸豐,權勢強盛,竟然凱覦皇權,企圖一統天下。這一陰謀被公主得知。她便將黑將軍陰謀篡權的消息報告了父皇。皇帝在盛怒之下派數萬大軍進攻黑城,懸賞捉拿哈日巴特爾。但是大軍對黑城久攻不下,為不使黑將軍逃脫,只好把黑城圍困起來。為了攻克黑城,西夏皇帝於是請來巫師卜卦,巫師說:「黑城地高河低,官軍圍城在城外打井無水,而城內軍民卻不見飢渴之象,肯定有暗道通水,如果將這條水道堵截,則必勝無疑。」
於是,西夏士兵用頭盔盛著沙土,在黑河上遊築起一道巨大的土壩,截斷了城中水源。沒過多長時間,城中儲水耗盡,士兵飢渴難耐,只好在城的西北角打井求水,不料一直挖到八十多丈還是滴水不見。黑將軍看到城池危在旦夕,失敗已成定局,決定與對手進行最後的決戰。戰前為防備萬一,他把庫內所存的八十餘車白金連同其他難以計數的珍寶全部倒入這口枯井中,又親手殺死自己的妻兒。一切處理停當之後,黑將軍便在城西北側破牆打洞,率領士兵傾城出戰,身先士卒、直衝敵營,經過殊死拚殺,終因眾寡懸殊、全軍覆沒、自刎而死……
黑城遺址
現今在黑城遺址西北角城牆上可以看到一個可容騎駝者進出的洞口,相傳就是當年黑將軍突圍的洞口;在黑城內偏西北的那個大坑,相傳就是當年不曾出水卻用來埋藏了全城財寶的那口深井;而被當地人稱為「寶格德波日格」的那座高大沙嶺,相傳就是當年大軍截水所築的大壩。
西夏皇帝的軍隊攻陷黑水城後,將城池破壞殆盡,黑城從此成為荒涼的廢墟。此後,鄰近城池的漢人和當地的蒙古人曾多次前往黑水城試圖發現這些珍寶,但不是無功而返就是神秘失蹤,據說是黑將軍臨死前留下了致命的咒語。當地人由於懼怕黑水城的鬼魂和咒語的魔力,盡量避免經過此地,這裡也逐漸變成了一片廢墟,被人稱之為「死亡之城」。
黑城遺址
現今在黑城遺址西北角城牆上可以看到一個可容騎駝者進出的洞口,相傳就是當年黑將軍突圍的洞口;在黑城內偏西北的那個大坑,相傳就是當年不曾出水卻用來埋藏了全城財寶的那口深井;而被當地人稱為「寶格德波日格」的那座高大沙嶺,相傳就是當年大軍截水所築的大壩。
西夏皇帝的軍隊攻陷黑水城後,將城池破壞殆盡,黑城從此成為荒涼的廢墟。此後,鄰近城池的漢人和當地的蒙古人曾多次前往黑水城試圖發現這些珍寶,但不是無功而返就是神秘失蹤,據說是黑將軍臨死前留下了致命的咒語。當地人由於懼怕黑水城的鬼魂和咒語的魔力,盡量避免經過此地,這裡也逐漸變成了一片廢墟,被人稱之為「死亡之城」。
二、國際大盜的黑城之行
黑城遺址位於內蒙古自治區額濟納旗達賴庫布鎮東南約35公里、納林河東岸荒漠中,是現今已知惟一一座用黨項人語言命名的城市。黨項人叫黑水為額濟納,黑水城就是額濟納城,而蒙語裡稱為「喀拉浩特」。過去這裡曾經有相當大的水域,僅著名的古居延海,就有726平方公里。黑水城就在三面臨水的綠洲之中。公元1226年2月,黑水城經歷了一場毀滅性的血戰,如今黑城外滿地都是碎骨,半埋在沙土裡,也許就是當年屠城時留下的。遠處眺望黑城外圍高大的城牆,雖然歷經了歲月的風蝕,卻依稀可見當年整個城池的輝煌。
現存城牆為元代擴築而成,平面為長方形,東西長434米,南北寬384米,周圍約1600米,最高達10米,東西兩面開設城門,並加築有甕城。城牆西北角上保存有高約13米的覆缽式塔一座,城內的官署、府第、倉敖、佛寺、民居和街道遺跡仍依稀可辨。城外西南角有伊斯蘭教拱北一座,巍然聳立地表。
這個死一般沉寂的人類遺跡,在沙漠中沉睡了6個世紀之久。 1907年,俄國地理學家,同時也是海軍中校的科茲洛夫又組織了一次「死城之旅」,這是他第六次踏上中國的土地。本來,他將這次的探險目標定為蒙古、青海以及四川的西部和北部地區。但是在次年,當他穿越蒙古南部戈壁,忽然想起了14世紀著名旅行家馬可·波羅在遊記中曾經提到過的充滿傳奇色彩的黑城。他立即決定前往這座傳說中的「死亡之城」。為能使自己順利進入黑城進行「考察」,他事先找到了黑城當地的「管理者」達希,並送給達希一些「名貴的禮品」。在達希的幫助下,科茲洛夫和他的4名考察隊員「輕裝」向前,很順利地進入了黑城,在這裡開始了他的挖掘。這一天是1908年3月19日。
科茲洛夫(1863—1935),發現並盜掘了中國西夏到元代的黑城遺址,竊取近2000冊用西夏文、漢文及其他文字寫的文書和刻本,以及許多珍貴的古代繪畫、 雕刻。
他們在城內的街區和寺廟遺址上挖出了十多箱絹質佛畫、錢幣等文物。這些文物運到聖彼得堡,文物中那些無人認識的文字和造型獨特的佛像令俄羅斯地理協會當即作出決定:科茲洛夫探險隊放棄原來入川的計畫,立即返回黑水城,不惜一切代價,對此展開大規模的挖掘。
「在哈拉浩特度過的幾天時間裡,考察隊收穫的東西林林總總、五花八門,有書籍、信件、金屬錢幣、女性飾物、傢俱和日常生活用品、佛像以及其他物品,用數量來計算,我們這幾天收穫的是滿滿的沉沉的十個郵箱的物品,後來,我們把這些東西寄給了俄國皇家地理學會和俄國科學院。」 科茲洛夫說,「我永遠不會忘記當我終於在一號廢墟裡發現一個佛像時的那種充滿了全身驚喜的感覺。」
科茲洛夫(1863—1935),發現並盜掘了中國西夏到元代的黑城遺址,竊取近2000冊用西夏文、漢文及其他文字寫的文書和刻本,以及許多珍貴的古代繪畫、 雕刻。
他們在城內的街區和寺廟遺址上挖出了十多箱絹質佛畫、錢幣等文物。這些文物運到聖彼得堡,文物中那些無人認識的文字和造型獨特的佛像令俄羅斯地理協會當即作出決定:科茲洛夫探險隊放棄原來入川的計畫,立即返回黑水城,不惜一切代價,對此展開大規模的挖掘。
「在哈拉浩特度過的幾天時間裡,考察隊收穫的東西林林總總、五花八門,有書籍、信件、金屬錢幣、女性飾物、傢俱和日常生活用品、佛像以及其他物品,用數量來計算,我們這幾天收穫的是滿滿的沉沉的十個郵箱的物品,後來,我們把這些東西寄給了俄國皇家地理學會和俄國科學院。」 科茲洛夫說,「我永遠不會忘記當我終於在一號廢墟裡發現一個佛像時的那種充滿了全身驚喜的感覺。」
同年5月,科茲洛夫又從當地僱用了一批民工,開始了在黑城第二次挖掘,著是一次大規模的野蠻挖掘。「死亡之城復活了,一群人開始在這裡活動,工具磕碰出響聲,空氣中塵土飛揚。」這次挖掘時間長達四周,當他們在距城西約400米處的干河床右岸打開一座大佛塔,赫然發現的是一個輝煌的「歷史博物館」。這是一個覆缽塔式建築,裡面秘藏著許多佛教塑像和成百上千的書籍、繪畫、經卷等,這些重見天日的藝術珍品依然在廢墟上閃耀著那個時代的奪目光彩。
科茲洛夫發現這座「偉大的塔」後,幾乎是見塔就挖,黑城周際一共挖掉了30多座塔,幾乎毀了黑城80%的塔!歷經9天地毯式的大肆挖掘後,他們幾乎破壞了古城中所有的塔和古城,科茲洛夫也因為挖走的文物而在後來名聲鵲起。他不僅挖走了抄本書籍2000多種,還挖走了300張佛畫和大量木製的、青銅鍍金的小佛像。
科茲洛夫在聖彼得堡展出了他從中國黑水城帶回的文物文獻,轟動一時。俄國著名漢學家伊鳳閣在成堆的文獻中發現了一冊《番漢合時掌中珠》,原來這是西夏文、漢文的雙解詞典。科茲洛夫兩次以駝背運來的,竟是中國中古時期西夏王朝190年的歷史!這個公元1038年崛起的少數民族王朝,以弱小的勢力先後與北宋、遼及南宋、金形成三足鼎立,並迅速將自己的政治、經濟、文化推向了頂峰。
三、賀蘭山下的西夏帝國
科茲洛夫走了,留給我們的是一個傷痕纍纍的黑城。科茲洛夫在野蠻挖掘的同時,他也很清楚地知道自己那麼做意味著什麼。但是貪慾還是佔據了他心靈的上風,科茲洛夫讓黑城傷痕纍纍!科茲洛夫因為他的野蠻行為,在離開黑城時似乎「良心」有所發現,他在自己的「考察記」中這樣寫到:「隨著考察隊與死亡之城距離的增加,不由自主的難過之情越來越強烈地控制了我。我彷彿覺得在這毫無生命的廢墟中,還存留著為我所親近、珍視以後將不斷與我的名字聯繫在一起的東西,還有一些我捨不得與之別離的東西。我無數次的回望這座被塵土遮蓋的城堡,在和自己『蒼老的朋友』告別時,我帶著某種可怕的感覺意識到,哈拉浩特城(黑城)現在只聳立著一座孤零零的塔了,這座塔的內容已經無可挽回地死亡了——被人類的好奇心和求知精神給摧毀了……」
《番漢合時掌中珠》,西夏文和漢文雙解通俗語彙辭書。黨項人骨勒茂才編,刊於1190年。
失色的黑城,成了今天那些仍然在關注著西夏文化的人們永遠的心痛。此外,就要被大漠掩埋了的它向人們證實著這樣一個不爭的事實:今天被湮沒在沙海裡的城池是西夏王國當年最漂亮而特別發達的城市,而這裡的每一個沙丘都是牧人們當年的家!發白的牛骨、殘存的瓦礫、考古專家剛剛發現的600年前的兒童乾屍……都在闡述著黑城的過去。
西夏,是一個800年前在我國西北與宋、遼(金)鼎立189年歷史的封建王朝,它的興盛與衰變,也許留給我們大家更多的是「謎」。西夏,是以黨項族為主體建立的封建王朝。黨項族,最早居住在今天的西藏、青海、四川等省區的交界地區。在隋末唐初的時候,羌族中的黨項族開始興盛起來,他們以姓氏為部落的名稱,過著原始遊牧的生活,在黨項族的許多部落中,尤以拓拔氏最為強大。
《番漢合時掌中珠》,西夏文和漢文雙解通俗語彙辭書。黨項人骨勒茂才編,刊於1190年。
失色的黑城,成了今天那些仍然在關注著西夏文化的人們永遠的心痛。此外,就要被大漠掩埋了的它向人們證實著這樣一個不爭的事實:今天被湮沒在沙海裡的城池是西夏王國當年最漂亮而特別發達的城市,而這裡的每一個沙丘都是牧人們當年的家!發白的牛骨、殘存的瓦礫、考古專家剛剛發現的600年前的兒童乾屍……都在闡述著黑城的過去。
西夏,是一個800年前在我國西北與宋、遼(金)鼎立189年歷史的封建王朝,它的興盛與衰變,也許留給我們大家更多的是「謎」。西夏,是以黨項族為主體建立的封建王朝。黨項族,最早居住在今天的西藏、青海、四川等省區的交界地區。在隋末唐初的時候,羌族中的黨項族開始興盛起來,他們以姓氏為部落的名稱,過著原始遊牧的生活,在黨項族的許多部落中,尤以拓拔氏最為強大。
唐太宗時(貞觀八年,公元634年)黨項族酋長拓拔赤辭率所部歸唐,以後其他各部酋長也先後率所部歸唐,唐將其分為三十二州,並授拓拔赤辭都督,同時賜皇姓「李」姓。黃巢起義爆發後,唐禧宗逃往了四川,黨項族首領拓拔思恭糾集黨項族及其他少數民族數萬軍兵,參加了鎮壓黃巢農民起義的戰爭。唐禧宗以拓拔思恭鎮壓起義有功,於公元883年將其晉爵為夏國公,再一次賜皇姓「李」。從此以後,拓拔思恭逐漸形成一支強大的地方割據勢力,五代十國時期,他們乘亂擴張勢力範圍,不斷地壯大自己的力量。
宋朝初年,拓拔思恭的後裔李繼遷附遼抗宋,遼封李為西平王。由於受漢族封建政治、文化的影響,經過李繼遷及其子李德明的繼續發展,到李德明之子李元昊時,黨項族已經基本完成了由氏族酋長向封建地主的轉變,迫切要求建立自己的統一政權,以保障其自身的利益。公元1038年(夏大慶二年十月十一日),李元昊於都城興慶府南築台受冊,即皇帝位,國號大夏。因其地處西北,又在黃河以西,所以史學家稱之為「西夏」。
「西夏」地方割據政權建立以後,同宋朝時戰時和,公元1115年,金滅遼。宋室南遷之後,西夏對南宋、金都採用和好政策,並廣泛吸引漢族生產經驗和技術,為王朝的政治、經濟、文化發展都奠定了相當堅實的基礎。當時,儘管形式上西夏必須向宋、遼稱臣納貢,實際上,它已經完全成為西北的一大軍事強國。西夏當時的疆域達到「東盡黃河、西界玉門、南接蕭關,北控大漠,地方萬餘裡」,形成了宋、遼、夏三國鼎立的局面。
四、西夏王朝的心酸背影
西夏與蒙古的接觸是在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前夕開始的。由於成吉思汗統一大漠草原的日益臨近,他的地域也開始與西夏相鄰。在兩個利益集團的對視中,戰爭是缺少不了的。因為西夏所處的地理位置是當時極其重要的戰略地帶,是蒙、金必爭的中間地帶。所以就成為了眾多強國必爭之地。另外,蒙古若想攻金,必須首先掃除西夏這個後顧之憂。西夏可以作為蒙古軍很好的物資配備和兵員補充之地。基於這些原因,成吉思汗是沒有理由不讓西夏稱臣的。
淹沒在沙海中的黑城
公元1205年,成吉思汗統軍首次進攻西夏,從此拉開了六戰西夏的帷幕。當時的夏桓宗李純佑見蒙古軍強大而懼戰,蒙古軍縱兵掠瓜(治今甘肅安西東南鎖陽城)、沙(治今甘肅敦煌)等州。4月,因盛暑將至,蒙古軍撤退後,夏桓宗命修復被破的城堡,大赦境內,改都城興慶府為中興府。此次,可以歸結為天時幫助了西夏。
成吉思汗於稱汗的第二年,即公元1207年,他又親自統軍第二次進攻西夏。這次成吉思汗以西夏不納貢為借口,破其邊防要塞斡羅孩城(今內蒙古烏拉特中後旗西境),遣兵四出攻掠。這次西夏軍隊頑強抵抗,成吉思汗不敢驟進,屯兵5個月後,因糧餉匱乏,於次年2月自引兵還。此次可以說是人和幫助西夏躲過一劫。
淹沒在沙海中的黑城
公元1205年,成吉思汗統軍首次進攻西夏,從此拉開了六戰西夏的帷幕。當時的夏桓宗李純佑見蒙古軍強大而懼戰,蒙古軍縱兵掠瓜(治今甘肅安西東南鎖陽城)、沙(治今甘肅敦煌)等州。4月,因盛暑將至,蒙古軍撤退後,夏桓宗命修復被破的城堡,大赦境內,改都城興慶府為中興府。此次,可以歸結為天時幫助了西夏。
成吉思汗於稱汗的第二年,即公元1207年,他又親自統軍第二次進攻西夏。這次成吉思汗以西夏不納貢為借口,破其邊防要塞斡羅孩城(今內蒙古烏拉特中後旗西境),遣兵四出攻掠。這次西夏軍隊頑強抵抗,成吉思汗不敢驟進,屯兵5個月後,因糧餉匱乏,於次年2月自引兵還。此次可以說是人和幫助西夏躲過一劫。
公元1209年,成吉思汗率重兵第三次征討西夏。蒙古軍勢如破竹,直抵西夏都城中興府(今寧夏銀川)外圍要隘克夷門(今內蒙古烏海西南),包圍中興府。 西夏襄宗親自登城督戰,蒙古兵屢攻不下。9月連降大雨,黃河水暴漲,成吉思汗遣將築堤,引水灌城,西夏兵民傷亡甚眾。12月,中興城因水淹浸,水勢氾濫,蒙古軍亦難駐足。夏襄宗登城隔水與成吉思汗相見,面約和好,獻女察合給成吉思汗,蒙古退兵。上天又一次垂青了西夏。
公元1217年,蒙古西征花剌子模,再次向西夏徵兵,西夏不堪徵調,拒絕出兵。成吉思汗於是以西夏不應從征為由,率軍四度攻夏。12月,蒙古軍渡過黃河進入夏境,直抵夏都中興府(今寧夏銀川),夏神宗李遵頊倉皇出奔西京(即靈州,今寧夏靈武西南,一說西涼,今甘肅武威),留太子守中興府。西夏馬上遣使請降,由於成吉思汗忙於對花剌子模的征討,於是命令退兵。但成吉思汗留下話說:「待西征勝利歸來,卻再理會之。」
成吉思汗於公元1226年春以西夏拒絕出兵助戰和不納質子為由,分兵兩路,東西並進。再次攻擊西夏。成吉思汗在清水縣(今甘肅清水縣)西江得重病,然而天要亡西夏,蒙古人封鎖消息,而西夏國守城統帥卻在連年抵禦後終為恐懼壓倒,恰恰在成吉思汗死後一天,獻城投降,蒙古人於是發了瘋似的傾洩為一代天驕復仇的決心,屠城、殺戮、掘墓、焚書,「白骨蔽野,數千里幾成赤地」。西夏王陵也未能倖免,曾經紅牆綠瓦、角樓飛簷、闕台高聳、碑亭肅穆,更有那瑰麗的陵台、獻殿,但所有華麗堂皇都隨著入侵者燃起的大火化為烏有,燒得毀的燒了,燒不毀的石碑都被砸斷深埋。西夏就此滅亡。
西夏王陵
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西約30公里的賀蘭山東麓,是西夏王朝的皇家陵寢。
當我們踏上西夏故地的時候,一切靜默,留下的只有眼前被風雨蝕過的高大的黃土堆以及佈滿孔洞的斷壁殘垣,殘留著黨項民族的粗獷和曾有的帝王之相。黃昏的陽光撒在遺址間,投射著長長短短的斑駁陰影,那曾經的王朝基業、曾有的輝煌,一切都在金戈鐵馬、血雨腥風中隨風而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