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都吃不起的天價雞蛋:30兩一枚光緒也吃不起 | 陽光歷史

 

A-A+

皇帝都吃不起的天價雞蛋:30兩一枚光緒也吃不起

2017年04月25日 演義趣聞 暫無評論 閱讀 108 次

  導讀:光緒帝喜歡吃雞蛋,是個責任心很重、憂患意識很強的皇帝,有一次他同老師翁同龢閒聊,說到「雞蛋好吃是好吃,就是太貴了。翁老師你能吃得起嗎?」翁同龢是個賊精的世故老手,一聽就明白皇上給人蒙了,宮裡頭有人吃黑吃到了皇上頭上,但是他絲毫不露聲色,謊稱自己也要到過年時才吃得上雞蛋。

  《中國歷史的教訓》近日登上中紀委網站的推薦書目,作者習驊是「反腐第一線紀檢幹部」。此書特別之處主要是鑒古知今,以人物故事為主線、以廉政思想為內核,提供看問題想事情的新角度。近日筆者聯繫到習驊,他表示,寫這本書的一大動力來自風生水起的反腐現實,他感覺自己有很多話必須說出來,讓更多的人聽到。

  皇帝都吃不起的天價雞蛋

  習驊是法學博士,現在中央紀委派駐機構工作,他「講古」習慣見微知著,不喜歡做高頭講章,選擇的切口往往很小。比如選入此書有篇文章,標題是「皇帝的飲食費」,裡面說到再普通不過的「雞蛋的秘密」,讀來讓人既饒有興味,又十分震撼:

  乾隆皇帝有一天早朝,無意中跟大臣閒聊,問起他們過早時都吃了些什麼,其中一位大臣回答說自家家境不怎麼富裕,只隨便吃了幾枚雞蛋。乾隆聽了卻是一大驚,倒吸一口涼氣:「天啦,一枚雞蛋要10兩銀子,朕都不敢多吃,你還哭窮!」大臣們立刻明白過來,皇上身邊那些搞採購的人,層層加碼,報到皇帝那兒,市場上只要三四個銅板一枚的雞蛋,在宮廷裡貴到了10兩銀子一枚的地步。

  習驊抓住「宮廷雞蛋價格」這一線索進一步探究,發現到了光緒帝時,御廚裡的雞蛋進價達到了30兩銀子一枚。光緒喜歡吃雞蛋,是個責任心很重、憂患意識很強的皇帝,有一次他同老師翁同龢閒聊,說到「雞蛋好吃是好吃,就是太貴了。翁老師你能吃得起嗎?」翁同龢是個賊精的世故老手,一聽就明白皇上給人蒙了,宮裡頭有人吃黑吃到了皇上頭上,但是他絲毫不露聲色,謊稱自己也要到過年時才吃得上雞蛋。

  整個有清一代,由宮廷雞蛋價格引起的史書記載不絕如縷,道光和咸豐皇帝為此曾大動干戈,專門調查背後的貓膩,慈禧太后則是揣著明白裝糊塗,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總的說起來,縱是天子之尊也不能搞定小小的雞蛋,讓宮廷採購回歸本來的價格水平。

  這是為什麼?光是講故事,人們看了只會一笑而過,習驊卻陷入了思考。他從平常的故事中咀嚼出言簡意賅的道理。他指出,這裡的原因也許很簡單——皇朝內務府一直缺乏剛性的制約制度,更不要說現代財務制度。內務府由於長期在皇帝身邊工作,是各級部門官員巴結的對象,監督不可能有效形成。

  「紮緊籬笆是最緊要的」

  習驊講了不少膾炙人口的故事,比如才能一般的慶親王,是如何通過把麻將引進宮廷、把慈禧太后伺候得舒服暖心,從而得到提拔重用的;比如雍正皇帝整治吏治,既打擊貪腐誤國的官員,也整肅無所作為、邀名賣乖的「清官」(實際就是庸官、懶官)的。《中國歷史的教訓》全書由24篇文章組成,大部分指涉我國明清吏治和制度,也有些是探究蘇聯垮台內因的。

  習驊告訴筆者,在反腐倡廉的過程中,他不主張一味強調個人道德墮落而忽視制度防範的作用。他引用恩格斯的話指出,人是「半人半獸的東西」,「人來源於動物界這一事實已經決定了人永遠不能完全擺脫獸性,所以問題永遠只能在於擺脫得多些還是少些。」同時,人又是理性的動物,懂得趨利避害,每個人的行為選擇「本無所謂好壞」,因此習驊認為,運用道德約束、思想教化來改良人性儘管有其根本意義和終極價值,但卻不具備現實的、工具性的制約功能,不但效率低,而且不可靠,只有建立完善制度才是建設現代國家治理體系最根本、也可能是成本最低的選擇。

  「就好比農夫,要防止雞鴨進菜園子亂吃,紮緊籬笆是最緊要的。」習驊告訴筆者。他在書中談到趙宋(北宋、南宋)時期為什麼能綿延300多年,認為關鍵在於他們發明了一些原創性的制約措施,比如文官集團對實權武將的有效制約,成功防止了五代十國以來頻仍的地方割據和叛亂;趙宋時期的科舉制度也基本做到了社會公平,「官二代」現象稀少發生,保證了人才質量,社會階層流動活躍。

  「好的制度並不一味試圖改變人性,而是承認人性現實,順應人性規律,通過科學設計誘導人們克服自身獸性,主動選擇做好事、當好人,也只有做好事、當好人才符合他本人的最大化利益。」習驊說。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