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股民蔣介石:炒股為何成其一生的心靈傷疤? | 陽光歷史

 

A-A+

最早股民蔣介石:炒股為何成其一生的心靈傷疤?

2017年04月18日 演義趣聞 暫無評論 閱讀 98 次

  中國股票市場形成較晚,但蔣介石卻是最早一批入市者之一。

  大概在1916年,深諳西方經營之道的孫中山先生為了籌措革命經費,派朱執信寫了一份申請書交給「北洋政府」農商部。申請在上海創設證券物品交易所,經營證券、花紗、金銀、雜糧、皮毛等,資金總額定為當時國幣500萬元。

  為「革命」入市

  對於孫中山的要求,「北洋政府」心有餘悸,致使孫中山的呈文沒有被批准。這件事情就此擱置下來,孫中山也沒有再繼續爭取。

  這時,在政治上尚不得要領、經濟上也非常拮据的蔣介石,對商道表現出異乎尋常的熱情。他決定利用孫中山呈文的思路,著手辦理交易所。為此,他與日本某政黨介紹的企業代表協商,初步形成了關於開辦交易所的具體辦法。

  首先,蔣介石等人在上海組織了一個名叫「協進社」的秘密社團,由之出面具體進行組織謀劃工作;其次是聘請江浙財閥虞洽卿、趙家藝、盛丕華、洪承祁等人為該組織社員,以擴大力量;最後又由虞洽卿等再和當時上海工商界中知名人士溫宗堯、聞蘭亭、李雲書、張澹如、沈潤挹、吳耀庭、顧文耀等共任發起人,草具文書,提出申請,並遞交給北京的農商部,申請創設「上海證券物品交易所」。

  正在蔣介石、虞洽卿等人積極籌備之時,此事被南通商界巨擘張謇所探悉。他馬上通電反對,使得這些籌辦者感到頗為驚詫。因為張謇也要搞交易所,雙方鬧得不可開交。此時精明的日商已於1919年在上海日領事館註冊,在上海租界三馬路開辦了「取引所」(即交易所)。

  蔣介石、虞洽卿便以抵制取引所為借口,電請農商部迅速批准上海證券物品交易所。在上海,蔣介石等人也秘密展開活動,試圖先發制人。在他們的遊說下,滬海道尹某只好打了一個密電給北京:關於虞洽卿申請創辦交易所一案如再不批准,他們將在租界內先行交易,如地方官廳予以封閉,反會使日商取得專利。

  這時的北京政權為直系軍閥所控制,曹錕、吳佩孚不願日本人以任何方式介入中國事務。於是,以股票為龍頭的第一家綜合交易所被批准。

  開張即套牢

  蔣介石、陳果夫、戴季陶等人成了上海證券物品交易所的創辦人,也是經紀人,牌號是「茂新號」。茂新號只是上海證券物品交易所的經紀機構之一,由於財力有限,他們不是上海證券物品交易所的股東,而是該交易所經紀機構恆泰號的股東。

  茂新號的營業範圍,表面上是代客買賣各種證券及棉紗,資本總額銀幣35000元,每股1000元,分為35股。股東共有17人,但由於各種原因,合同中多不用真名。

  股東中的「蔣偉記」就是蔣介石的代號。在合同上各股東都在自己的名下蓋章,只有蔣介石沒有蓋章,僅在「蔣偉記」名下簽了「中正」的名字。蔣介石在其中佔了4股。他的4000元股本,是由張靜江替他代交的。

  投機舞台搭好了,蔣介石等人自然幹起了在交易所的市場上「搶帽子」的投機遊戲,糾伙聯群、操縱市場。

  1920年2月1日,上海證券物品交易所宣告成立,共計股東572戶,10萬股。蔣介石和陳果夫等以友愛公司的名義購買了400股。

  他在6月3日的日記中記錄了此事:「擬與果夫訂定友愛公司資本共銀五千圓,先由中正全部墊付。先購上海物品證券交易所四百股為基本。定為十股。豐鎬房七股,果夫、夫、干夫各約一股,推定果夫為義務經理。」

  7月1日,上海證券物品交易所開幕。在當時,交易所的買賣是由經紀人經手代辦的。經紀人在交易所中繳足相當的保證金,在市場代理客商買賣貨物,以取得相應的佣金。

  當天的《申報》刊登了這樣一則廣告:「上海證券物品交易所五四號經紀人陳果夫,鄙人代客買賣證券、棉花、如承委託,竭誠歡迎。事務所四川北路1號3樓80室。電話:交易所54號。」

  關於此事,陳果夫回憶說:「蔣(介石)先生就要我和朱守梅(孔揚)兄,及周枕琴(駿彥)先生、趙林士先生等商量,組織第五十四號經紀人號,名茂新,做棉花、證券兩種生意,推我做總經理,守梅兄做協理。」

  蔣介石的日記裡記錄了這幾天奔波忙碌的身影和忐忑不安的心情:

  7月5日:「今日為組織茂新公司及買賣股票事,頗費經營躊躇也,晚間不能安眠。」

  7月6日:「晚在寓商量茂新公司組織法。」

  7月7日:「到茂新及冶誠處。」

  孰料茂新號開業不利,蔣介石首戰告虧。6月25日,上海證券物品交易所股票上市預演,每股收盤價29.9元。7月4日,收盤價達到42元。就是在這個價位,朱守梅替蔣介石買進了。

  聞聽此訊,蔣捶胸頓足:「益欽來捨,知上交所股票漲至四十二元,甚驚駭。即往茂新處訪友梅,乃悉前托代買股票,均四十二元之價購入,不勝憂慮。初做生意者不可靠也。果夫來會,其形容甚悲傷,甚至含淚而訴,乃至其不能做生意也。」

  幾天之後,股票價格突然下跌,蔣介石更加恐慌,「接果夫電,悉上交股票大落,虧本至七千餘元,乃知生涯不易做,而為果夫、守梅所害,亦一大半。星象家謂我五、六月運氣不好,果應其言,亦甚奇也。」

  一生的心靈傷疤

  蔣介石、陳果夫等人在交易所內的經紀人活動,歷時近兩年。據陳果夫回憶,起初,茂新號開市大虧,經營的第一天就虧本1700元。但陳果夫頭腦靈活,隨機應變,很快就扭虧為盈。由於交易所的股票上漲很快,每股的價格由30元漲至120元,不到一年的時間,茂新號就賺了幾十萬元。

  在證券交易所的這段不平常的日子裡,蔣介石與陳果夫的友誼和感情又深了一層。陳果夫和戴季陶、張靜江等人,以後都成了蔣介石統治集團的核心分子。

  茂新號所賺的錢,一部分作為革命黨人的活動經費,資助孫中山的護法革命,還經常寄錢給革命烈士的遺孤;一部分被蔣介石、陳果夫等人在上海揮霍掉了。陳果夫資助其弟陳立夫留學的資金,蔣介石納姚冶誠為妾以及後來和陳潔如結婚的費用,大多出自於此。

  可是,好景不長,茂新號在開辦之後的第3年,風潮突起,累算之後,還虧欠交易所60多萬元。

  事隔40年,1961年,陳果夫的弟弟陳立夫在美國計畫延請作家撰寫回憶錄。「駐美國全權大使」葉公超在一次酒宴場合公然建議陳立夫,「應將蔣介石當年在上海經營交易所如何失敗寫進回憶錄,才有意義。」

  葉公超講的這段牢騷話,被國民黨特務傳回台北,密呈蔣介石,成為葉公超下台的導火線。從這一事件看來,蔣介石早年命陳果夫等人在上海炒股票的舊事,在蔣介石心中,委實是一樁不光彩的往事,舊事重提,無異揭其瘡疤,蔣介石豈會善罷干休?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