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瑾的軍事能力很差 孫權為何還多次派他伐魏? | 陽光歷史

 

A-A+

諸葛瑾的軍事能力很差 孫權為何還多次派他伐魏?

2016年09月25日 演義趣聞 暫無評論 閱讀 232 次

  諸葛瑾的一生,沒有辦成過一件事兒,卻步步高陞,善始善終。他的故事沒有什麼精彩,卻極為耐人尋味。

  乍一看,諸葛瑾除了是諸葛亮的哥哥什麼都不是,再一看,他的另類、他的反常識,是那麼的無與倫比、登峰造極。

  研讀諸葛瑾,不僅可以重新整理我們對三國歷史的認識,甚至可以在某種程度上重新整理我們的歷史觀、人生觀。

  無為

  26歲那一年,諸葛瑾在逃避戰亂時與家人走散,孑然一身來到江東,遇到了孫權的姐夫弘咨。弘咨對諸葛瑾的才學感到驚奇,向小舅子強烈推薦。此時剛剛執掌江東的孫權正值用人之際,把諸葛瑾留作門客,先讓他做長史(秘書長),後讓他做中司馬(參謀長)。

  孫權的姐夫弘咨在史書上留下的唯一印跡就是推薦了諸葛瑾,似乎他這一輩子就只推薦了諸葛瑾一個人。當時的諸葛瑾,是一個無背景、無財產、無工作經驗的難民,不可能憑關係、憑賄賂,可要說他憑才學吧,也沒見他談什麼天下大勢,提出什麼合理化建議,可弘咨一見就他就驚為天人,孫權一見他就把他當成寶貝,留在身邊委以重任。諸葛瑾的不同凡響之處剛剛開始,他這一生處處都透著神奇。

  從26歲參加工作到41歲,諸葛瑾所任職的江東集團經歷了赤壁之戰、南征交州、合肥之戰、濡須口之戰、孫劉聯姻等一系列大事,可以說是捷報頻傳、連戰連勝、花團錦簇、皆大歡喜,可在這十五年裡,他竟然沒過出一個載入史冊的主意,沒有領導過一次戰鬥,甚至連一次外交任務都沒有,可以說江東集團上上下下你方唱罷我登場,唯有諸葛瑾連龍套都沒跑過。

  41歲,為了慶祝劉備佔領了蜀地,同時也是為了催促劉備趕緊把從東吳借去的荊州還回來,諸葛瑾終於亮相,出使成都。由於談判期間,他與闊別多年的弟弟諸葛亮只在公開場合談公事,私下從不見面,兄弟二人公私分明、公而忘私的風格傳為美談。但要說這次談判有什麼成果,這個真沒有。地盤兒當然不是那麼容易要回來的,但是作為又佔理、又有實力的一方派出的代表卻連一丁點好處都沒找回來,怎麼說都是有辱使命了吧,可諸葛瑾回去以後竟然沒有受到領導、同事的一句指責,這工作可真是好干啊。

  45歲,跟隨呂蒙一起討伐關羽,奪回了荊州。這次諸葛瑾真的只是跟著去,還是沒有什麼作為,但是這麼大的功勞,來者有份兒,就這麼白撿了宣城侯的爵位(諸葛亮可是在劉備死後才被劉禪封為武鄉侯)。同時,為江東集團立下不世之奇功的呂蒙得到了南郡太守、駐守公安的職務(相當於分給他一塊地盤兒以彰其功),誰能想到呂蒙剛上任就去世,諸葛瑾就這麼不費吹灰之力地接替了呂蒙的職務,坐享其成。

  47歲,聽說劉備要傾蜀國之力討伐東吳,孫權想要求和。諸葛瑾給劉備寫信說:「老劉啊,我們不就是奪回了荊州,殺了關羽嗎?你就非覺得跟我們是深仇大恨,不肯和我們講和,真是小人之心啊。我都替你琢磨過了,你聽我的,不要聽你身邊那些將軍的。我問你啊,是關羽重要還是皇上重要?你是要荊州還是要天下?我們只不過殺了關羽,曹魏可是廢了皇上啊、兩家都和你有仇,你應該先跟誰報仇?您動腦子想想,這不明擺著的事兒嗎?」

  試問這是勸和還是挑釁?理雖不粗,話也太粗了吧?就算劉備原本還有點兒猶豫,看完這封信也要立馬殺過來了。不禁懷疑諸葛瑾這些話是說給劉備勸和的還是說給孫權表忠心的。

  當時有人跟孫權告狀說諸葛瑾這時候聯繫劉備是要賣國求榮。孫權說:「諸葛瑾絕不會做對不起我的事,就像我絕不會做對不起諸葛瑾的事一樣。」告狀的人也是真傻,怪不得在史書上連名字都沒留下,也不想想諸葛瑾給劉備寫信敢背著孫權嗎?這樣的一封信過去,諸葛瑾等於是自絕於蜀國了。

  48歲,孫權稱王。諸葛瑾被提拔為左將軍、督公安,假節,封宛陵侯。剛陞官就趕上曹丕伐吳,總體上來說這一仗是吳國贏了,但具體到諸葛瑾這兒卻是打了個敗仗,但他照樣沒有遭到任何處罰,沒有受到一句批評。

  52歲,諸葛瑾和孫權分兵兩路攻打魏國重鎮襄陽,兩路都戰敗。這次諸葛瑾沒有受到處罰倒也正常,可他居然還陞官了,從左將軍升為驃騎將軍(張飛在蜀國的職務也就不過如此,人比人得死啊)。

  55歲,孫權稱帝,諸葛瑾被封為大將軍、左都護、領豫州牧。需要注意的是,天下十三州中的豫州並不在吳國手裡,那是魏國的地盤,與吳國接壤。給諸葛瑾這個職務的潛台詞是,老哥,好好幹,打下這塊地盤都給你!

  從26歲參加工作到41歲,諸葛瑾所任職的江東集團經歷了赤壁之戰、南征交州、合肥之戰、濡須口之戰、孫劉聯姻等一系列大事,可以說是捷報頻傳、連戰連勝、花團錦簇、皆大歡喜,可在這十五年裡,他竟然沒過出一個載入史冊的主意,沒有領導過一次戰鬥,甚至連一次外交任務都沒有,可以說江東集團上上下下你方唱罷我登場,唯有諸葛瑾連龍套都沒跑過。

  41歲,為了慶祝劉備佔領了蜀地,同時也是為了催促劉備趕緊把從東吳借去的荊州還回來,諸葛瑾終於亮相,出使成都。由於談判期間,他與闊別多年的弟弟諸葛亮只在公開場合談公事,私下從不見面,兄弟二人公私分明、公而忘私的風格傳為美談。但要說這次談判有什麼成果,這個真沒有。地盤兒當然不是那麼容易要回來的,但是作為又佔理、又有實力的一方派出的代表卻連一丁點好處都沒找回來,怎麼說都是有辱使命了吧,可諸葛瑾回去以後竟然沒有受到領導、同事的一句指責,這工作可真是好干啊。

  45歲,跟隨呂蒙一起討伐關羽,奪回了荊州。這次諸葛瑾真的只是跟著去,還是沒有什麼作為,但是這麼大的功勞,來者有份兒,就這麼白撿了宣城侯的爵位(諸葛亮可是在劉備死後才被劉禪封為武鄉侯)。同時,為江東集團立下不世之奇功的呂蒙得到了南郡太守、駐守公安的職務(相當於分給他一塊地盤兒以彰其功),誰能想到呂蒙剛上任就去世,諸葛瑾就這麼不費吹灰之力地接替了呂蒙的職務,坐享其成。

  47歲,聽說劉備要傾蜀國之力討伐東吳,孫權想要求和。諸葛瑾給劉備寫信說:「老劉啊,我們不就是奪回了荊州,殺了關羽嗎?你就非覺得跟我們是深仇大恨,不肯和我們講和,真是小人之心啊。我都替你琢磨過了,你聽我的,不要聽你身邊那些將軍的。我問你啊,是關羽重要還是皇上重要?你是要荊州還是要天下?我們只不過殺了關羽,曹魏可是廢了皇上啊、兩家都和你有仇,你應該先跟誰報仇?您動腦子想想,這不明擺著的事兒嗎?」

  試問這是勸和還是挑釁?理雖不粗,話也太粗了吧?就算劉備原本還有點兒猶豫,看完這封信也要立馬殺過來了。不禁懷疑諸葛瑾這些話是說給劉備勸和的還是說給孫權表忠心的。

  當時有人跟孫權告狀說諸葛瑾這時候聯繫劉備是要賣國求榮。孫權說:「諸葛瑾絕不會做對不起我的事,就像我絕不會做對不起諸葛瑾的事一樣。」告狀的人也是真傻,怪不得在史書上連名字都沒留下,也不想想諸葛瑾給劉備寫信敢背著孫權嗎?這樣的一封信過去,諸葛瑾等於是自絕於蜀國了。

  48歲,孫權稱王。諸葛瑾被提拔為左將軍、督公安,假節,封宛陵侯。剛陞官就趕上曹丕伐吳,總體上來說這一仗是吳國贏了,但具體到諸葛瑾這兒卻是打了個敗仗,但他照樣沒有遭到任何處罰,沒有受到一句批評。

  52歲,諸葛瑾和孫權分兵兩路攻打魏國重鎮襄陽,兩路都戰敗。這次諸葛瑾沒有受到處罰倒也正常,可他居然還陞官了,從左將軍升為驃騎將軍(張飛在蜀國的職務也就不過如此,人比人得死啊)。

  55歲,孫權稱帝,諸葛瑾被封為大將軍、左都護、領豫州牧。需要注意的是,天下十三州中的豫州並不在吳國手裡,那是魏國的地盤,與吳國接壤。給諸葛瑾這個職務的潛台詞是,老哥,好好幹,打下這塊地盤都給你!

  62歲,孫權再次北征魏國,派陸遜和諸葛瑾去打襄陽。陸遜派他的一個叫做韓扁的親戚懷揣奏疏上報朝廷,返回途中,被魏軍抓獲。諸葛瑾聽後,十分恐慌,寫信給陸遜說:「皇上親自帶領的人馬都回去了,就剩下咱們了,敵人抓了韓扁,我們的虛實敵人都知道了。而且現在河水也快干了,趁著船還沒擱淺,咱們趕緊撤吧!陸遜沒回信,催促手下去種蔬菜、而他自己就和眾將領下棋、玩遊戲。諸葛瑾知道後說:「陸遜足智多謀,他這樣做一定有他的道理。」 於是親自來見陸遜。陸遜告訴他:「敵人知道皇上已經回去了,肯定專心對付咱們。現在敵人知道了虛實,我們更要鎮定自如,穩住部隊,然後再巧施計謀,退出此地。如果今天就讓敵人看出來我們要走,敵人就知道我們害怕了,肯定來追殺,那我們可就完了。」

  最後,出於陸遜的安排,由諸葛瑾在船隊裡坐鎮(這個坐鎮我可以理解為老老實實坐著嗎?),陸遜率領全部兵馬向襄陽進發。敵人震懾於陸遜的威名,立即退回城中。諸葛瑾便引船而出(他要做的就是下一道開船的命令),陸遜慢慢整頓好隊伍,大張旗鼓地走上船。敵人不知究竟,反而不敢追擊,於是全軍安然退出。

  這就是62歲的諸葛瑾的表現,出了事兒他的表現是驚慌,有了主心骨,他就負責安坐,唯一值得稱道的是聽人勸吃飽飯,讓幹什麼幹什麼。對比兩年前去世的弟弟諸葛亮,不知道諸葛瑾是否感到汗顏呢?

  68歲,孫權兵分四路伐魏,諸葛瑾和長子諸葛恪各率領其中的一路。魏國派出司馬懿,將四路吳軍全部擊敗。

  這一年,諸葛瑾去世,臨終囑咐辦喪事不要多花錢。他的一生就這麼結束了。

  結束了?

  當然沒有。

  下面我要介紹的是另一個諸葛瑾,一個無為而無不為的諸葛瑾。

  無為而無不為

  諸葛瑾參加工作42年,要麼不做事,要麼不成事,在不平凡的崗位上幹出了平凡的業績、他是漢末三國失敗次數最多記錄的保持者。可同樣是作為臣子,他從領導那裡得到的信任卻比他那個天縱英才、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弟弟還要多!這說明孫權很有愛嗎?恰恰相反,孫權是一個刻薄寡恩的君主,他的哥哥孫策替他打下了江山,他稱帝之後卻只追封孫策為王,連個名譽性的皇帝之名都不捨得給。他拿自己的妹妹作為政治籌碼造成妹妹一生的不幸也從未見她對妹妹有所補償。對待自己的兒子,他廢了太子孫和、賜死了魯王孫霸。對東吳四大功臣——周瑜、魯肅、呂蒙、陸遜,孫權也沒有重用他們的後人,卻對諸葛瑾悉心關照、對諸葛恪疼愛有加。臨終前更是全權委任諸葛恪做顧命大臣。可以說,孫權這輩子對諸葛瑾的好,超過了對其他所有人的總和!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諸葛瑾同孫權無論談話、勸諫,從不直說,只是稍微表示出自己的傾向,大略道出自己的意圖,點到為止。如果孫權有一點點不愛聽的苗頭,他就放棄正在進行的內容而轉向其他的話題,漸漸地再借其他事情從頭開始,以對同類事情的看法求得孫權的贊同,於是孫權的思想也往往得到開通。

  吳郡太守朱治,在孫權除了是孫策的弟弟什麼都不是的時候推薦他出來做官,孫權平時對他很敬重,即使有不滿意的地方也不好開口說他,心裡感到十分憋屈。諸葛瑾揣摩到了領導的意圖,又不敢公開明白地說出口,他就寫了個劇本,內容是孫權怎麼訓斥朱治,朱治被訓斥的心服口服。孫權看後很高興,笑著說:「我心裡的疙瘩都讓你給解開了啊。孔子的弟子顏回能協調好別人的關係,讓大家更親近,你就和顏回一樣了不起。

  孫權手下的校尉殷模,惹孫權不痛快了,孫權打算整死他。很多大臣為殷模求情,孫權更加憤怒,與求情的大臣們反覆論爭,只有諸葛瑾一聲不吭。孫權問他怎麼不說話,諸葛瑾說:「我和殷模一樣是逃難來到江東,都是要啥沒啥的窮光蛋,全靠陛下您的恩情才有了今天。我們不能互相監督,互相敦促,以報答您萬分之一的恩德,致使殷模辜負聖上的恩惠,犯下罪過。我認罪還來不及啊,實在不敢說什麼。」孫權聽後很傷感,說:「我特地看在你的面子上赦免他。

  虞翻因為狂放直率而被流放,只有諸葛瑾多次替他說情。虞翻在給親友的信中說:「諸葛瑾真是個厚道人啊,多虧他為我仗義執言,為我保全名分,無奈我得罪的人太多,惹怒陛下次數太多,深為陛下所厭惡,解救是沒有什麼希望了。」

  這一年,諸葛瑾去世,臨終囑咐辦喪事不要多花錢。他的一生就這麼結束了。

  結束了?

  當然沒有。

  下面我要介紹的是另一個諸葛瑾,一個無為而無不為的諸葛瑾。

  無為而無不為

  諸葛瑾參加工作42年,要麼不做事,要麼不成事,在不平凡的崗位上幹出了平凡的業績、他是漢末三國失敗次數最多記錄的保持者。可同樣是作為臣子,他從領導那裡得到的信任卻比他那個天縱英才、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弟弟還要多!這說明孫權很有愛嗎?恰恰相反,孫權是一個刻薄寡恩的君主,他的哥哥孫策替他打下了江山,他稱帝之後卻只追封孫策為王,連個名譽性的皇帝之名都不捨得給。他拿自己的妹妹作為政治籌碼造成妹妹一生的不幸也從未見她對妹妹有所補償。對待自己的兒子,他廢了太子孫和、賜死了魯王孫霸。對東吳四大功臣——周瑜、魯肅、呂蒙、陸遜,孫權也沒有重用他們的後人,卻對諸葛瑾悉心關照、對諸葛恪疼愛有加。臨終前更是全權委任諸葛恪做顧命大臣。可以說,孫權這輩子對諸葛瑾的好,超過了對其他所有人的總和!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諸葛瑾同孫權無論談話、勸諫,從不直說,只是稍微表示出自己的傾向,大略道出自己的意圖,點到為止。如果孫權有一點點不愛聽的苗頭,他就放棄正在進行的內容而轉向其他的話題,漸漸地再借其他事情從頭開始,以對同類事情的看法求得孫權的贊同,於是孫權的思想也往往得到開通。

  吳郡太守朱治,在孫權除了是孫策的弟弟什麼都不是的時候推薦他出來做官,孫權平時對他很敬重,即使有不滿意的地方也不好開口說他,心裡感到十分憋屈。諸葛瑾揣摩到了領導的意圖,又不敢公開明白地說出口,他就寫了個劇本,內容是孫權怎麼訓斥朱治,朱治被訓斥的心服口服。孫權看後很高興,笑著說:「我心裡的疙瘩都讓你給解開了啊。孔子的弟子顏回能協調好別人的關係,讓大家更親近,你就和顏回一樣了不起。

  孫權手下的校尉殷模,惹孫權不痛快了,孫權打算整死他。很多大臣為殷模求情,孫權更加憤怒,與求情的大臣們反覆論爭,只有諸葛瑾一聲不吭。孫權問他怎麼不說話,諸葛瑾說:「我和殷模一樣是逃難來到江東,都是要啥沒啥的窮光蛋,全靠陛下您的恩情才有了今天。我們不能互相監督,互相敦促,以報答您萬分之一的恩德,致使殷模辜負聖上的恩惠,犯下罪過。我認罪還來不及啊,實在不敢說什麼。」孫權聽後很傷感,說:「我特地看在你的面子上赦免他。

  虞翻因為狂放直率而被流放,只有諸葛瑾多次替他說情。虞翻在給親友的信中說:「諸葛瑾真是個厚道人啊,多虧他為我仗義執言,為我保全名分,無奈我得罪的人太多,惹怒陛下次數太多,深為陛下所厭惡,解救是沒有什麼希望了。」

  呂壹是孫權提拔起來的特務頭子,簡單地說他就是一條見誰咬誰的瘋狗。太子孫登和孫權說過很多次這個人不行,孫權都不聽。可就是這樣一條瘋狗,也從來不咬諸葛瑾。呂壹被處死以後,孫權唯一一次責備諸葛瑾,說:咱們什麼關係啊,我用錯了人,你應該指出來的。

  綜合來看諸葛瑾一生的言行,他的可貴之處至少有三:

  第一,在具體事務上,諸葛瑾雖然不做事兒、不成事兒、可是從不挑(第三聲)事兒。肯做事,能成事固然好,但最重要的是絕對不能挑事兒。一個人如果做成了事情,得到的回報少了,會有怨氣,得到的回報多了,會有傲氣。怨氣和傲氣都會使人想要挑事兒,而不做事兒不成事兒不挑事兒的人無功受祿,最是心懷感激。理論上,沒有功勞的人自然沒有資本挑事兒,但在實際中,不管有沒有功勞,人都是很難克制挑事兒的衝動的。

  第二、諸葛瑾揣摩領導意圖,動機上是出於對孫權的無限感激,再加上他委婉的表達,要真心有真心,要方法有方法,他達到了拍馬屁的最高境界——發自內心地去關心一個人,說出他最想聽的話。於是才有了大家好才是真的好的結果。如果非要為他和孫權的關係找一個相似的例子,那就是哆啦A夢與野比大雄的關係了……哆啦A夢沒有給大雄帶來多少實質性的幫助,他的意義在於陪伴。在孫權的心中,諸葛瑾不是他的手下,而是他的朋友,唯一的、貼心的朋友。能為他建功立業、打江山的人很多,諸葛瑾卻是絕無僅有的、無可取代的。別人給他的都是身外之物,只有諸葛瑾能夠關心、安慰他內心的感受,讓他舒心。這個朋友,從他18歲執掌江東就一直陪伴著他,長達42年的陪伴,卻沒有一次惹他不高興過……

  第三、與領導關係鐵到這個份兒上的人寥寥無幾,即使有,也往往會去爭權奪利、引起眾怒,於是黨同伐異、剷除異己、最後身敗名裂。諸葛瑾呢,他從來沒有利用領導的信任作威作福,反倒是一次次出手幫助同事免於災禍。不爭、不搶、不鬥、不說是非。縱然他的弟弟諸葛亮人格高尚、智計無雙,但內有政敵李嚴、外有宿敵司馬懿。諸葛瑾則詮釋了什麼叫做仁者無敵,漢末三國、群雄並起、將星雲集、可除了諸葛瑾,還有誰可以稱得上天下無敵?

  三國故事的精彩之處在於征服世界、戰勝別人的英雄事跡,唯有諸葛瑾的故事,是一部征服自己私心雜念,用一生去幫助別人的反英雄主義傳奇。

  諸葛瑾縱然沒有處理實際事務的能力,卻也從不算計別人,擅長化解人與人之間的矛盾、以德服人、使人如沐春風,放在任何時代,都會是一個受歡迎的人。

  而這是我能想到的對於一個人,最高的評價。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