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布死在哪裡?名將呂布遭劉備陷害被殺始末
三國第一猛將呂布之死
呂布(?-198年12月),字奉先,漢族,東漢末年名將,漢末群雄之一,五原郡九原縣人(今內蒙古包頭九原區)。坐騎赤兔寶馬,手持方天畫戟,天下無雙,先後為丁原、董卓的部將,也曾為袁術效力,曾被封為徐州牧,後自成一方勢力,於建安三年(198年末)在下邳被曹操擊敗並處死。由於《三國演義》及各種民間藝術的演繹,呂布向來是以「三國第一猛將」的形象存在於人們的心目之中。
呂布雖驍勇善戰,但又勢利多變,故除其勇武為人所記,個性卻並不為人所喜。
呂布曾在并州刺史丁原麾下任騎都尉、主簿。漢靈帝死後丁原進京與大將軍何進密謀誅殺宦官,並為執金吾。董卓入京後令其誘殺丁原。董卓得勢後收呂布為義子,任中郎將,封都亭侯。
董卓脾氣暴臊,與呂布的「父子情誼」其實甚為薄弱。189年,在司徒王允的挑撥下,呂布誅殺董卓。王允在事成後封呂布為將軍,假節鉞,儀比三司,進封溫侯,故呂布又稱「呂溫候」。史書記載呂布與董卓婢女有染,其名不詳——但在小說《三國演義》中,該婢女名貂蟬,是王允的義女,受王允所托以美色離間呂、董,及呂布殺死董卓後,更成為呂布之妻。
董卓死後1個月,舊部攻入京城,呂布戰敗,於是倉皇出逃。呂布出京後曾先後投靠軍閥袁術、袁紹、張楊、張邈、劉備等。與當時的另一大軍閥曹操多次作戰。漢建安三年,曹操部隊攻打呂布的根據地—下邳,由於呂布無謀而多猜忌,諸將各自猜疑,故每戰多敗。曹操圍攻三個月,上下離心,其部下侯成、宋憲、魏續反叛。當時呂布與其麾下登上白門樓,曾命其左右取下他的首級去見曹操,但是左右不忍,於是下來投降曹操。投降後呂布請求曹操留用而免死,劉備卻提醒曹操呂布為人無信,多次背叛,最後曹操將呂布縊死。
呂布遭劉備陷害被殺始末
人中有呂布,馬中有赤兔」《三國誌》卷七《呂布傳》注引《曹瞞傳》。,這是人們對三國時期呂布蓋世武功的稱頌。然而呂布的操行所為卻為後人所不齒。《三國誌·呂布傳》(以下引文皆省略《三國誌》)中陳壽評曰:「呂布有虓虎之勇,而無英奇之略,輕狡反覆,唯利是視,自古及今,未有若此不夷滅也。」王夫之在其《讀通鑒論》卷九中對呂布也大加鞭撻,認為「呂布不死,天下無可定亂之機,呂布殪,而天下之亂始有乍息之時」。我認為,陳壽、王夫之所論較為偏頗,有失公允。首先,呂布並非導致漢末大亂的罪魁,呂布死,天下之亂也並沒有終止。其次,呂布的「輕狡反覆」也是事出有因,有時責任還不一定由呂布來承擔,漢魏之際各種政治勢力的分合聚散是當時社會運作的常態。為此,筆者試作如下分析。
呂布殺丁原投靠董卓,被認為是其一生中最大的污點,歷來評論者在這一點上緊抓住呂布的小辮子不放,認為呂布忘恩負義。呂布殺丁原固然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但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呂布殺丁原投靠董卓有其一定的必然性。
東漢末年,宦官與外戚矛盾日益尖銳,勢如水火。少帝初立,大將軍何進與袁紹謀誅宦官,太后不從,何進遂「召四方猛將及諸豪傑,使並引兵向京城,以脅太后」《資治通鑒》卷五十九。,何進所召的「四方猛將」,主要包括董卓與丁原所控制的涼州與并州兩大軍事集團。丁原任并州刺史,利用一些以武力見長的僚佐,組建了一支勢力強勁的以丁原為首的并州軍事集團。呂布是該集團的主要成員之一。《呂布傳》云:「刺史丁原為騎都尉,屯河內,以布為主簿,大見親待。」董卓雖以并州牧的官職率兵進京,但其所率的武裝是從涼州帶到并州的,因此屬於涼州軍事集團。
在何進的召喚下,丁原、董卓各自率自己的地方武裝進京,獲得了干預朝廷中樞的機會。但董卓較丁原搶先一步進京,並且將少帝、太后控制在自己的手中,佔據了政治上的主動權。然而,董卓初入京師時,兵力有限。據《董卓傳》注引《九州春秋》所載:「卓初入洛陽,步騎不過三千,自嫌兵少,不為遠近所服。」可見,董卓在軍事上並不具備同其他地方武裝相抗衡的優勢。雖然在何進被宦官殺死後,何進、何苗兄弟二府(大將軍、車騎將軍府)之兵無所從屬,皆歸董卓,但畢竟不是董卓的嫡系。由於地緣政治的影響,董卓也不一定十分相信他們。董卓要擴充軍事勢力,必須拉攏或兼併并州軍事集團。以丁原為首的并州軍和以董卓為首的涼州軍雖分屬不同的集團,但由於所處的地域都是「邊鄙」,涼、並二州在東漢末年是羌胡與漢人長期雜居的地區,「習於夷風」,長於勇武而短於「學術」,在時人看來,並、涼將士屬於「天下之權勇」,為「百姓素所畏服」。《三國誌》卷十六《鄭渾傳》注引《張璠漢紀》。兩個集團有相同或相近的文化、習俗及軍事實力。這是雙方合作的基礎。
董卓為何要誅殺丁原,史書上並無明確的記載,但從當時的形勢來看,董卓殺丁原很可能是因為丁原不願意合作或臣服。然而董卓兵力有限,與同是勁旅的并州兵團開戰並無勝算。如果兩敗俱傷,反而讓關東軍事集團得益,這是董卓不願看到的。因此董卓決意使用陰謀手段誅殺丁原並控制其武裝。董卓能否剷除丁原,關鍵在於呂布。因為呂布「驍武,便弓馬,臂力過人,號為飛將」《三國誌》卷七《呂布傳》。丁原,是并州軍集團中首屈一指的猛將。同時,呂布又深得丁原的信任,丁原「以布為主簿,大見親待」。董卓如何誘使呂布殺死丁原,史籍的記載十分簡略,「卓以布見信於原,誘布令殺原,布斬原首詣卓」《三國誌》卷七《呂布傳》。。問題的關鍵是要探討史籍中沒有披露的內容,即呂布為何會倒戈,叛丁原而投董卓。我認為可從四個方面進行剖析。
其一,董卓當時官拜前將軍,封斄鄉侯兼併州牧,丁原初為騎都尉,後遷執金吾。以官位而論,董卓在丁原之上,而且董卓進京後迅速挾持了少帝、太后,掌控了朝廷中樞,具有政治上的優勢。董卓以上令下,命呂布誅丁原,呂布是不能違抗的。因為呂布並非丁原的私人武裝——部曲,而是漢官吏。其實歸順董卓的也不止呂布一人,史載「(何)進、(何)苗部曲無所屬,皆詣卓」《三國誌》卷六《董卓傳》。。
其三,呂布投靠董卓,可能還有更深一層的原因。即呂布、董卓所在的並、涼二州,東漢後期是「羌患」蔓延的主要戰場。并州境內原本有許多內徙的匈奴人,後來又湧入大量羌胡。羌胡與漢人長期雜居,董卓與呂布皆「習於夷風」,史載「卓有才武,臂力少比,足帶兩鞬,左右馳射」。《三國誌》卷六《董卓傳》。可見董卓與呂布皆以驍勇善戰聞名鄉里。最初又擔任低級軍職。呂布、董卓早年經歷相似,因此氣味相投,有共同語言並非偶然。另外,董卓曾在并州作戰,又擔任過并州刺史,呂布是五原九原人,五原郡屬於并州,因此很可能兩人不但認識而且具有較為密切的關係。否則,董卓為何對呂布「甚愛信之,誓為父子」。董卓甚至「行止常以布自衛」《三國誌》卷七《呂布傳》。,將自己的生命安全完全托付給呂布,應該是最好的證明。
其四,董卓初入洛陽,其暴政惡行並沒有即刻顯現。相反,董卓進京後所做的頭幾件事,名聲還是相當不錯的。據《後漢書·董卓傳》云:「卓擢用群士,乃任吏部尚書漢陽周毖、侍中汝南伍瓊、尚書鄭公業、長史何顒等,以處士荀爽為司空。其染黨錮者陳紀、韓融之徒,皆為列卿。幽滯之士,多所顯拔。……卓所親愛,並不處顯職,但將校而已。」董卓所選拔的人,基本上都是名士和名門之後,在各方面都有一定的過人之處,也頗有人望。而他自己的部屬卻都被任命為低級職位。《資治通鑒》卷五十九又曰:「董卓率諸公上書,追理陳蕃、竇武及諸黨人,悉復其爵位,遣使吊祠,擢用其子孫。」陳蕃、竇武乃天下名士,聲望極高,在黨錮之禍時為宦官所枉殺,當時天下士人百姓皆冤之,此等天下大冤而今在董卓手上一朝得雪。大儒蔡邕,因得罪權貴亡命江湖十餘年。董卓進京後,馬上予以重用。蔡邕赴京後,「署祭酒,甚見敬重」,隨之「補侍御史,又轉持書御史,遷尚書。三日之間,周歷三台,遷巴郡太守,復留為侍中」。這時的董卓儼然是一個賢臣模樣,不但能夠禮賢下士,還能納諫——「(蔡)邕亦每存匡益」《後漢書》卷六十下《蔡邕傳》。。誰又能知道他後來會如此暴虐無道呢?東漢末年,外戚、宦官專權,政治昏暗,董卓的到來甚至使一部分人對其抱有革新政治的幻想,故呂布其時叛丁原投董卓並不一定是見利忘義的行為。
呂布投靠董卓後,便陷入了複雜的政治漩渦之中,因呂布缺乏政治鬥爭的經驗,故常被人當成工具加以利用。《後漢書·王允傳》謂:「允素輕布,以劍客遇之。」《呂布傳》云:「司徒王允以布州里壯健,厚接納之。」說明在大姓豪族的代表人物王允的心目中,呂布不過是一名「劍客」,而他之所以厚加接納,目的在於實現他的政治圖謀,即利用呂布來刺殺董卓。
呂布殺董卓是人心所向,因此獲得了很高的聲望,但他也得罪了涼州軍事集團。「布自殺卓後,畏惡涼州人,涼州人皆怨,由是李傕等遂相結還攻長安城。布不能拒,傕等遂入長安。」《三國誌》卷七《呂布傳》。
李傕只用了十天時間就打敗了呂布,攻克了長安。呂布被迫東走。呂布投奔袁術,袁術拒而不納,於是改投袁紹。袁紹收留呂布是為了對付黑山軍張燕。呂布作戰英勇,助袁紹大破張燕。但「外寬內忌」的袁紹反而嫉恨呂布勇猛,恐日後難以駕馭。呂布察覺後「求去」,袁紹卻「陰遣壯士夜掩殺布」。《呂布傳》注引《英雄記》詳細記載了這件事的經過:「布求還洛,紹假布領司隸校尉。外言當遣,內欲殺布。明日當發,紹遣甲士三十人,辭以送布。布使止於帳側,偽使人於帳中鼓箏。紹兵臥,布無何出帳去,而兵不覺。夜半兵起,亂砍布床被,謂為已死。明日,紹訊問,知布尚在,乃閉城門,布遂引去。」呂布有功於袁紹,袁紹卻如此對待他,孰是孰非,可謂不言自明瞭。在呂布同劉備的關係上,人們受小說《三國演義》的影響,完全站在劉備的立場上,指責呂布如何背信棄義。其實,這大大有悖於史實。呂布被張邈等人推為兗州牧後,便開始與曹操為敵,呂布雖然驍勇善戰,但終非傑出的軍事家曹操的對手。呂布在兗州爭奪戰中被曹操打敗,只得投奔劉備。呂布同劉備初次見面,對劉備是敬重有加。《呂布傳》注引《英雄記》曰:「布見備,甚敬之,謂備曰:『我與卿同邊地人也,布見關東起兵,欲誅董卓。布殺卓東出,關東諸將無安布者,皆欲殺布耳。』請備於帳中坐婦床上,令婦向拜,酌酒飲食,名備為弟。備見布語言無常,外然之而內不說。」就呂布來說,他對劉備應該說是尊敬的。呂布與劉備同是北地人,再加之在軍中,所以他在軍帳中請劉備入後室,應該說是表示親密無間的意思。呂布長劉備兩歲,他稱劉備為弟也不為過。哪知道劉備卻不以為然,大概是覺得呂布來投靠自己,卻喊自己為「弟」,又看不慣呂布命妻子「向拜,酌酒飲食」的舉止,所以覺得呂布「語言無常」,因此「外然之而內不說」。
呂布後來奪取劉備所佔據的徐州,也是事出有因。劉備與袁術作戰,後方下邳空虛,城中出現內亂。於是就有人來請呂布入城。「備中郎將丹陽許耽夜遣司馬章誑來詣布,言『張益德與下邳相曹豹共爭,益德殺豹,城中大亂,不相信。丹陽兵有千人屯西白門城內,聞將軍來東,大小踴躍,如復更生。將軍兵向城西門,丹陽軍便開門內將軍矣』。布遂夜進,晨到城下。天明,丹陽兵悉開門內佈兵。佈於門上坐,步騎放火,大破益德兵,獲備妻子軍資及部曲將吏士家口。」《三國誌》卷七《呂布傳》注引《英雄記》。從這段史料中可知,下邳城不是呂布奪取的,而是劉備部將請呂布入城的。徐州兵將開門迎呂布自有其道理:一是說明張飛等人統治徐州,不得人心;二是徐州人仰慕呂布之名聲,不然不會有「聞將軍來東,大小踴躍,如復更生」之說。
呂布佔領徐州後,劉備陷入了困境,「備軍在廣陵,飢餓困踧,吏士大小自相啖食,窮餓侵逼,欲還小沛,遂使吏請降布」。面對劉備的狼狽處境,呂布並沒有落井下石。相反以刺史之禮相待之。「(呂)布令(劉)備還州,並勢擊(袁)術,具刺史車馬僮僕,發遣備妻子部曲家屬於泗水上,祖道相樂。」《三國誌》卷三十二《先主傳》注引《英雄記》。呂布這樣做,手下人不是沒有反對意見。《先主傳》注引《魏書》載:「諸將謂布曰:『備數反覆難養,宜早圖之。』布不聽,以狀語備。備心不安而求自詫,使人說布,求屯小沛,布乃遣之。」可見,呂布還是頗有容人之量的,說他對劉備是英雄相惜也不為過。當然,呂布此舉也有他的政治目的,就是利用劉備來抗衡袁術。當袁術派大將紀靈率軍三萬來進攻劉備時,「備求救於布,布諸將謂布曰:『將軍常欲殺備,今可假手於術。』布曰:『不然,術若破備,則北連太山諸將,吾為在術圍中,不得不救也。』便嚴步兵千、騎二百,馳往赴備。靈等聞布至,皆斂兵不敢復攻。佈於沛西南一里安屯,遣鈴下請靈等,靈等亦請布共飲食。布謂靈等曰:『玄德,布弟也。弟為諸君所困,故來救之。布性不喜合鬥,但喜解斗耳。』布令門候於營門中舉一支戟。布言:『諸君觀布射戟小支,一發中者諸君當解去,不中可留決鬥。』布舉弓射戟,正中小支,諸將皆驚,言:『將軍天威也。』明日復歡會,然後各罷」。《三國誌》卷七《呂布傳》。呂布不用一兵一卒就調停了袁、劉二家的衝突,這體現了他具有運用巧妙的政治手段來處理軍事鬥爭的智慧。
當然,在漢末三國時代,群雄並起,智謀之士雲集。以呂布這樣的小智小謀並不足以應付當時錯綜複雜的政治軍事鬥爭局面。呂布在和曹操的較量中,時常上當受騙。但從中我們仍可看出呂布的器量和性格。例如,陳珪、陳登父子暗中與曹操勾結,出賣呂布。呂布並沒有察覺,反而被陳登的幾句花言巧語所蒙蔽。「始,布因登求徐州牧,登還,布怒,拔戟砍幾曰:『卿父勸吾協同曹公,絕婚公路,今吾所求無一獲,而卿父子並顯重,為卿所賣耳,卿為吾言,其說雲何?』登不為動容,徐喻之曰:『登見曹公言,待將軍譬如養虎,當飽其肉,不飽則將噬人。』公曰:『不如卿言也。譬如養鷹,饑則為用,飽則揚去。其言如此。』布意乃解。」同上。從這裡不僅可以看出呂布的胸襟器量,還說明了此人是個直肚腸,動輒發怒,人言有理便意解。而且他對曹操的「譬如養鷹,饑則為用,飽則揚去」一說是認同的。
當呂布為曹操所擒,命在旦夕之時,呂布曾向曹操建議:「明公所患不過於布,今已服矣,天下不足憂,明公將步,令布將騎,則天下不足定也。」呂布自視甚高,有不把天下諸侯放在眼裡的傲氣。在不經意中說出,他欲為朝廷重臣,助操平定天下。對呂布的這番話,「太祖有疑色」《三國誌》卷七《呂布傳》。,說明曹操頗有幾分贊同。
呂布的為人亦有不少可取之處。可以說,還是深得部下愛戴的。例如,他戰敗後,手下大將高順等不降,陳宮慷慨赴死,都說明他頗得人心。當曹操兵圍下邳城時,「布與麾下登白門樓。兵圍之急,布令左右取其首詣操,左右不忍,乃下降」。《資治通鑒》卷六十二。從「左右不忍」這四個字,可以看出呂布和部下的關係是融洽的,否則當此危急關頭,手下人何不賣主,將呂布的人頭獻給曹操,以獲取榮華富貴。呂布在大難臨頭之際,「令左右取其首詣操」亦足以說明他並非貪生怕死之徒,不然就先降了曹操,何必要左右取自己的首級呢。至於他後來「下降」,是他相信曹操會需要他這樣的豪傑來平定天下。呂布對操言道:「令布將騎,則天下不足定也」,可見其在言辭間還是有一股霸氣。其實,曹操本不想殺呂布,「布縛急,謂劉備曰:『玄德,卿為坐客,我為執虜,不能一言以相寬乎?』太祖笑曰:『何不相語,而訴明使君乎?』意欲活之,命使寬縛」。《三國誌》卷七《呂布傳》注引《獻帝春秋》。但劉備卻在旁言道:「明公不見布之事丁建陽及董太師乎。」《三國誌》卷七《呂布傳》。劉備為何主張殺呂布呢?一是呂布曾奪取劉備的地盤,備當然懷恨在心;二是劉備擔心如果呂布為曹操所用,則使曹操如虎添翼。劉備最大的敵人是曹操,當然不願看到曹操勢力的強大,對自己以後的發展形成更大的威脅。曹操一向主張唯才是舉,善於選拔人才,再加上「操之馭將,自古少有」《三國誌》卷五十二《諸葛瑾傳》。。如果操不殺呂布,讓其為己效力,也許會使呂布成就一番功業。
呂布為何會失敗呢?我認為有主客觀兩方面的原因。從客觀上看,呂布盤踞的徐州地區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政治、軍事鬥爭錯綜複雜。自曹操為父報仇,大肆屠戮徐州士民後,長期的戰亂使徐州的農業生產遭到嚴重破壞。缺乏鞏固的根據地及可依靠的後方,制約著呂布集團力量的發展。從主觀上看,呂布行事優柔寡斷「而多猜忌,不能制御其黨」同2。。部將高順忠心耿耿,呂布不能用;謀士陳宮屢出奇策,呂布不肯信。高順常諫呂布:「『凡破家亡國,非無忠臣明智者也,但患不見用耳。將軍舉動,不肯詳思,輒喜言誤,誤不可數也。』布知其忠,然不能用。」《三國誌》卷七《呂布傳》注引《英雄記》。陳宮被俘後也對曹操說:「但坐此人(指呂布——筆者注)不從宮言,以至於此。若其見從,亦未必為擒也。」《三國誌》卷七《呂布傳》注引《魚氏典略》。二人的確說出了導致呂布敗亡的致命傷。
總體來看,呂布為人性格直爽,不拘小節,頗得人心,有容人之量,又無割地稱王之野心。其一生行事並無大惡,從未有過類似於曹操的屠城坑卒殘暴之事。所以我認為陳壽作出的呂布「輕狡反覆,唯利是視」的評價並不十分公允。漢末天下大亂,群雄割據混戰,他們之間只有利益,沒有誠信。見利忘義、反覆無常者多矣,豈獨呂布哉!劉備、張繡、馬超、公孫淵等哪一個不是朝三暮四、反覆無常。與他們相比,呂布缺乏的僅是權術和戰略眼光,所以才最後落得個身敗名裂的可悲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