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揭秘:哪位著名南宋文人曾萬軍之中取仇敵首級?
紹興三十一年夏秋間,金主完顏亮大舉入侵,大名王友直、海州魏勝、膠州開趙以及濟南耿京,紛紛聚眾起義。
22歲的辛棄疾在濟南南部山區聚眾兩千人,隸屬耿京,為掌書記。辛棄疾力勸耿京「策南向」,與南宋朝廷正規軍配合,共同抗擊金兵。
紹興三十二年正月,辛棄疾奉表歸宋,經楚州到達建康,朝見宋高宗趙構,接洽南投事宜。辛棄疾被授承務郎。
在其北歸途中,辛棄疾獲悉義軍首領耿京被叛徒張安國所殺的消息,領五十騎直趨山東,襲入五萬之眾的敵營中,將張安國劫出金營,並號召耿京舊部反正。
隨後,他長驅渡淮,押解張安國至建康斬首。辛棄疾因此名重一時,南宋最高統治者也大為驚異,「懦士為之興起,聖天子一見三歎息」(洪邁《稼軒記》),朝野為之振奮。
以五十人深入五萬人之眾的敵營中捉拿叛徒,辛棄疾也對此念念不忘。只是每當他想起這個壯舉的時候,傷心的成分遠遠多於自豪的情緒,看看這首著名的《鷓鴣天》:
壯歲旌旗擁萬夫,錦襜突騎渡江初。燕兵夜娖銀胡簶,漢箭朝飛金僕姑。
追往事,歎今吾。春風不染白髭鬚。卻將萬字平戎策,換得東家種樹書。
一世豪傑,一位英雄,卻偏偏生活在一個懦弱的時代;一位梗概多氣、磊落軒昂的山東勇士,不得不寄居在嫵媚的江南,將一身的豪氣消磨殆盡:這究竟是怎樣一種痛苦呢?
辛棄疾雖不得不「屈就」為一詞人,卻不失英雄本色,不作妮子模樣,不受傳統束縛,他大膽衝破了詞與詩文的界限,將豪情與柔情融合,真正給詞賦予了前所未有的廣闊天地。
無法在疆場上有所作為,不能為家國收復河山,卻在詞的創作領域開疆拓土,應該算是一種補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