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李婉若:揭秘美國歷史上第一位華裔女市長 | 陽光歷史

 

A-A+

陳李婉若:揭秘美國歷史上第一位華裔女市長

2015年06月19日 風雲人物 暫無評論 閱讀 388 次

  美國歷史上首位華裔女市長陳李婉若是頗有名望的美籍華人女政治家。作為美國華裔婦女參政率先取得突破的代表人物之一,她不僅在美國州及市一級政府機構內屢任要職,還曾出任福特、卡特、裡根、柯林頓四任總統的政府高級顧問,並擔任美國華人組織「百人會」會長。由於其超群的才華和表現,曾被美國前總統柯林頓褒獎為「具有東方文化教養的美國政壇魅力女神」。

  經歷磨難,站穩腳跟

  陳李婉若本名李婉若,其祖籍為中國河北興隆,她的出生地則是天津市。

  李婉若,1936年5月出生於天津的一個書香門第,並在天津度過了她的孩提時代。她的父親李耀林曾是天津一所中學的校長,因從事地下抗日工作,被日軍抓進牢獄,受盡折磨。父親的被捕,對幼年的婉若影響甚大。父親出獄後,把她們三姐妹叫到一起,沉痛地說:「永遠不要忘記『東亞病夫』這充滿奇恥大辱的四個字。中國一定要富強起來。你們長大了,要為中國的富強努力。」

  1949年,李婉若隨父母移居台北,1957年畢業於台灣中興大學法商學院社會工作系。20世紀50年代末,李婉若赴美留學,在舊金山州立大學學習社會學。在一次同學聚會上,李婉若與在伯克利加州大學攻讀電機學博士學位的華裔留學生陳寶和相識相愛,本來相約等各自事業有成再考慮婚嫁,不料陳寶和在一次去西雅圖路上不幸遇到車禍,昏迷不醒幾乎癱瘓。李婉若主動承擔了照料男友的義務。她每天像保姆似地給陳寶和做飯餵食,換洗衣褲,幫助他度過生命中最艱難的日子。當陳寶和脫離危險後,為了讓他盡快恢復健康,李婉若毅然與這位可能會終生殘疾的同胞在舉目無親的異國他鄉舉行婚禮,組成家庭,並獨自一人挑起了家庭的重擔,婚後按外國習俗被人們稱為陳李婉若。她說自己當時連想都沒想過,假如日後陳寶和真的落下殘疾,她將如何生活。也許她的真情感動了上蒼,在她的精心護理下,陳寶和漸漸度過危機,完全康復痊癒,後來成為一位很有成就的太空專家。


  陳李婉若是個熱愛生活、性格開朗的人。她從小就喜歡熱情洋溢的演講,喜歡挑戰,具有進取精神和超出一般人的精力和熱情。正是這種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讓她能夠不怕困難、笑對人生。初到美國的那幾年,陳李婉若的生活狀況曾異常難熬。為了償還債務、增加收入、完成學業,她曾到飯店刷碗端盤洗碟子,到洗衣店做勤雜工,去殘疾病人家中料理家務,還曾做過速記、打字及電台記者,經常夜以繼日地工作,每天奔波於家庭與學校之間,又要學習又要照顧丈夫、兒女,其艱難、辛苦可想而知。但這種貧窮、忙碌的生活,沒有壓垮陳李婉若,反而使她養成了有條理、有規律的良好習慣。在完成了舊金山州立大學的學業後,她又考入西雅圖的華盛頓大學攻讀社會工作專業,並且於1964年在該校獲得碩士學位。「風雨過後見彩虹」,陳李婉若經歷艱難打拼,終於在美國站穩了腳跟。

  從基層社工中脫穎而出

  從華盛頓大學畢業後不久,陳李婉若便隨丈夫帶著孩子遷到洛杉磯蒙特利公園市定居。身為社工專業的碩士,她決定發揮自己的特長,從最低層做起,到洛杉磯郡立醫院——長堤醫院當社會工作人員。因表現優異,使她在入院三年後即被擢升為醫院社工部主任。

  出色的工作業績讓陳李婉若在社會上也有了名氣。至1970年4月,由於亞洲移民劇增,洛杉磯郡社會福利部獨具慧眼,首創亞洲局,陳李婉若被委任為第一任局長。1973年後,她還曾轉任該郡的專案計畫局局長。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華人在美國政府機構內任要職的尚非常稀少,一個華裔女子被委任為郡一級的高級官員職務,在全美社會服務系統,陳李婉若實屬第一人。她第一天走進那幢大樓時,門口的白人警衛不認識她,還以為她是來找人的,聽說她來上班,問她給誰當秘書?連美國人也不相信,這位外形嬌小可愛的中國女人,會是上百名美國和亞裔職員的「上司」。

  那些年中,年輕的陳李婉若盡心竭力,為亞裔移民申請經費、舉辦英語和職業培訓學校,做了許多實實在在的工作,雖事務纏身卻顯得遊刃有餘,其卓越表現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好評。1973年,陳李婉若入選「洛杉磯十大傑出婦女」之列,直至今天,她仍是獲此榮譽的唯一東方女性。1975年,在多名美國國會議員的聯名推薦下,她被當時的美國總統福特任命為美國聯邦社會福利部婦女權利義務委員會的委員。


       任職期間,她遍訪美國各州,悉心調研婦女問題,並在美國國會中協助了婦女職業訓練法案的通過與實施。1977年,東洛杉磯社區聯合會,因陳李婉若出色的工作,頒贈她一項女性成就獎。1979年,她獲得卡特政府提名,擔任美國婦女權益顧問委員會顧問,還兼任華裔婦女組織的全美總主席。第二年,她升任洛杉磯郡社會福利部資源開發局局長,並被美國政府任命為全國成人教育顧問委員會委員。這一系列的任職經歷,不僅讓陳李婉若積累了工作經驗,還為她擴大了社會影響,為其日後的政壇生涯打下了良好基礎。

  為競選議員曾跑爛三雙鞋

  從1970年到1980年十年間在洛杉磯郡社會福利部的工作經歷,讓陳李婉若對美國社會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但也讓她感慨良多。她感覺到,華人在美國政壇的力量太小了,而大多數華人都僅僅熱衷於求學、經商或鑽研科學技術,抱著「各人自掃門前雪」的心態,絕緣於政壇之外,對國家政策漠不關心,因此也無能為力。她身邊的情景就是最明顯的例證。

  蒙特利公園市是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郡的一個小城市,原先只有6萬居民,其中華人有1萬多人(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在洛杉磯灣區出現華裔移民大量湧入的高潮,蒙市的華人移民高速增長,至90年代,蒙市已成為全美國第一個華裔人口過半的城市),但在陳李婉若當選議員之前,市議會裡沒有一個華人代表,華人常受歧視,卻沒有人為自己說話。陳李婉若認識到,只有華人才能真正瞭解在美華人的境遇、心態和切身利益,而非華人則因為語言、文化傳統和民族意識的不同,對華人的許多痛苦是感受不到的。於是,她立志改變這種狀況,以自己的才華,向美國社會挑戰,從一個政策的執行者變成政策的制定者和參與人,其途徑則是首先爭取進入地方議會,成為躋身美國政壇的華人代表。

  1981年,為了實現華人參政的理想,陳李婉若全力投入了市議員競選活動。儘管當時她在美國南加州蒙特利公園市已經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但是要想成功當選議員就得讓更多的普通市民投她的票。陳李婉若帶著自己的宣傳材料,從一個社區跑到另一個社區,一家一戶地登門拜訪,耐心地敲開人家的大門,微笑著遞上自己的材料,細心地傾聽每一位選民的意見,回答他們的各種提問,宣傳自己的政見和主張,既鼓勵華裔同胞珍惜和維護自己的公民權利,也爭取其他族裔選民的同情、理解與支持。據陳李婉若後來回憶說,當時她幾乎跑遍了所有的選民家拉票,為此曾跑爛了三雙鞋。有個週末風雨交加,她依然撐著雨傘,帶著手電筒,去敲開選民的家門。


  由於華人在美國屬於少數民族,因此陳李婉若在競選初期確實遇到很大的歧視和阻力。有些人撕毀她的相片,處處對她加以刁難,千方百計企圖阻止她當選。但這些人的行徑卻激發了華人的團結,許多從不參加投票的華人,這次都積極參加了選民登記和投票,而且非選陳李婉若不可。一位老華人看到陳李婉若的相片被人撕毀,很是氣憤,便與朋友一起把她的照片高高地豎到山頂上,以至把腳都扭傷了。

  尤令陳李婉若自豪的是,作為共和黨人的丈夫陳寶和,成了支持她這位民主黨人競選的堅強「後盾」。為了幫助妻子勝選,陳寶和親自設計了一份通俗易懂的《選民須知》,並風雨無阻地上街分發;他還在唐人街的賓館酒樓門口擺檔,請華裔公民做選民登記,想盡各種辦法拉「鐵票」。有一次,一個華人說他女兒也有投票資格,但出門去了。當晚陳寶和剛回家,電話響了,對方說:「我女兒回來了。」陳寶和趕緊放下熱乎乎的飯菜直奔那戶人家,終於為妻子爭取到一張支持票。

  陳李婉若本以為此次競選志在必得,可結果出乎意料,最終她還是以18票的微弱劣勢敗給了對手。但此番落選並未使她氣餒、退卻,反而促使她更加發奮圖強。次年4月,她重振旗鼓,再度參選,在當地亞裔民眾的鼎力支持下,陳李婉若以蒙特利公園市歷史上所獲選民的最高選票,當選為市議會的五位議員之一。

  華裔女市長書寫新歷史

  陳李婉若毅然參加市議員競選,已在當時當地開了華人參政風氣之先。時隔不久,她更上一層樓。根據美國地方法律,陳李婉若於1983年11月作為民選得票最高的市議員出任蒙特利市公園市市長,成為美國歷史上第一位華裔女市長。

  消息一經傳出,立即轟動了美國和美國華人社會。在陳李婉若就職那天,美聯社、合眾國際社、《華盛頓郵報》等眾多新聞媒介的記者都爭相來採訪和報道這一堪稱「破天荒」的事件。華人過海移民,來異國求職謀生,能在美國主流社會中爭得立錐之地已屬不易,而今一名看似纖弱的華裔女子,卻成為全美有史以來首位華裔女市長,這對美國和海外華人參政無疑是一個極大的鼓舞。許多華人對陳李婉若說:「你幫我們爭了一口氣,爭得了好大的面子。」

  陳李婉若勇闖美國政壇的初衷,就是要為華人爭光、爭氣,以自己的才華,為她居住的城市居民造福。在她擔任市議員和市長之後,就以女性的堅韌和男性的果敢,兌現自己的競選承諾,干了許多實實在在的事情。

  在市長任期之內,陳李婉若向州政府爭取到了經費,為蒙特利公園市建造了唯一的一所大會場;又整修了市內兩條主要道路,改善了市容,並建立了全市的公共交通系統,使老人可以免費乘車;她多次呼籲,四處遊說,終於將影響市容和市民健康的垃圾積物場搬遷,使得鄰近的幾個城市都能享有較高品質的空氣和飲水。


  在為全市民眾服務的同時,陳李婉若在她擔任議員和市長期間,還為增進華人與非華人之間的諒解和合作,維護華人的權益做了很多工作,從而贏得了選民的尊敬,也改變了市政府工作人員對華人的看法。正是由於她的努力,市政府的公報開始增出中文版,市政府開始聘請華人當警察和公務人員,她還督促圖書館大量增加亞洲語文的報刊書籍,並在圖書館內成立教授英文的組織,市政府辦的電視台也增設了一個教華人學英語的節目,使新抵美國的中國新移民,能夠得到免費學習英語的機會。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期間,她使蒙市成功地成為奧運會的賽場之一,並以市長的身份,歡迎大陸赴美的奧運會代表團。

  不過,既然有志在美國當市長,當然會遇到美國式的麻煩。蒙市是一個華裔和西班牙人、墨西哥人以及白人和亞洲民族的混居地。上世紀80年代,華人移民大量湧入。由於華商置地建商場收購了白人的一家加油站,而引起了白人被「侵佔」的強烈不安和不滿,致使白人高豎標語驅逐華人;繼而發生的市政府為當地英文報紙加設華文增頁,導致報社遭人投擲燃燒彈事件;還有市政府反對英文獨尊,允許商店設立中英文對照招牌的行動,都使反華之聲愈演愈烈,不僅給華裔移民構成了威脅,也對市長形成了極大的壓力。嬌弱的女市長奮起反擊,公開抗議有人蓄意挑起族裔爭執,以法律控告白人的侵權和種族歧視行為。這場訴訟至1985年終以陳李婉若勝訴而結束。為表彰陳李婉若在這場西部風暴中的堅定無畏,亞洲太平洋婦女連線組織曾授予她「女鬥士獎」。

  在陳李婉若與全市居民的共同努力下,蒙特利公園市的各項建設事業得到迅猛發展,很快成為一個以華人和亞裔移民為主的、多民族和諧共處的、具有多元文化的新興的現代化城市。1984年,原本默默無聞的蒙市在與其他州的數百個城市競爭中脫穎而出,獲得當年「全美模範城市」的榮譽,陳李婉若也因此被譽為「改寫南加州歷史的華裔女市長」。美國一些大學將蒙特利公園市的發展模式寫入了教科書,並提到華裔女市長對這座城市的傑出管理,美國的《今日美國》《世界日報》等有影響的報刊不止一次地指出:「也許沒有她的卓越領導和傾心傾力的工作,這個城市可能就不會有現在這樣的面貌。」

  她為炎黃子孫樹立了世界的公眾形象

  儘管陳李婉若早已融入美國主流社會,並成為受人尊重的政界人士,但她對自己的根之所繫沒有忘懷,歷來以自己作為一名華人而感到自豪,總是想著利用自己所處的有利位置為自己的同胞多做一些事情。陳李婉若不僅資助、推薦了在美的眾多中國留學生就讀,還為改善華人生存環境、爭取華人平等權益作了許多有意義的工作。

  陳李婉若為華人謀利益,還有一個有趣的故事,發生在她任職洛杉磯郡社會福利部期間:當時,廣東的燒鵝、天津的烤鴨在當地「唐人街」的中國飯店很有名,一些餐館常常將成品掛在飯店的櫃窗上。然而,因為飲食習慣差異,在美國人眼中,這種食品「不冷不熱」,不符合美國當時的衛生標準。於是,市場管理部門就去查處、開罰單,急壞了不少中餐館老闆。得知此事後,陳李婉若決定尋找時機,出手相助。事有湊巧,上世紀70年代初,中美關係堅冰解凍,時任美國總統尼克松應邀到中國訪問。在尼克松訪華期間,陳李婉若打通各種關係,使尼克松在訪問期間親自去北京前門烤鴨店品嚐了一番,相當滿意。第二天,美國各大報紙頭版頭條都刊登了尼克松吃中國烤鴨的巨幅照片。這樣一來,品嚐中國烤鴨在大洋彼岸也成了受人追捧的「時髦」,美國的衛生部門不久就讓燒鴨、燒鵝合法化了。

  這件「善事」,以及她在擔任議員、市長時為華裔同胞所作的好事,後來常常被人提起,陳李婉若卻從不居功自傲,反而表現得非常謙虛,認為只是做了自己份內應做的事情。她說:「當初我投身政壇時,很多人認為我的華裔背景是個短處,但我卻認為這恰好是個長處。不論在哪兒參政,我都叮囑自己不要忘記,我身上流的是華夏兒女的血,要為黃面孔人爭光!」

  從蒙特利市公園市市長職位上卸任後,陳李婉若在美國政壇又馳騁了十餘年。她曾擔任華人參政促進會首任會長、美國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黨綱委員會成員,兼任國防安全小組主席、全美第一位主事亞裔和少數族裔事務處處長、美國國務院「東西方研究中心」校董、海陸空三軍婦女總顧問,同時還任福特、卡特、裡根、柯林頓四任總統的政府高級顧問,並擔任美國華人組織「百人會」會長。陳李婉若還擁有一個溫馨幸福的家庭,她與丈夫、航天專家陳寶和育有一子一女。兒子在美國道格拉斯飛機公司任職,女兒是一名醫生。

  在其從政生涯中,陳李婉若為維護美國華人權益、促進中美友好往來、推動中美關係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曾多次受到江澤民、胡錦濤等中國領導人接見。陳李婉若是美國知名的華人女政治家,曾被美國前總統柯林頓褒獎為「具有東方文化教養的美國政壇魅力女神。」中國海峽兩岸關係協會副會長唐樹備先生則評價說,陳李婉若不僅為海外華人參政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也為炎黃子孫樹立了世界的公眾形象。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