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天龍八部中真實的三大豪門:喬峰慕容和段氏 | 陽光歷史

 

A-A+

揭秘天龍八部中真實的三大豪門:喬峰慕容和段氏

2015年12月30日 演義趣聞 暫無評論 閱讀 196 次

  導讀:金庸小說《天龍八部》中的三大主人公--喬(蕭)峰、慕容復、大理段譽,各自在武林留下一段傳奇人生,而他們的傳奇人生又與各自背後的神秘家族密切相關。鮮為人知的是,這三位主人公不僅歷史上確有其人,而且,他們背後的神秘家族都發跡於遼西,並且曾經同屬於一個民族。這一切要從一個叫東胡的古老民族說起。

  東胡,自古以來一直活動在我國東北地區。戰國時期,東胡居住在燕國東北,就是現在的內蒙古赤峰和遼寧朝陽及其周邊地區。燕昭王時期,大將秦開率軍攻打東胡,東胡大敗,北退千餘里,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秦開卻胡」。燕國在東胡居住地區設立了上谷、漁陽、右北平、遼西、遼東五郡,並且沿邊境修築了長城。朝陽地區就屬於右北平郡和遼西郡。東胡族後來發展為烏桓和鮮卑兩個部族,其中鮮卑族後來又分為慕容、宇文、段氏三部。慕容、宇文、段氏三部,正是慕容復、喬(蕭)峰、段譽的先祖。

  蕭峰先祖與慕容家族原是世仇

  從《後漢書》和《周書》中可以看出,蕭峰先祖宇文部早期主體是匈奴後裔,後期越來越多的鮮卑人依附,逐漸鮮卑化,成為東部鮮卑的一支。說起宇文部的來歷,與一個叫普回的有關。普回當了部族首領後,打獵時拾到一顆玉璽,上刻「皇帝璽」三字,普回自以為是天授神權,於是自號宇文。從此,宇文成了這個部落首長的姓。宇文部自陰山南遷至遼西後,公元293年,宇文莫圭繼位。從這個宇文莫圭開始,宇文部的歷任頭領就不斷地和慕容部開仗,不幸的是,幾乎每次都大敗。敗得最慘時,被慕容部殺進根據地,「過其國三百餘里而還,盡獲其國重器,畜產以百萬計,民之降附者數萬。」連老巢都讓人家端了。

  蕭峰先祖與慕容家族原是世仇

  從《後漢書》和《周書》中可以看出,蕭峰先祖宇文部早期主體是匈奴後裔,後期越來越多的鮮卑人依附,逐漸鮮卑化,成為東部鮮卑的一支。說起宇文部的來歷,與一個叫普回的有關。普回當了部族首領後,打獵時拾到一顆玉璽,上刻「皇帝璽」三字,普回自以為是天授神權,於是自號宇文。從此,宇文成了這個部落首長的姓。宇文部自陰山南遷至遼西後,公元293年,宇文莫圭繼位。從這個宇文莫圭開始,宇文部的歷任頭領就不斷地和慕容部開仗,不幸的是,幾乎每次都大敗。敗得最慘時,被慕容部殺進根據地,「過其國三百餘里而還,盡獲其國重器,畜產以百萬計,民之降附者數萬。」連老巢都讓人家端了。

  《資治通鑒》記載:公元343年,當時身為宇文部東部首領的逸豆歸派總理莫淺渾率兵攻打慕容部建立的前燕。莫淺渾因輕敵而大敗,僅僅逃出一命,士卒皆為前燕所俘。前燕在次年(344年)出兵攻逸豆歸,攻下了宇文部的都城。逸豆歸逃往漠北,後來死在那邊也沒回來。慕容部將其五千餘部眾遷至昌黎(今遼寧朝陽市),宇文部自此散滅。

  宇文部被慕容部消滅後,有一旁支後來在南北朝時發展成庫莫奚族,該族於隋朝後被稱為奚族;而另外一支迭剌部也在南北朝時發展成一個在後世頗具影響力的部族,那就是大名鼎鼎的契丹。

  耶律和蕭便是契丹的兩大姓氏。早期的契丹族並沒有姓氏,初期常以地名為姓,阿保機建國前後才出現耶律姓和蕭姓。其中,耶律姓與今西拉木倫河有關,先為部族之名,後為氏族之稱,其漢姓為劉。蕭姓原為阿保機的妻子述律氏的漢姓,此後為阿保機之恩賜,廣泛賜予後族和功臣。《天龍八部》中身懷絕世武功、身世撲朔迷離的悲情英雄喬峰,便是契丹蕭姓後人。歷史上的蕭峰(1030-1065)是遼朝大臣,南院大王,武藝高強,英勇過人。道宗(耶律洪基)即位後,隨耶律洪基南征北戰,立下赫赫戰功。1048年,蕭峰受命征伐阻卜部,將其攻破。1049年,再次掛帥征討敵烈部,功成被授敵烈部節度使。清寧九年,耶律重元反叛,蕭峰率兵平叛,大軍到處,所向披靡,直把耶律重元趕至北漠,逼重元自殺。蕭峰因此功被封南院大王,成為遼朝重量級人物。鹹雍元年,蕭峰因病去世,年僅35歲。遼道宗痛惜不已,追封蕭峰為遼西郡王,謚號文忠。

  由此看,蕭峰立下大功、被封為南院大王為史實確有。但是,自幼流落中原,以及被少林高僧授以絕世武功乃至成為丐幫幫主,則完全是小說杜撰了。

  段譽先祖曾與慕容家世代通婚

  在金庸的射鵰三部曲中,大理段氏以一陽指、六脈神劍的武林絕學被稱為「南帝」。偏安於西南一隅的富庶小國、仁慈浪漫的國君、奇特的出家為僧禪讓王位習俗,都讓大理段氏蒙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史料記載:唐宋時期,在今雲南大理白族自治州一帶,白族出身的段思平,建立了大理王朝,其子孫在這裡相繼統治了317年(737-1053年)。段姓一直是白族的大姓之一。特別是大理王朝被蒙古人忽必烈滅亡之後,有更多的白族人改姓段氏。如今在大理一帶,多為段姓。這就是雲南段氏的來歷。

  但是,很多史學家向上追溯尋找出了段氏的祖先。《左傳》上有一篇著名的文章《鄭伯克段於焉》,說的是春秋時期,鄭武公的妻子武姜生長子莊公時難產,生二兒子共叔段時卻很順利,因此她喜歡共叔段而不喜歡莊公。鄭武公死後,共叔段與姜氏合謀,準備襲擊莊公。莊公獲悉後派兵討伐,共叔段大敗,逃到一個叫「共」的地方。共叔段的後代為了紀念他,把原姬姓改為段姓。隨後,共叔段的子孫為避難,有一部分遷往北方,一部分從潼關西向,一路經過長安、扶風、隴縣、天水、蘭州,直至武威、張掖、敦煌。而武威段氏就是雲南大理段氏的先祖。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