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抗法抗美都有陳賡!指揮三場對外戰爭的將軍
1955年被授予大將軍銜的陳賡,是我軍傑出的軍事家之一,新中國國防科技、教育事業的奠基者之一,他畢業於黃埔軍校第一期,歷經北伐、南昌起義、長征、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援越抗法戰爭、抗美援朝戰爭,為人民的解放事業立下了不朽的功勳。
陳賡是參加與指揮過抗日戰爭、抗美援朝戰爭、越南抗法戰爭這三場對外戰爭均取得勝利的唯一高級將領。
抗日戰爭爆發後,任八路軍第一二九師第三八六旅旅長,率部開赴太行山區,參與神頭嶺、響堂鋪、長樂村等戰鬥的指揮,隨後又轉戰於魯西北、冀南、豫北。1940年任太岳軍區司令員,次年任太岳縱隊司令員,參與領導創建晉冀豫根據地。
1943年11月赴延安,入中共中央黨校學習。1945年6月當選為中共第七屆中央候補委員。在抗戰中,他不但注重戰略握,也注意戰術運用,在太行山的崇山峻嶺中創造了伏擊戰、破襲戰、圍困戰的著名範例。
1950年越南反法戰爭的時候,當時的「印度支那共產黨」,也就是現在的「越南共產黨」向中共求援。「印度支那共產黨」主席是胡志明。
1950年7月7日,中共中央應越共中央之請,任命陳賡為中央代表前往越南。協助越方抗擊法軍。組織邊界戰役,打通中越兩國交通線。此役共殲俘法軍8000人,繳獲大批武器彈藥,解放5座城市,使越北邊境的法軍防禦體系全線崩潰。當時美國國際合眾社報道:「法國在中越邊境3500人的精銳部隊,遭受在新中國受訓和武裝的越盟軍隊的強大進攻。法軍大部分被消滅,在與中國接壤的邊境約250英里地區,法軍已完全沒有防衛力量。這是法軍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大的軍事失敗。」
在打通中越交通線後,陳賡馬不停蹄趕赴冰天雪地的朝鮮戰場。1951年3月,他接任志願軍第三兵團司令員兼政治委員,率部入朝。途中腿傷復發,回京治療,後赴大連繼續治療。6月1日,陳賡再次入朝,以志願軍第二副司令員的身份,協助彭德懷指揮作戰。
在朝鮮戰爭的陣地相持階段,陳賡以坑道戰術抗擊聯合國軍的優勢火力,為扭轉戰局,穩定戰線立下了汗馬功勞。 陳賡後來在軍事工程學院當院長介紹朝鮮戰爭時說,朝鮮戰爭中國打得是有代價的,如果不打,讓他搞掉朝鮮,打到鴨綠江,戰爭就擴大了。美國這次搞朝鮮,是費了很大力量的,還強迫其僕從國家出了兵,連小小的盧森堡也出了一個排,二十幾個人。志願軍參戰不僅沒有擴大朝鮮戰爭,而且還推遲了世界戰爭。(劉繼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