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英烈彭雪楓:犧牲在流彈下的新四軍4師師長
彭雪楓,原名彭修道,1907年9月9日出生於河南省鎮平縣七里莊一個農民家庭。1925年6月,他加入了共產主義青年團,1926年9月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從此,他為中華民族的解放、為共產主義事業奉獻了光輝的一生。1944年9月11日,在一次戰鬥中光榮犧牲,時年37歲。毛澤東主席和朱德總司令讚譽彭雪楓為「共產黨人的好榜樣」。
彭雪楓入黨後不久,擔任北京匯文中學的黨支部書記,負責領導北平東城區的學生運動。匪警到學校多次拘捕他,在黨組織和進步師生的掩護下,敵人都未得逞。後受黨組織的安排,彭雪楓轉入地下工作,參加了黨領導的南苑農民暴動。暴動失敗,彭雪楓離開北平到開封,又從開封轉戰到天津。形勢十分惡劣,彭雪楓隨時都有被捕的危險,但他臨危不懼,經過無數艱辛,他又從天津隻身來到上海,經過黨組織介紹,他首次見到了周恩來,周恩來代表黨組織派他到丹陽、鎮江一帶巡視工作。彭雪楓一心一意要拿起武器到紅軍中去戰鬥,黨組織同意了他的請求,派人把他護送到蘇區。在長沙戰役中,彭雪楓在彭德懷的直接指揮下,戰鬥勇敢,為了救戰友,他先後兩次衝入長沙城,受到彭德懷的好評。這次戰鬥後,彭雪楓出任紅2師政委。在井岡山第四次反「圍剿」戰役中,2師師長郭炳生欺騙紅5團北上投敵,彭雪楓不顧個人安危,率領15名精壯士兵,前往追趕連續5個晝夜,終於找到了紅5團,並說服了全團將士南返,與陳毅率領的紅軍主力?隊會師。彭雪楓的機智、勇敢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受到自上而下的讚揚,中央授予他最高榮譽——紅星獎章。
1934年10月參加長征,在長征的路上,彭雪楓一直在前鋒部隊工作,指揮紅13團二渡赤水。然後又在婁山關戰役中,攻佔了點金山,徹底打垮了婁山關的守敵,因而才有毛主席關於婁山關的那首傳誦於史的「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的偉大詩篇。從此,紅軍部隊裡有了「大彭」(彭德懷)、「小彭」(彭雪楓)的美稱。
1941年「皖南事變」後,新四軍在鹽城重建軍部,彭雪楓任新四軍第4師師長兼政委,全師兵力有1.9萬餘人,蔣介石調30萬軍隊向華中抗日根據地進攻,向豫皖蘇邊區進攻的總兵力達到9個師,其中有兩個騎兵師。敵我兵力成了7比1。自津浦路西線的兩個月苦戰中,新四軍4師部隊及津浦路西線地方黨政機關共損失4000餘人。這是繼「皖南事變」之後蔣介石反共頑固派欠下人民的又一筆大血債。
同年4月,新四軍4師奉命從津浦路西線移到津浦路東。當時,在津浦路東的國民黨反動派氣焰很盛,甚至與敵偽勾結,妄圖把新四軍4師部隊及路東根據地打垮。新四軍4師部隊在軍部的領導下,同年10月首戰陳道口,俘獲反動頑軍800餘人。第二年冬,取得了「33天反『掃蕩』」的勝利,粉碎了日偽軍的「掃蕩」。1943年3月,又在2師、3師兄弟部隊的配合下,取得了山子頭反頑戰役的勝利,俘獲了蘇北反動頭子江蘇省主席韓德勤部下官兵千餘人。這一系列的戰鬥勝利,沉重打擊了敵偽軍的反共氣焰,從而鞏固了津浦路東抗日根據地,並為進軍津浦路西,恢復路西根據地創造了條件。
1944年8月,彭雪楓率領4師指戰員揮戈西進。首戰蕭縣小朱莊,殲敵軍王傳授部隊1300餘人,打開西進的大門。
彭雪楓貫徹黨中央積極開展敵後抗日根據地方針,在敵偽犬牙交錯的夾擊中,在艱難困苦的情況下,以卓越的革命才能和堅忍不拔的?爭精神,廣泛發動群眾,機動靈活地襲擊敵人,粉碎了日寇一次又一次「掃蕩」,打垮了敵偽軍相互勾結的進攻,擴大了人民武裝,開創了豫皖蘇邊區抗日根據地。
1944年9月11日,4師進軍河南夏邑縣,在八里莊圍殲「雙料」司令(是土頑,也是偽軍)李光明部隊,生俘李光明及其部下1000餘人,斃傷200餘人,繳獲機槍11挺,步槍1000餘支。戰鬥中,彭雪楓身先士卒,在前線指揮戰鬥,在戰鬥勝利結束之時,不幸被一顆流彈打中了胸部,光榮犧牲。
當時,陳毅軍長在延安,驚聞噩耗,心情沉痛,寫下著名的《哭彭八首》,其中一首是:「爾我竟長別,多年患難同;我身惜後死,努力貫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