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末歷史解密:黃巾起義為何被扣上反動的帽子? | 陽光歷史

 

A-A+

漢末歷史解密:黃巾起義為何被扣上反動的帽子?

2017年07月28日 風雲人物 暫無評論 閱讀 116 次

  中國歷史上有一群頭包著黃巾的人,他們是遊民、是貧農、是無產者,他們整日飢腸轆轆,每天都在為生存絞盡腦汁。終於有一天,他們決定不在接受現實的奴役,他們決定反抗一切剝削。東漢靈帝中平元年(西元一八四年),冀州爆發農民起義,隨後蔓延至全國各地。於是,東漢帝國亂局初定,滅亡只需時日。

  在起義軍隊伍中,湧現出一些傑出的領導者,他們就是「黃巾起義」這一歷史事件的策劃者「三張」,即張角、張寶、張良。「三張」作為黃巾軍的主要領導者,他們對東漢末年大規模的黃巾起義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在分析黃巾起義的起因時,我們首先要瞭解「三張」兄弟。

  說到「三張」兄弟,主角當然是張角,他作為張氏三兄弟中的大哥,在武裝推翻東漢腐朽政權這一基本認知上起到了關鍵的作用。當然,張角本人的生平家世並不可考,但張角卻與中國古代一種神秘的宗教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太平經》確定了太平道的基本教義,張角作為太平道的創始人,早在靈帝時期就在各地傳教。東漢末年,各地戰亂不斷,階級矛盾愈發尖銳,加之瘟疫流行,當權者橫徵暴斂,使各地不斷爆發小規模的群眾起義。尤以冀州最為嚴重,於是張角便帶著兩個弟弟前往冀州培養弟子、吸收教眾。

  太平道起初以濟世救人為宗旨,後來傳播「蒼天已死,黃巾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的箴語,企圖推翻漢王朝的殘暴統治。然而令人感到不幸的是,因為起義事洩,使得黃巾起義被迫提前舉行,後來在漢王朝的鎮壓下,張角等核心人物先後病死,黃巾起義宣告失敗。

  黃巾起義可以說是東漢末年最大一次規模的人民起義,它是導致漢王朝直接滅亡的導火索。然而起義規模遠遠大於陳勝吳廣大澤鄉起義的黃巾起義,為何在歷史上卻得不到公正的評價,羅貫中在《三國演義》裡更是蔑稱他們為黃巾賊。想來其中定有蹊蹺,且聽陸棄細細道來。

  黑:封建主義統治者對黃巾軍無情的剝削、獨裁和專政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這句充滿奴隸壓迫的封建道德流氓話在當時被奉為經典。天底下的土地、山川、人民都是他老劉家的,陸棄家生個兒子都要面北而跪,山呼萬歲。

  張角作為一介布衣,術士之流。無論在血統上、道德上、知識上都沒有條件冒犯天威,觸怒龍顏。他冒天下之大不韙,公然推翻漢朝。無異於給那些野心昭昭的軍閥、宗族割據一方找到了充足的理由。那些鄉黨、地主、軍閥可以借討伐叛賊的名義招收部曲、軍隊,成為星羅密佈的小王國的統治者。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