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軍抗戰英烈薩師俊:喋血赤壁與中山艦共沉 | 陽光歷史

 

A-A+

國軍抗戰英烈薩師俊:喋血赤壁與中山艦共沉

2017年03月01日 風雲人物 暫無評論 閱讀 205 次

  薩師俊(1896—1938),福建閩侯人,犧牲於湖北金口,時任海軍「中山艦」中校艦長

  薩師俊,字翼仲,他的叔公薩鎮冰參加過甲午海戰,是中國近現代海軍的重量級人物。1913 年7 月,薩師俊畢業於煙台海軍學校第八屆駕駛班,早年擔任過建安艦、江貞艦副長和第一艦隊副官。1930 年5 月,升任公勝艦少校艦長,此後歷掌青天艦、順勝艦、威勝艦。1932 年5 月,薩師俊升任第一艦隊中校參謀,旋即改調楚泰艦艦長,任內參加了南京政府針對「福建人民政府」的軍事行動。

  1935 年2 月,薩師俊調任中山艦艦長。中山艦原名永豐艦,是清政府在1910 年8 月間向日本三菱長崎造船所訂造的一艘炮艦,最大排水量836 噸,艦首、艦尾分別裝備一門4 英吋口徑速射炮和3 英吋口徑速射炮,兩舷各配2 門47 毫米機關炮,另外還在飛橋甲板的兩翼安裝2 門37 毫米乒乓炮。

  1913 年1 月,永豐艦建成回國,清廷早已垮台,於是順理成章編入民國海軍。1922 年6 月,主張聯省自治的陳炯明炮轟觀音山總統府,孫中山登上永豐艦,指揮護法艦隊部分艦隻與陳炯明展開周旋。鑒於這段光榮歷史,廣東大元帥府在孫中山逝世後即將永豐艦更名為中山艦。西安事變後,蔣介石乘坐中山艦到寧波轉道溪口養傷,薩師俊指示中速航行,並盡可能採用曲線航法,減少船體震動。蔣介石很滿意,終航時犒賞2000 元法幣,還用軍委會信箋寫下「 同舟共濟」四字嘉勉薩師俊。

  抗戰軍興,中國海軍經過江陰海空大戰後實力大減,中山艦成為僅剩的幾艘「大艦」。武漢保衛戰開始,中山艦的主炮、尾炮、舷側炮全部拆下交給要塞炮台使用,另將1 門20 毫米高射炮填補主炮位置,增強防空力量(1933 年末已經增加了1 門20 毫米高射炮)。1938 年10 月24 日,中山艦在由金口(今屬武漢市江夏區)向赤壁山方向轉移時被日軍第15 航空隊發現。中午,日軍3 架「92 艦攻」向中山艦發起攻擊,薩師俊一面指揮高射炮猛烈還擊,一面下令規避航行,迫使敵人無功而返。15 時15 分,不甘心錯失重要目標的日軍捲土重來,6 架「96 艦爆」輪流俯衝投彈,中山艦上的防空武器不停地對空射擊,但仍被炸得遍體鱗傷,船體嚴重傾斜。薩師俊雙腿被炸斷,血肉模糊,他對部下說:「諸人盡可離艦就醫,惟我身任艦長,職責所在,應與艦共存亡,萬難離此一步。」說完,薩師俊因失血過多而漸漸昏迷,水兵們七手八腳地把他移上舢板,未料6 架日機又俯衝而至,小小的舢板在彈雨中瞬間傾覆。16 時30 分,中山艦亦完全沉入江中,包括薩師俊在內共有20 多名官兵英勇犧牲。

  民政部公佈的第一批抗日英烈名單中,薩師俊是唯一的海軍烈士。據台灣「國防部」「國史館」的一些出版物記載,國民政府後來追晉薩師俊為海軍上校。1997 年春,沉睡江底60 年的中山艦被整體打撈出水,經過多年的修復保護工作,於2008 年5 月順利遷移至坐落在武漢市江夏區的中山艦博物館。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