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史解密:盤點那些歷史上歸化唐朝的高麗將領
高仙芝
高仙芝(?-755年),中國唐朝時期高句麗族名將。高仙芝是唐玄宗時期的將軍,關於其最著名的事跡是率領唐軍在中亞與阿拉伯帝國展開怛羅斯戰役。高仙芝本是高句麗人。「高」乃高句麗王族之姓,一般認為高仙芝乃高句麗王族之後。高仙芝二十歲時以父有功授遊擊將軍。當時的安西都護府節度使並不欣賞他的軍事才華,直到後來新的節度使夫蒙靈察把他提拔為副都護,四鎮(龜茲、焉耆、于闐、疏勒)都知兵馬使。
天寶九年(750年),高仙芝征服撒馬爾罕和塔什干(位於今烏茲別克斯坦),將當地的撒馬爾罕國王押解回長安,但殺死了塔什干國王。新近崛起的阿拉伯帝國阿拔斯王朝派出東征軍,在呼羅珊波斯人的協助下進攻高仙芝。天寶十年(751年),高仙芝領導的二萬五千安西都護府軍隊在怛羅斯戰役中敗於阿拔斯王朝的東征軍,被迫返回龜茲。之後高仙芝試圖反攻,但因兵力不足作罷。此役使得中國的造紙術和指南針流入阿拉伯,對之後阿拉伯和歐洲的發展起了重要的作用。唐帝國雖然本身沒有失去領土,但從此失去了對中亞各王國的控制。
塔什干屠城事件 : 高仙芝在處理民族關係上也存在嚴重的問題,唐朝之所以失去在西域的統治,高仙芝也是有很大一部分責任的。
後世的朝鮮人(包括韓國人)對於高句麗族的唐朝大將高仙芝十分推崇。許多朝鮮、韓國歷史學家認為他是東亞歷史上偉大的軍事將領。高句麗人尚武,高句麗滅亡後在唐境內形成多處武人集團。中國社會科學院的楊保隆認為有1/3到一半的高句麗曾被內遷至內地,並且成為中國內地一股重要的武人集團,在唐末五代歷史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黑齒常之
黑齒常之(630年-689年11月26日),字恆元,百濟名將,投靠中國唐朝後成為唐朝大將。其先出自扶余氏,封於黑齒,子孫因以為氏。世代擔任百濟達率(相當於兵部尚書,為二品官),曾祖父黑齒文,祖父黑齒德,父親黑齒沙次,並官至達率。黑齒常之自幼便習讀春秋左氏傳和司馬遷、班固的《史記》和《漢書》。年未弱冠,以地籍授達率兼郡將(相當於中國之刺史),在國內以驍勇有謀略著稱。
扶余隆
扶余隆(徐隆)(615年-682年),為百濟義慈王之子,是百濟的末代世子。644年,扶余隆被義慈王立為王世子(《三國史記》又稱後來扶余孝為世子,但聯繫遺留的文物和唐朝的史料,扶余孝為世子為誤記)。
660年,新羅及唐朝聯軍攻陷百濟國都泗沘城,扶余隆和父親扶余義慈向唐軍投降,被唐軍帶到東都洛陽。百濟遺臣鬼室福信及僧侶道琛等人擁立扶余豐為王的百濟復國運動失敗後,664年,扶余隆被唐高宗任命為熊津都督府都督,管理百濟故地和遺民。扶余隆因為百濟、新羅是世仇,害怕受到新羅國的侵略,未敢赴任,最後在洛陽去世。
王綧
王綧(1222年-1283年)是高麗王朝的一位宗室,封永寧公,官拜尚書令。後入侍元朝,受蒙哥汗的重用。王綧是清化侯王璟的長子,也是平壤公王基(高麗顯宗子)的第七世孫。根據《高麗史》和《元史》的記載,王綧「美容儀,慷慨有志略,善騎射,讀書通大義」。1241年,蒙古入侵高麗。高麗高宗派王綧冒充王子,送入蒙古作人質,住在東京總管洪福源的家中。1253年,由於高麗權臣高令公反叛蒙古,蒙哥派遣耶虎大王攻打高麗,圍攻忠州。此戰中王綧隨軍前往,因此高麗高宗送信給王綧曉之以忠孝。在王綧的斡旋下,蒙古軍從高麗撤退。
洪茶丘
洪茶丘(1244年-1291年),本名俊奇,茶丘是其蒙古名字「察爾球」的音譯,後來成為他的名字。先後在高麗和元朝仕官。為洪福源之次子。被忽必烈封為高麗軍民總管。其父洪福源為鎮守高麗北部邊境的軍人,因為受到蒙古的攻擊而在1231年降蒙,之後協助蒙古軍隊入侵高麗。1258年,洪福源因為高麗人進上的讒言,被元政府處死,自此洪茶丘便對高麗有著相當強烈的憎恨與厭惡。因此,洪茶丘後來成為忽必烈的手下,在1271年鎮壓三別抄之亂有功。
後來忽必烈在策劃討伐日本時,洪茶丘便趁機對高麗人要求很高的稅賦來進行報復。1274年的文永之役中,他擔任元軍的副司令官。戰爭結束後依然對於高麗斂取高額的稅賦,也曾進讒言欲陷害金方慶未成。1281年的弘安之役中,他以東路軍司令官的身份之兵。之後在1283年忽必烈計畫第三次伐日本之時,洪茶丘也盡力的進行軍備。洪茶丘經常以背叛祖國的名義而被韓國史學者非難,但是不可諱言地,忽必烈相當地重用他(官至中書右丞)。
淵男生
淵男生(634年-679年3月16日),唐高句麗平壤城人,字元德。淵蓋蘇文長子,入唐後因避諱唐高祖李淵名而改稱泉男生。淵男生九歲時就以父蔭為郎,15歲時授中裡小兄,18歲授中裡大兄,23歲改任中裡位頭大兄,24歲兼任將軍。28歲,任莫離支兼授三軍大將軍。32歲(唐高宗乾封元年),嗣淵蓋蘇文之位,加大莫離支總錄軍國阿衡元首。淵男生與二弟淵男建、淵男產不睦,兩方相互攻擊,淵男生不敵,率所部和契丹、靺鞨僕從軍退守國內城。淵男建自任莫離支,發兵攻打國內城。淵男生先派大兄(高句麗官名)弗德前往唐朝求救,由於其部屬發生叛離,於是又派大兄冉有入唐,「重申誠效」,最後才派其子泉獻誠正式入唐,請求內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