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項羽為何趕走自己身邊的唯一的謀士范增?
項羽的謀士是范增,是個很厲害的角色,連司馬遷都說:范增,年七十,素居家,好奇計。
范增此人見識不凡,很有謀略,便對項梁說:「陳勝敗固當。夫秦滅六國,楚最無罪。自懷王入秦不反,楚人憐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雖三戶,亡秦必楚』也。今陳勝首事,不立楚後而自立,其勢不長。今君起江東,楚蜂午之將皆爭附君者,以君世世楚將,為能復立楚之後也。」於是項梁然其言,乃求楚懷王孫心民間,為人牧羊,立以為楚懷王,從民所望也。
可見范增是很有本事的人,他認為陳勝吳廣滅亡的原因,就在於對楚王不尊敬,他認為,秦滅六國,楚人的仇恨最深,人們至今還懷念被秦人冤死的楚懷王,因而「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的預言是有道理的。而陳勝失敗的原因就是因為不立楚王之後而自立,不能充分利用楚國反秦的力量,導致其勢不長。
接著范增論證和提出了反秦的策略,他認為項梁渡江以來,楚地將領紛紛前來依附,就是因為項氏世代為楚將,人們以為他能復立楚國社稷。他建議應該順從民眾願望,扶立楚王的後裔。項梁等人毅然接受了范增的提議,找到了在民間替人放羊的楚懷王熊槐的孫子熊心,復立為楚懷王,草創了楚國政權。這便是范增的高明之舉,當然從這裡可以看出他的韜略和抱負。從此在范增的運籌之下,項梁的隊伍如火如荼。
范增是個人物,項梁一路勢如破竹,有點被勝利沖昏了頭腦,范增向項梁提意見,希望他沉著冷靜,項梁不聽,結果在定陶之戰,被秦將章邯打得落花流水,項梁一敗塗地,自己也丟了性命。後來權利漸漸轉向項羽,尤其是巨鹿之戰,項羽讓當時人驚懼莫名。因此所有人都認為天下就是項羽的了,因為項羽太會打仗了。這時候劉邦卻拿下咸陽,按照約定,劉邦可做關中王,接著便是著名的《鴻門宴》,范增建議項羽殺死劉邦,可平時嗜血如命的項羽關鍵時刻掉鏈子,優柔寡斷,這下好了,放走了劉邦,從此,劉邦成了項羽的死敵,而且最終戰敗了項羽。
一直不明白范增對項羽忠心耿耿,項羽為何趕走范增,這二人情同父子,項羽也稱范增為亞父:
其一,項羽自負其勇。項羽是個會打仗的人,是個出色的戰將,尤其是巨鹿之戰,打出了威風,打出了豪氣,史記上說:楚戰士無不一以當十,楚兵呼聲動天,諸侯軍無不人人惴恐。於是已破秦軍,項羽召見諸侯將,入轅門,無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視。項羽由是始為諸侯上將軍,諸侯皆屬焉。此時的項羽志得意滿,不再是昔日唯唯諾諾的愣頭小子,而范增仍然對項羽還是當日舊模樣,自然遭到項羽的冷面孔。
其二,范增一心想讓項羽成就千古帝業,可項羽僅僅滿足霸業,因此項羽對范增的意見不以為然。鴻門宴裡范增不時向項羽打眼色,舉起自己的玉珮3次,示意項羽盡快行動。項羽不發一言,未有理會。范增於是傳召項羽堂弟項莊,吩咐他在席上舞劍,乘機刺殺劉邦。項莊進入酒席之中,向項羽請求准許他舞劍為樂,並在項羽同意後立即拔劍起舞。范增這樣做,都是為了項羽,項羽卻一點也不配合,搞得范增很被動,項羽不明就裡,還把張良送的玉斗交給范增,讓他相看。
其三,范增看清了劉邦一行人的目的,去和項羽商量,項羽卻不接受意見或建議。劉邦被困滎陽,於是向項羽請和。項羽打算同意,范增說:「此時很容易就能擊敗漢軍,如果現在把他們放走而去征服,以後一定會後悔的!」於是項羽與范增急攻滎陽。劉邦的謀臣陳平抓住了項羽多疑、自大的特點,利用反間計。離間了項羽同范增的君臣關係。
可憐范增為項羽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只是項羽未能理解范增的宏圖大志,以致裹足不前,最後反被劉邦部將韓信所包圍,逼得烏江自刎,讓人感慨。不知道臨死前是否後悔不聽范增的話語。嗚呼,哀哉!范增也可憐,讀了一輩子的書,最後滿指望能博得封妻蔭子青史留名,沒有想到中途遭項羽猜忌,死得不明不白,豈不遺憾得很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