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周恩來巨額外匯存款之謎
這1.2萬英鎊為什麼會以周總理的名義存入中國銀行呢?這是總理的私人存款還是另有他用呢?
正義讓他們結合
轉眼間到了1944年,多利在中行倫敦分行已經工作4年了,她的工作業績贏得了經理和同事們的一致好評。但是在那年的冬天她卻闖了大禍。
多利的正直善良深深地吸引著劉本昆,而劉本昆的騎士風度也打動了姑娘的心。他們相愛了。1949年,多利與劉本昆在倫敦舉行了婚禮。婚後多利給自己起了一個中國名字劉道蕊。
1949年10月,新中國誕生了,在百廢待興之時,穩定金融市場,保護國家財產成了新政府的一件大事。在周恩來總理的親自主持下,中國銀行成立了總管理處,並立即通電各海外分行,凍結資產等待接收。但倫敦分行的經理不但拒絕接受中行新總處的領導,還準備把中行在歐洲儲存的大量外匯轉移到台灣。
保衛當時倫敦中行持有的人民政府的財產便成為一個緊要的任務。那時倫敦分行的大部分員工已被遣散,只有不足10人留守。其中劉本昆等5位員工的親屬都在國內,所以他們對新中國的情況比較瞭解。為了保護中國銀行在歐洲的資產,經過反覆考慮,劉本昆等5人決定起義。
5人起義小組成功地保護了國家的財產,劉本昆被中行總行任命為襄理。
新中國成立後,劉本昆一直想回到祖國工作,他給總行領導寫了一封信:我希望回國工作,我的夫人也極願同我回到中國。
作為一名英國人,劉道蕊很清楚,當時中國的條件遠不及英國,但作為妻子,她尊重丈夫的選擇。為了能和丈夫一起回到中國,她做出了一個勇敢的決定:放棄英國國籍,加入中國國籍。1957年,劉道蕊終於克服了重重困難,成為一名中國公民。
義捐萬元英鎊
回國後,劉本昆被分配到中國銀行總行國際部工作,劉道蕊在總行進口部歐美組負責製作各種單據。
1967年6月的一天,周恩來總理收到了一封沒有署名的信,信中寫到:
隨信還寄去一張1.2萬英鎊的匯票。接到這筆款後,周總理很快做出了批示:個人存款,國家不能收。要盡快查到捐款人,將錢退回去。但因為"文革"的影響,查找捐款人的事,無法正常開展。為了這筆款的安全,負責調查捐款人的工作人員以周總理的名義,將錢存入了中國銀行。可誰也沒有想到,這筆錢竟然存了30年。
時間到了1997年,劉本昆夫婦已經退休快10年了。那年在中國銀行內部的一次審計工作中,發現了一筆30年前以周總理名義存入的存款,經過查實,這筆錢是1967年周總理收到的捐款。
1967年到1997年,時間已過去了整整30年,將英鎊折合成人民幣並加上利息,這些錢在1997年價值467000元。上級領導命令中國銀行繼續執行30年前周總理的指示,找到捐款人,把錢退回去。經過反覆調查,最終證實,劉本昆夫婦就是30年前的捐款人。
當中國銀行的代表找到了劉本昆夫婦,問應該怎麼處理這筆錢時,他們說,這筆錢已經捐出去了,不能再收回。
其實劉本昆夫婦並不富裕,在很多老同事的眼中,他們一直過著非常清貧的生活。那時劉本昆長期患病,經常需要住院治療,可兩位老人堅決不肯收回捐款。劉道蕊說:「我提議以我丈夫的名義建立一個基金會,用來表彰銀行的優秀員工」。1997年8名青年職工成了第一屆劉本昆基金獲得者。
今年1月6日是劉道蕊89歲的生日,中國銀行的青年員工們為她舉辦了熱鬧的生日聚會。劉道蕊來到中國已整整40年過去了,這40年間她沒有再回過自己的故鄉英國。劉道蕊說,10年後,她還要在北京過自己99歲的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