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日本女人當了八年解放軍:是什麼吸引了她? | 陽光歷史

 

A-A+

一個日本女人當了八年解放軍:是什麼吸引了她?

2016年12月16日 風雲人物 暫無評論 閱讀 70 次

  山邊悠喜子是一位普通的日本女士,但她與中國、與中國軍隊、與中國人民之間卻有著一種特殊而奇妙的關係,因為人們都說她是一位參加過中國解放軍的日本老兵。

  12歲漂洋過海來到中國

  1941年,年僅12歲的悠喜子隨母親來到遼寧本溪市同父親團聚。當時她的父親在本溪的一家日本煤礦公司工作。在來中國之前,悠喜子對中國當時正在進行的抗日戰爭並不瞭解,因為她當時畢竟只有12歲,還只是個孩子。直到踏上中國的土地一段時間以後,在她身邊發生的很多事情才讓她感到了越來越好奇。

  當時的東北仍處於偽滿洲國的統治下,當地的報紙將中國共產黨誣蔑為匪,報紙旁邊經常會有一塊地方記錄著今天殺掉了幾個共匪。年幼的悠喜子感到很不解:共匪到底是什麼?紅色的鬼子是什麼?為什麼每天都殺掉了那麼多匪徒,卻還有那麼多共產黨人前赴後繼地與日本人作對?

  而且,悠喜子經常會看到日本人在大庭廣眾之下打罵中國人,在中國的土地上,日本人為什麼這麼威風?中國勞動人民為什麼這麼貧苦?為什麼日本人會對中國人隨意打罵?悠喜子想不通這一連串的問題,就去向父親討答案,結果父親只簡簡單單的一句話回答了她:因為他們是中國人。這個回答讓悠喜子更加迷惑。在疑惑和不解中,時間就到了1945年8月15日。

  一口鍋改變了一個人的人生

  1945年12月,她在遼寧省本溪市參加了東北民主聯軍。「那一年我才16歲。」山邊女士用漢語向記者娓娓道來。「其實,國民黨的部隊和共產黨的部隊都來過我在東北的家,那麼為什麼我會選擇參加人民解放軍呢?這與一口做飯的鍋有關……」

  「國民黨的部隊經過我家時,向媽媽借了一口鍋,說好了部隊走時要歸還,可後來鍋被砸了人也走了。後來,共產黨的隊伍也來了,一位小戰士跑來向媽媽借鍋。看到他衣服非常破舊,想來鍋是還不起了,於是媽媽找了家裡最舊的一口鍋給他。過了一個多禮拜,這位小戰士來還鍋,說了聲『謝謝』,轉身就跑了。媽媽打開鍋蓋一看,鍋裡還放著三根胡蘿蔔。當時的條件很艱苦,解放軍戰士們卻把自己的口糧省下來給了我們,這令我們全家人特別感動。記得爸爸當時就對我說:『你一定要參加這樣的部隊!』於是,我就報名參加了解放軍。」

  「當時,儘管戰場環境非常惡劣,時刻要面臨生與死的考驗,但戰友們同甘共苦,一起工作,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困了累了的時候,我們就一起唱歌,比如《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團結就是力量》等等,這些歌曲激勵和教育了我,讓我在革命的道路上不斷成長、進步。現在,我已經快80歲了,每當唱起這些歌曲,我彷彿又回到了解放軍的隊伍中。」

  一口鍋改變了一個人的人生

  1945年12月,她在遼寧省本溪市參加了東北民主聯軍。「那一年我才16歲。」山邊女士用漢語向記者娓娓道來。「其實,國民黨的部隊和共產黨的部隊都來過我在東北的家,那麼為什麼我會選擇參加人民解放軍呢?這與一口做飯的鍋有關……」

  「國民黨的部隊經過我家時,向媽媽借了一口鍋,說好了部隊走時要歸還,可後來鍋被砸了人也走了。後來,共產黨的隊伍也來了,一位小戰士跑來向媽媽借鍋。看到他衣服非常破舊,想來鍋是還不起了,於是媽媽找了家裡最舊的一口鍋給他。過了一個多禮拜,這位小戰士來還鍋,說了聲『謝謝』,轉身就跑了。媽媽打開鍋蓋一看,鍋裡還放著三根胡蘿蔔。當時的條件很艱苦,解放軍戰士們卻把自己的口糧省下來給了我們,這令我們全家人特別感動。記得爸爸當時就對我說:『你一定要參加這樣的部隊!』於是,我就報名參加了解放軍。」

  「當時,儘管戰場環境非常惡劣,時刻要面臨生與死的考驗,但戰友們同甘共苦,一起工作,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困了累了的時候,我們就一起唱歌,比如《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團結就是力量》等等,這些歌曲激勵和教育了我,讓我在革命的道路上不斷成長、進步。現在,我已經快80歲了,每當唱起這些歌曲,我彷彿又回到了解放軍的隊伍中。」

  在部隊一晃就是八年

  回想往事,其實,初到部隊,悠喜子並不適應,因為雖然之前學過一些簡單的醫療衛生知識,但僅限於書本,毫無「臨床」經驗。為了在短時間內上手工作,她就向一個參加過長征的女護士長及身邊有經驗的醫護人員討教。她學會以後,還教給當地的婦女。這些婦女學會以後,就義務做起了農村的醫護工作。

  每當一場戰役結束之後,就會出現很多的傷員,病床和醫護人員都很緊缺,悠喜子她們就把傷員簡單的包紮以後送到當地的農民家中。其實農民也不是很富有,家裡也只有一個被子、一個炕,但在這種情況下仍然接治傷員。農民是部隊的子弟兵,大家都互稱兄弟姐妹。平日裡,也經常會有農民到部隊裡來,幫助部隊掃地、挑水,做飯……雖然很辛苦,但是這些農民卻非常高興。同樣的,到了秋天收穫的時候,部隊又會反過來幫助農民,軍人會走進田間,幫助農民一起做農活。

  一開始,悠喜子對這種情況非常好奇,因為她對日本軍隊有一種恨的感情。他不明白中國軍隊和老百姓之前怎麼能如此「打成一片」?直到有一天,她自己真正學習了「三項紀律八項注意」後才煥然大悟。部隊裡的幹部還經常告誡大家:我們的部隊是小,沒有群眾的幫助什麼也辦不成,我們戰爭也不會勝利。如果你做了群眾不願意的事情,違背了三大紀律,會得到非常嚴厲的處分。至此,悠喜子才終於明白了,當初的那個小戰士為什麼能幹乾淨淨的把鍋還回來。

  悠喜子在解放戰爭開始後隨部隊移遷,她所在的部隊從本溪一直打到廣州,一路上,悠喜子親眼目睹了以中國農民為首的老百姓多麼地支持解放軍,悠喜子隨部隊無論走到哪裡總能受到熱烈的歡迎。本來以為只是幾個月就能回家,可是部隊裡吃得飽,生活也快樂,悠喜子覺得時間一下子就過去了。直到中國解放後,上級決定讓她們復員。1953年3月,已有八年中國軍齡的悠喜子終於坐上了返回日本的渡輪。

  悠喜子在解放戰爭開始後隨部隊移遷,她所在的部隊從本溪一直打到廣州,一路上,悠喜子親眼目睹了以中國農民為首的老百姓多麼地支持解放軍,悠喜子隨部隊無論走到哪裡總能受到熱烈的歡迎。本來以為只是幾個月就能回家,可是部隊裡吃得飽,生活也快樂,悠喜子覺得時間一下子就過去了。直到中國解放後,上級決定讓她們復員。1953年3月,已有八年中國軍齡的悠喜子終於坐上了返回日本的渡輪。

  回國後繼續推動中日民間友好交流

  回到日本後,悠喜子並沒有把在中國的這段經歷忘卻,相反,她時常會想起這段不尋常經歷中的點點滴滴。曾經,悠喜子親眼見證了日本侵略者對中國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雖然日本已經戰敗,但是戰爭遺留問題在之後的很多年內都沒能解決,而在日本國內,對這段歷史的真面目瞭解的人並不多。於是悠喜子辭掉了工作,開始四處搜集資料,潛心研究抗日戰爭期間中國的戰俘勞工問題、日本遺留在中國的化學武器問題、細菌戰問題以及慰安婦問題。幾十年來,她樂此不疲,奔走於日本的各個城市,向日本民眾傳遞歷史的真相。

  後來,悠喜子與同伴一起成立了「731部隊展覽實行委員會」,到目前已在日本舉行了幾十次有關日軍731部隊罪行的展覽。此外,她還翻譯了《日本的中國侵略和毒氣武器》等書,向日本人講述了中國人的受害情況。儘管受到日本右翼分子的干擾,還是有60萬日本人參觀了山邊他們辦的展覽。

  目前,悠喜子在集中關注中國勞工起義而被殺害的「花岡事件」,對事件中心人物耿諄在日本的損害賠償官司給予了非常大的支持,並親自到中國看望耿諄老人。

  面對記者她說:「在與中國學生朝夕相處的過程中,我感到自己變得年輕了。中國養育了我,能夠為她的發展多做一些事情,是我的追求。」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