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極簡介生平:他憑什麼被公推繼承後金汗位
姓名:愛新覺羅·皇太極
曾用名:愛新覺羅·黃台吉
性別:男
出生日期:1592年11月28日
出生地:遼寧省新賓滿族自治縣永陵鎮老城村
屬相:龍
星座:射手座
血型:A型
身高:174厘米
體重:51千克
職業:皇帝
特長:喜歡瞎掰,富有創意
社會關係:
父親:愛新覺羅·努爾哈赤
母親:葉赫那拉氏
擁有同父異母兄弟15人,表哥、表弟130人心路歷程:0歲:出生。
7歲:成為愛新覺羅大家族的管家。
20歲:參軍入伍,並參加了剿滅東海女真烏拉部落的戰鬥。
24歲:晉級成為八大旗主(貝勒)之一,主掌正黃旗。
26歲:參加了撫順關戰役。
27歲:薩爾滸戰役爆發,大明偽政權派出了47萬偽軍,兵分四路,直取赫圖阿拉,皇太極率旗下人馬參加了這次戰役,盡殲大明偽軍四路人馬中的三路,立下了赫赫功勳。
34歲:參加了寧遠戰役,在這場戰爭中,老汗王努爾哈赤殞命。
34歲:團結大貝勒代善、二貝勒阿敏、三貝勒莽古爾泰,打掉了後宮大福晉阿巴亥為首的「反老公集團」,撥正了大清航船前進的方向。
34歲:與三大貝勒同登大寶,實行集體領導制。
35歲:發動寧遠戰役,給大明在寧遠的守將袁崇煥以重創。
37歲:率領野戰軍繞道喜峰口,直逼北京,發起了北京戰役,嚴重地打擊了大明偽政權的囂張氣焰。
38歲:堅持不懈地與極左勢力作鬥爭,打掉了以二貝勒阿敏為首的「反四貝勒集團」,撥正了大清航船前進的方向。
39歲:打掉了以三貝勒莽古爾泰為首的「反四貝勒集團」,再一次指明了大清前進的方向。
43歲:打掉了以大貝勒代善為首的「反四貝勒集團」,確定了他無可動搖的領導地位。
43歲:堅持不懈地與軍事冒險主義作鬥爭,打掉了以阿巴亥長子阿濟格為首的「反四貝勒集團」。
47歲:創造性地發明了一個全新的文字組合「滿洲」,獲得歷史創意獎。
48歲:創造並發明了「大清」這一全新的文字組合,獲得了歷史最高榮譽獎。
52歲:因突發腦溢血,卒。我們從這份個人簡歷上可以發現,皇太極這輩子活得可真是不輕鬆,他疲於奔命地與各家貝勒拚命,不停地消滅他們……此外原來皇太極並不叫皇太極……確切地說,他的名字發音是皇太極,但早年努爾哈赤給他起名字的時候,用的並非是皇太極這三個字,而是黃台吉。
而黃台吉這個名字,卻是滿族人最常用的起名方法,台吉就是大胖小子的意思,再在台吉面前隨便添一個顏色,譬如紅台吉,綠台吉,黑台吉……花台吉……總之是這個名字與「皇」無干,更與「太極」無涉。可想而知,這孩子剛剛出生的時候,分明是不受重視,看這名字起的,太漫不經心了。
這又是什麼原因呢?
看看皇太極的生母是誰——葉赫那拉氏。
哈哈,原來生下皇太極的女子,便是努爾哈赤的死對頭葉赫部落的女人,又稱孟古格格。孟古格格有一個表哥?名叫不宰,曾經參加了九部聯盟討伐努爾哈赤的戰役,然而在九綜山,不宰不幸犧牲。犧牲就犧牲了吧,可你猜努爾哈赤幹了什麼?
他命人將不宰的屍體撕成兩半,一半自己留了下來,另一半還給了葉赫部。
努爾哈赫到底是個野蠻人,他留下人家一半屍體幹什麼?煮著吃嗎?不管怎麼說,葉赫部與努爾哈赫從此結下了血海深仇,後來被迫將孟古格格送給努爾哈赤幸御,這就意味著努爾哈赤的人生成功。
如此說起來,皇太極這廝,不過是努爾哈赤摟草打兔子、捎帶腳的戰利品而已。或者說,皇太極這個倒霉孩子,打一生下來就背負著沉重的歷史包袱,政治上不夠清白,血統上不夠純正。
史書上說:皇太極這可憐孩子,他在生活中遭遇到了許多艱難和困苦……
能不苦嗎,出身不好,在愛新覺羅大家庭裡,他是地地道道的「黑五類」。這個「黑五類」能夠讓自己吃飽長大,就已經是不菲的人生成就了;他居然還能夠晉級為貝勒,繼而推翻集體領導制,改由他一人說了算,這不能不讓人感到驚訝。
我們並不知道皇太極這孩子打小都受過什麼苦,遭過什麼罪,但可想而知,這孩子遭受飢餓威脅的可能性不是太大,他最大的人生痛苦,始於自己出身不正、成分不高所帶來的精神屈辱。這種屈辱恰恰也帶來了他人生奮鬥的動力……不能再這樣下去了,到了自己這一輩,就已經是「黑五類」了,如果不能混上個皇帝當當,等到自己的下一輩,就是狗崽子了;再往後,就是不齒於人類的垃圾堆……再往後……這樣的政治背景,還有以後嗎?
所以要奮鬥,要成功,皇太極當時就琢磨。
可是這個鬥,又該如何一個奮法呢?萬一奮錯了,折騰到最後鐵定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那麼如何才能夠避免把斗奮錯,弄得無功可成呢?於是皇太極仰天長嘯,發出了一聲怒吼:我要讀書……
於是皇太極就開始了讀書。
這一發奮讀書,讓皇太極直如羊群裡的駱駝,立即於愛新覺羅這家人中脫穎而出。史書上說,皇太極這孩子極有出息,他不僅精通滿文,還能閱讀漢文,剛剛年滿七歲的時候,就已經負責替努爾哈赤打理家政。
皇太極固然聰明過人,但才七歲就在家族中嶄露頭角,這跟愛新覺羅這一家人太原始、太不愛讀書有相當大的關係。據《滿洲秘檔》記載,在皇太極將三個哥哥從皇位上硬推下去,改集團領導為首長負責制之後,他做的頭一樁事,就是掀起一場聲勢浩大的讀書運動:天聰五年十一月,上諭金、漢、蒙古官員知悉:「儒書一節,深明道理。朕聞各官多有不願子弟讀書,以為我國歷來取勝,何用書為。然昨年灤州失守,二王不救,其遵化、遷安、永平棄城,皆由不讀書、不曉義理之故也。昨我兵圍困大腸河三月有餘,城內官兵食人死守,及救兵殺盡,復城已拔,而錦州、松山,仍守不棄,皆因讀書通曉盡忠守節之道。爾金漢等官,但有子八歲以上、十五歲以下俱令報名讀書,不許姑息容隱。如有愛惜不令讀書者,其父兄亦不許披甲隨征,可與子弟一同在家閒處,特諭。」看看這皇太極,他甚至明確規定,不愛讀書的子弟們,家長一併要受到責罰,不允許上戰場,統統在家裡待著……待著幹什麼?那肯定是服苦役,別人上戰場廝殺,你就因為不讀書,在家裡吃現成的,世上沒這好事兒。
由此可見,這皇太極真的是一個讀書人,大凡喜歡讀書的皇帝,就會喜歡找人瞎辯論,朝中自然會擠滿了喜歡讀書的儒生大臣,而像秦始皇這種人,鐵定不喜歡讀書,所以他才「焚書坑儒」。
那麼皇太極讀來讀去,都讀出了什麼門道呢?他在書中發現了一個天大的秘密,正是這個秘密,讓他得以問鼎天下,獨登大寶。
那麼皇太極到底在書中發現了什麼秘密呢?
皇太極發現的這個秘密,那說起來可謂是石破天驚,把這個秘密概括起來就一句話:人生就是一場戲。
人生就是一場戲?這句話聽起來,好像一點也不陌生,憑這句話就能當上皇帝,這是不是有點瞎掰?
不是瞎掰。一旦你用腦子仔細地想一想,就會發現,在這句話裡邊,潛藏著極深的大智慧。
在皇太極37歲的那一年,我們可以看他的個人簡歷,那時候他還沒有打掉三個貝勒的「反四貝勒集團」。愛新覺羅家族內部的政治鬥爭,可以說是波詭雲譎,險象環生。但就在這麼複雜的政治局勢之下,他老人家也沒有撂挑子,而是勇敢地承擔起人生重擔,親自率領大軍不辭辛苦地繞道喜峰口,跑到北京城郊區,去找大明崇禎皇帝的麻煩。
大軍一路所向披靡,入洪山口,克遵化城,遂由薊州進逼燕京。到了燕京城外,大隊人馬駐營於城北土城關之東,後來不曉何故,又搬家去了南海子,這當口部屬們紛紛求見,要求領兵攻城。
皇太極親切地問:「哦,你們要攻城……有信心沒有?」
大家齊齊回答:「有!」
「有信心就好,」皇太極點頭道,「不過攻打這座城池,我們會不會損傷人馬呢?」
大家齊齊回答:「有奮鬥,就會有犧牲。」
「那你們家裡的老婆孩子,都安頓好了沒有?」皇太極問。
「這個……」眾人眼珠一轉,齊齊答道,「某等只知有國,不知有家,老婆孩子的事……這個……就托付給朝廷了……」
皇太極站了起來,沉下了一張臉:「開什麼玩笑?兄弟我受命於天,攻城必克,可是如果攻城之戰,傷害到我的部屬的話,那我寧可選擇不攻城。實話跟你們說了吧,在我眼裡,即使是一萬座城池,也比不了你們這些忠勇猛將更值錢……所以我決定,這個城,咱們不攻了,就留給崇禎吧。」
史書上說,皇太極慷慨激昂地說完這番話,「遂止弗攻」。然後史官評價說:「嗚呼,噫吁戲,嗚嗷……聖人智勇天賜,猶審幾遵養如此,唐之太宗宋之太祖,瞠乎後矣……」
可是史官這麼瞎掰,蒙得了別人,卻蒙不了我們。先不要說皇太極的文治武功,與唐太宗宋太祖根本就不在一個檔次上——他差得太遠,單只說他不攻打城池一事,是不是原因只是擔心部屬的傷亡呢?
沒那事!
攻城或是不攻城,這個純粹是基於戰略的全盤考慮。對於一個軍事指揮官來說,如果這座城池應該攻打,那麼哪怕是部屬死光死絕了,這城也是要攻的;反之,如果這座城完全沒有必要攻,那指揮官就算是吃得再飽,也撐不到攻城這份上來。
那麼這座城,到底是該攻還是不該攻呢?
這個故事還沒完……天聰己巳,文皇帝欲伐明,先與明巡撫袁崇煥書,申講和議。崇煥信其言,故對莊烈帝有「五載復遼」之語,實受文皇紿也。帝乃因其不備,假科爾沁部道,自喜峰口洪山入,明人震驚,薊遼總督劉策潛逃。帝率八旗勁旅抵燕,圍之匝月,諸將爭請攻城,帝笑曰:「城中癡兒,取之若反掌耳。但其疆圉尚強,非旦夕可潰者,得之易,守之難,不若簡兵練旅以待天命可也。」因解圍向房山,謁金太祖陵返,下遵化四城,振旅而歸。偉哉帝言,雖周武觀兵孟津何以異哉?明人罔知深謀,如姚希孟輩,反謂本朝夙無大志,真蠡測之見。這裡說的還是這件事,要攻的,還是同一座城。但是在這裡,皇太極卻給出了完全不同的解釋。
這一次皇太極說:「兄弟們啊,實話我跟你們說了吧……我們要拿下這座城,真是太容易了。可是我們拿下這座城幹啥呢?要知道,如今的大明,四方疆域仍然穩固,名臣宿將仍然驍勇,絕不是你拿下人家一座城池就能徹底解決問題的。再者說了,如果我們真要是拿下這座城的話,糧草的問題如何解決?到時候人家四面八方的勤王大軍,絡繹不絕地開了來,你拿什麼來守住這座孤城?與其攻打一座根本不可能守得住的城,還不如留下城裡的活口,讓他們自己死磕去吧,等他們自己把自己搞得七七八八了,咱們再來收拾局面……」
這才是皇太極不肯攻城的真正原因。不是他不想攻,而是攻下來也沒什麼好玩的,還不如不攻。不攻也就算了,他偏偏還跟部屬們瞎扯,說什麼他愛惜部將的忠勇,擔心部屬的傷亡……說得像真的一樣。
或許有人會認為,皇太極聲稱擔心部屬傷亡的說法,只是出自於本能的虛偽,目的是收買人心。這固然是不錯,但是我們要知道,皇太極此人,對於收買人心,有著比較嚴重的嗜好。
《滿洲秘檔》中還有這麼一段記載,說的是皇太極40歲的那一年,他老兄帶了扈從,親自去費德裡山打獵。當時的情形是這樣,他自己引弓搭箭,全神戒備地走在前面,到處尋找目標。他的一名侍衛,名字叫詹士謝圖,距離皇太極約有二十步左右的距離,騎在一匹馬上,也在東張西望。忽然之間,詹士謝圖的眼睛,與樹林中一雙溫柔的目光相遇了。
那是一隻兇猛的老虎。
詹士謝圖剛剛認出這是一隻老虎,還沒來得及打招呼,這時候就聽「嗖」的一聲,也不知誰這麼缺德,猛的一箭射了過來,老虎頓時大怒,咆哮一聲,凌空一躍撲來。詹士謝圖既然身為御前侍衛,那身手是相當的不凡,叫一聲,來的好……媽呀!已經被老虎撲下馬去,按倒在地。
有可能詹士謝圖大聲地呼喊救命,但也有可能他咬緊牙關,不屈不撓地與老虎展開了自由搏擊,到底是哪一種可能,書上沒有記載。
史書記載的是皇太極,他是理所當然的主角,聚光燈要打在他的身上才對。詹士謝圖,充其量不過是一個跑龍套的匪兵甲……
但皇太極發現詹士謝圖被老虎按倒在地,當即發出了一聲吶喊:「呔,兀那花尾巴大狸貓,不得傷我的侍衛……」並勇猛地向老虎撲了過去,打算揪住老虎的花皮蓋,打這傢伙個半死,老虎分明是被這只彪悍的靈長類動物嚇壞了,竟然跳起來,遠遠地躲開了。
然而不幸的是,這隻老虎最終未能躲得過去,「詹士謝圖幸未大傷,虎為御前眾侍衛射死……」
這又是一段皇太極勤政愛民、愛兵如子的歷史性記載,儘管這裡邊破綻極多,比如一隻老虎會不會被一個疾衝過來的大活人嚇得掉頭飛逃?要逃到多遠,才能夠任由侍衛們引弓搭箭、一通亂射並保證不會射到皇太極的屁股上……這些問題,我們已經無法追究了。我們要追究的是,皇太極何以喜歡讓史官給他記錄這些不著邊際的糗事兒?
說這些記載不著邊際,那是有緣故的,因為在《滿洲秘檔》中,類似的怪異記載很多,而且多不可信。
比如說,曾經有一年,有一個捕鳥人,逮到了一隻稀有的銅嘴雀,就把這只倒霉的鳥裝進籠子裡,興高采烈地給皇太極送去。可是皇太極卻說什麼:「這隻鳥兒啊,叫得是挺好聽,可以讓人耳朵一新……不過呢,有一個教訓大家可別忘了啊,玩物這東西,可是喪志的……把這隻鳥拿回去,以後誰再逮到這東西,別再給我送來了,我不要。」
這段記載,十足十的抄了唐太宗玩鳥的故事。貞觀年間,唐太宗就喜歡玩鳥,可是名臣魏征專門跟唐太宗過不去,有一次,唐太宗正玩著自己的鳥,這時候魏征來了,唐太宗心裡發慌,害怕魏征發現,就急忙將鳥藏在了自己的衣服裡,卻不料魏征早就發現了,偏偏裝出不知道的樣子,故意揪住唐太宗東拉西扯,等他扯得開心走掉之後,唐太宗再瞧瞧自己的鳥……死鳥!
但是,關於唐太宗的這段記載,突出的是名臣魏征的形象,明顯有著抹黑英明領袖唐太宗的意圖。等到了皇太極這裡,他就不會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了,他要將聚光燈全部打在自己身上,只讓觀眾看到他自己的光輝形象。
但是皇太極卻忘了,像唐太宗玩鳥之事,真實性是毋庸置疑的,君王嗎,就是一個玩鳥,不是在後宮裡玩,就是在朝堂上玩,誰也管不著。可等皇太極只顧突出自己的時候,破綻就出來了。
這個破綻,讓我們發現這樣一件史實:皇太極本人,是一個成功的演員,一個在他的人生遊戲之中,完美地出演了他的角色的藝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