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文人氣節之冠于謙:只手降大明從危機中拉回
一個真正的英雄一定是品格高潔之士,明代的文人,恐怕少有人能出于謙之右。著名的成語出自他,就是兩袖清風。于謙是永樂年間的進士,到明宣宗時,升職到晉豫巡撫。非常辛苦。一做就是十八年。為官清廉,關心民生,在民間就獲得了於龍圖於青天的美稱。宦官亂政現象出現,王振亂政,當時無不仰其鼻息,只有于謙從不這樣。手下官員為他送行時,只有簡單的衣物與書。送行的朋友就對他說,現在是王振專權,而且貪得無厭,送東西才好辦,不送就倒霉,大人好歹得帶點土特產給他。結果于謙一笑, 「吾惟有清風而已,且交際之物幾何?而閭閻短長可畏也?」為官要對得起良心,要對得起百姓的評價。路上他寫下著名的詩作:「手帕蘑菇與線香,本資民用反為殃。清風兩袖朝天去,免得閭閻話短長。」兩袖清風的賊就出自於此。可見于謙的品行高潔。事情發展被朋友言中,因為不肯低頭,王振惱火,覺得于謙不放他在眼中,羅織了一個罪名,要置于謙於死刑。百姓聽說了,組織了請願團,進京請願。王振一看,就找了個台階,假裝搞錯了,放了。但是貶官了。明朝卻險些從王振手中滅亡了。
明英宗被俘,于謙挺身而出:皇帝成了俘虜,大明的天要塌了。幸好有于謙。于謙出生時是朱元璋去世那一年。人稱他為保護神。少年時,蘭古春這個得道高僧預言他將來是救時宰相。該他出場了。土木堡之變出現在1449年八月十六。第二天,留守北京的是英宗的弟弟朱祁鈺,臨時監國。第天的朝會上,亂成了一鍋粥。大半個朝中官員都被裹挾到戰場上,大多被殺在戰場上。這時王直止住所有人的哭聲。最重要的是皇帝怎麼辦?如果被俘了,怎麼辦?這時,傳來消息,果然被俘了。
後宮哭起了。如果也先兵臨城下,北京怎麼辦?這時,許多人開始犯嘀咕了。怎麼辦?323年前,北宋時徽宗欽宗二帝被俘。靖康二年,靖康之變。這個情形面臨的相似。大臣們自然反應是遷都。沒人敢說。侍講學士徐理說,只有南遷。他得意洋洋時,于謙大喝一聲,言南遷者,可斬也。于謙相貌偉岸,嚇得他一哆嗦。大明是天子守國門,臨邊患之地,居安思危。一動,根本就失去了。遷到南方,一定是苟延殘喘。看不到南宋的歷史教訓嗎?一退讓,後患無窮。大家都覺得有道理。于謙的氣概鼓舞了大家。金英對著徐理大喝一聲,滾出去。徐理狠狠地盯了于謙一眼。于謙被升為兵部尚書,臨危受命,絲毫不謙讓。他全權主持抗戰事宜。慨然赴任。
無兵無糧,沒有勝算的戰爭:沒有兵,王振將常備軍全部帶走了。于謙急調全國預備役部隊。迅速進京勤王。短時間內,各地勤王大軍趕往北京。雖然是預備役,也有二十二萬。第二個沒有糧。當時糧食總倉庫,都放在通州口當時有四十里遠。來回搬糧,要是瓦剌騎兵來了也麻煩。于謙讓進京勤王的部隊先從通州過,自取軍糧。一下子把糧搬光了。第三個間題是,沒領導。名不正言不…自。英宗沒死,只是被俘了。朱祁鈺只是監國。雖然要打北京保衛戰,只要也先來了,誰敢對著皇帝干呀?仗沒法打。有人說另立皇帝就是了。古人可不敢,這是危險的事。當時英宗還活著,沒人敢提這事。
這時,又是于謙提出來。挑頭擁立朱祁鈺登基。為國家為天下計,于謙出頭了。就是景泰帝。列陣九門之外,于謙的勇與智:這次保衛戰,出人意料。瓦剌兵臨城下。所有人認為都會憑著城牆堅決防守。于謙反而列陣九門。與瓦剌與也先展開野戰。也先反倒不敢打了。派了一千多人到城下試探。剛好在彰義門下遭遇了一萬多人,明軍一下子將這支小部隊包了餃子。三軍通報,大做宣傳。大家認識到瓦剌騎兵不過如此。士氣大振。對於也先來說,這不在心上。他下決心決戰,選擇在德勝門作為主攻方向,派一萬精銳鐵騎作先鋒,也先率主力隨後攻進。騎兵機動,明軍主力以步兵為主。如果在開闊地帶作戰,會吃虧。于謙這樣的文官一定會智鬥。有個村鎮空了,于謙就派了神機營,這是火器的部隊。于謙緊急訓練他們用火器,埋伏在這個村子裡。裝作潰敗,引騎兵進入村鎮。村鎮裡是民房,騎兵發揮不出,火器一起發射,也先的騎兵亂了。一萬多騎兵,半個時辰左右就被殲滅殆盡。神機營迅速撤回。也先氣壞了。率主力全軍跟進,發現一隊隊騎兵列陣德勝門前。原來于謙啟用了石亨。這是邊關大將,最擅長率領騎兵。也先面臨明軍的騎兵雙愣了。衝鋒的時機來了,也先也被沖得四零八落。殺得難分難解時,禪機營殺回來了。最後,也先看難攻下德勝門,發現西直門一帶防守薄弱,分出一支去打西直門。西直門後撤,要求城上開門。當時兵科的給事中程信說,於大人嚴令不許退回城內。沒辦法開門。孫鏜沒辦法,只得奮力抵抗。程信調來炮手,支援孫鏜。關鍵時于謙背後出現。也先苦戰一天,城門都沒摸著。也先沒辦法,只好退兵。紮營。于謙晚上帶了火炮手,潛伏到也先的大營邊,一陣火炮,也先看實在打不下去了。只好灰溜溜地撤出了關外。
也先想不明白。于謙憑這些烏合之眾,居然能打勝這場北京保衛戰。于謙冤死,林則徐重修于謙祠:功滿一身,謗滿一身。就在立下如此功勳時,于謙卻迎來了人生最大的悲劇。也先被打敗,發現英宗在手上,沒用了。後來就把英宗放了。朱祁鈺按道理,不願意接英宗回來。這時于謙主動站出來。不能讓他淪落在外,主張接了回來。景泰帝不放心,軟禁了哥哥。後來景泰帝的兒子生病死了,按道理,當初答應要立英宗的兒子為太子,他不肯。這時,幾個人石亨、曹吉祥和徐有貞(原名徐理)等人擁立英宗的兒子。這些人一拍即合,擁立英宗南宮復辟。他們奪回皇位後,第一個受難的是于謙。徐理報仇的機會來了,說他們擁立外藩,下獄論罪。王文要辯解。于謙說,辨別沒用。這是莫須有。想害你一定能找到罪名。沒有證據,就說成是意欲擁立外藩。于謙冤枉呀。徐有貞想害死于謙時,英宗也說過,于謙實有功。徐有貞說,不殺于謙,今日之事無名。英宗一想危及自己,就默認了。于謙後來被論斬。臨刑那天,陰霾四合,天下冤之。百姓都知道是被冤枉的。後來林則徐在杭州任職時,看到于謙祠破敗,自掏腰包,為他重修,並寫下對聯:功論久而後定,何處更得此人?歷史會證明這樣偉大的英雄,才是民族的脊樑,是民族的希望。袁枚有名言:「江山也要偉人扶,神化丹青即畫圖。賴有岳於雙少保,人間始覺重西湖。」西湖之美,就在於旁邊葬著次世偉大的尊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