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水師輸的冤:戰鬥素質不輸同時期的英國海軍 | 陽光歷史

 

A-A+

北洋水師輸的冤:戰鬥素質不輸同時期的英國海軍

2018年04月09日 戰史風雲 暫無評論 閱讀 62 次

   根據戰後日本官方編寫的明治二十七八年海戰史,比較權威的,聯合艦隊被命中100mm以上中、大口徑炮彈為:吉野8發,秋津洲4發,浪速9發,高千穗5發,松島13發,嚴島8發,橋立11發,千代田3發,扶桑8發,比睿23發,赤誠30發,西京丸12發,共134發,而北洋水師各艦消耗彈藥為:定遠號305mm克虜伯炮120發,150mm克虜伯炮100發,鎮遠號305mm克虜伯炮97發,150mm克虜伯炮148發,靖遠號210mm克虜伯炮103發,150mm克虜伯炮30發,來遠號210mm克虜伯炮30發,150mm克虜伯炮28發,平遠號260mm克虜伯炮10發,150mm克虜伯炮不詳,致遠、經遠、超勇、揚威沉沒,無從統計,廣甲、廣丙號消耗的彈藥不詳,濟遠消耗35發,個人推算北洋水師消耗中、大口徑炮彈大概為1000發或者多一點點,所以北洋水師命中率大概為10%-12%那樣,那是非常駭人的,北洋水師的失利完全在於大部分炮彈是不能爆炸的實心彈,不需烈性炸藥,只要所有炮彈為爆破彈就算黑火藥也無妨,那海戰結局是完全不同的。
  話說北洋水師的炮手射擊水平應該是非常好的,命中率肯定遠遠高於日本海軍,海戰中,廣甲、濟遠可以不考慮這2者的作用,也就是說,只有8艘軍艦和日本聯合艦隊作戰,海戰一開始,右翼的超勇、揚威與一遊做生死決鬥,定、鎮、經、靖、致、來和本隊糾纏著,12時55分,「松島」位於艦尾的主炮塔被一發中國軍艦發射的150毫米炮彈擊中,炮彈從320毫米主炮炮罩的側面直擊而入,2名正在炮位上操作的日本水兵當即被彈片擊傷,主炮的液壓旋轉機構遭到嚴重破壞,剛發射了1發炮彈的320毫米口徑加納式火炮頓時陷入癱瘓,被迫進行緊急搶修;13時04分,聯合艦隊旗艦「松島」再次中彈,炮彈穿透了主甲板,剛好落在「松島」艦炮房內左舷的第7號炮位上,120毫米口徑的阿姆斯特朗速射炮立刻被擊毀,3名炮手受傷,1名信號員當場斃命;不久,本隊的3號艦「嚴島」也被擊中,首先是1枚210毫米克虜伯炮射出的炮彈命中了「嚴島」艦的右舷,引發爆炸,導致11名水兵受傷。

   作為北洋海軍主力的定遠、鎮遠兩艦,305毫米開花彈原有67枚,3月到10月共下撥342枚,扣除戰後下撥的160枚,只有182枚,而其中可以查證是海戰前下撥的僅有150枚,其餘32枚可能是漢納根寫信前下撥,已經包含在信中所提的67枚,也可能是海戰後下撥,那麼此時北洋海軍僅有305毫米開花彈217枚,平均每門主炮只有炮彈27枚,即使將那32枚算入,也只有249枚,平均每門主炮僅有開花彈31枚。其餘都是實戰中用處不大的實心彈。

  當時北洋艦隊裝備的大多是射速緩慢的舊式架退炮,射速一般在4、5分鐘1發,日本艦隊則擁有67門120毫米、150毫米口徑的速射炮,射速在1分鐘4、5發;數量上同樣存在巨大差距,北洋艦隊裝備的100毫米口徑以上的火炮共58門(如果不計算後期加入戰鬥的「平遠」、「廣丙」,則北洋艦隊接戰時100毫米口徑以上火炮僅有52門),日本聯合艦隊裝備的則多達104門;而100毫米以下的火炮,依然是聯合艦隊佔優:北洋艦隊共裝備163門(不計算後期加入的軍艦,則為135門),日本聯合艦隊裝備的數量為171門。而彈藥方面,聯合艦隊使用的苦味酸開花彈之於北洋艦隊的實心炮彈,完全是代差了。
  但就是使用這麼劣勢的裝備,北洋水師依然表現出了比日本更強的戰鬥素養:海戰中,定遠305毫米的架退跑發射的炮彈數量比浪速280毫米管退炮發射的還多;而相同型號火炮的發射速度,「鎮遠」艦2門150毫米克虜伯炮平均每門發射74發,「浪速」和「高千穗」艦同型炮每門炮平均發射50發和29發。並且要考慮到,北洋艦隊裝備的完全是架退火炮,而「浪速」級裝備的實際是採用1880式克虜伯炮管配合帶有新式復進裝置的炮架的混合體。因此,「浪速」級150毫米炮的理論射速要略高於「鎮遠」級裝備的同型火炮。但是在實際的戰鬥中,「鎮遠」艦的150毫米火炮在遇到種種困難的情況下,射速卻高於「浪速」級的任何一艘。

  另外,架退炮開一炮整個炮身炮架都整體後座,費九牛二虎之力把它扳回去不說,還必須要重新瞄準校正,於是每次射擊都成了獨立事件,不像管退炮可以靠前次校正。不僅射速遠遠低於,瞄準射擊精度也比管退炮差得多。而且北洋的都是初速低彈道彎曲的短身管火炮,比起日本40倍長身管高初速的高精度管退炮來,命中難度也大得多。可就是這些笨重難以瞄準的老式架退炮,竟然取得了比日本新式管退炮還高的命中率,還比日本同型老架退炮發射得多。定鎮笨重的射速暴慢的彈道極差的305炮一共居然發射了200來發炮彈,更竟然命中了9彈,命中率竟然高達20幾分之一,充分說明了北洋水師的訓練水平和作戰素養。

  北洋海軍戰前實際能有效使用的炮彈數量就更加少了。以「平遠」的260毫米火炮為例。在黃海海戰中,「平遠」共發射260毫米炮彈10發,而根據徐建寅的統計,海戰後還有炮彈35發。由於此種炮彈國內不能生產,皆需向外國購置。海戰後雖然已經向國外訂購了70發,但是要到次年的二月才能到貨,此時還未到貨。這說明戰前共有260毫米炮彈45發,而戰後請領的260毫米火炮所用藥包三十出當為當前庫存炮彈所配,同時在戰後日本的統計裡,也沒有260毫米火炮所使用的炮彈和藥包,顯然已經都消耗殆盡,這說明在請領的260毫米火炮所用藥包三十出以後兩者數字是剛好配套的。那麼我們可以計算出,實際在海戰中可用的260毫米炮彈,僅僅只有15發而已。北洋海軍彈藥之匱乏,由此可見一斑。

  根據日本《廿七八年海戰史·黃海役》中記載,「定遠」共發射305毫米炮彈120發,150毫米炮彈100發,而「鎮遠」則發射305毫米炮彈94發(根據統計總數核算,實際應為97發),150毫米炮彈148發。以定、鎮兩艦的305毫米炮彈為例子,兩艦共發射305毫米炮彈214發。定、鎮兩艦共有305毫米克虜伯炮8門,平均每門炮發射約26.75發,而標準每門炮的備彈是50發,那麼兩艦的305毫米克虜伯炮所發射的炮彈只有正常基數53.5%,如果馬吉芬所說不虛,殘餘炮彈也已經不多,那麼即使加上剩餘的彈藥,備彈也遠不到正常基數的60%,顯然彈藥儲備嚴重不足。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