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戰役我軍炸藥發射筒被敵軍稱為「原子炮」
淮海戰役的勝利震驚中外。斯大林聞訊後曾在筆記本上寫下:「60萬戰勝80萬,奇跡,真是奇跡!」今天,記者採訪3名參加淮海戰役的老戰士,聽他們講述那一個個動人心魄的戰鬥故事。
令國民黨軍膽寒的「原子炮」
丁轉運老人曾是特縱六團的一名戰士,他回憶說:國民黨軍擁有先進的美式裝備,而我軍在武器裝備上明顯處於劣勢。為彌補炮火不足,戰士們發明了許多土製武器。這種用汽油桶做成的炸藥發射筒,也叫「飛雷」。它的特點是構造簡單、殺傷力強。在桶內裝上火藥和炸藥,尾部裝上導火線即可使用,一次可發射炸藥50至70公斤,射程在100至200米,對摧毀國民黨軍的土木工事破壞力極大。
這種凝結我軍將士智慧的自製武器在淮海戰役中發揮了巨大威力,國民黨軍聞之膽寒,稱之為「原子炮」。毛澤東曾風趣地說:「我們的飛機坦克比你們多,這就是大炮和炸藥,人們叫這些做土飛機、土坦克,難道不是比較你們的洋飛機、洋坦克要厲害十倍嗎?」
用高粱秸布火陣阻斷敵人坦克
曹錦孝老人曾是八縱23師31團二營六連戰士,老人回憶道,為解救黃維兵團,蔣介石的次子蔣緯國親率數十輛坦克,挺進蚌西北,協助李延年、劉汝明兵團合力北進。面對鋼鐵製造的龐然大物,我軍指戰員剛開始不知如何對付,但很快就在戰鬥中摸索出了打坦克的方法。他們用集束手榴彈、爆破筒塞進坦克履帶後爆炸,絞斷坦克履帶。戰士們還想出用成捆的高粱秸布火陣,火燒坦克的方法,使坦克動彈不得。
貼身保存的光榮證
李性源老人曾是八縱23師67團政治處的宣傳幹事,在參加圍殲黃百韜兵團的戰鬥中,他常協同後勤部門一起向前線運送飯菜伙食。令他刻骨銘心的是:慘烈的戰鬥使他早上按一個建制班的伙食供給量給前線運送飯菜,晚上就只要給一兩個人運送伙食了。
老人回憶道,在解放軍戰士隨身攜帶的物品當中,有一樣並不起眼卻非常重要的身份憑證——光榮證。戰士們總是將它貼身保存,一旦在戰鬥中光榮犧牲,這張記錄他們姓名、籍貫和部別的光榮證,就成為辨明烈士身份的重要憑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