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朝鮮停戰協定上韓國為何沒簽字? | 陽光歷史

 

A-A+

解密:朝鮮停戰協定上韓國為何沒簽字?

2017年11月17日 戰史風雲 暫無評論 閱讀 106 次

  朝鮮戰爭停戰60週年紀念日即將到來,很多人有個疑問沒有解開,作為戰爭主要一方,韓國為何沒有在停戰協議上簽字?

  原來,問題出在時任韓國總統李承晚身上。他是最具代表性的親美人士,同時,卻固執執行「我的路線」,是朝鮮戰爭中各有關方面麻煩的製造者。

  1950年9月,就在美韓聯軍即將打進朝鮮腹地之際,李承晚和美國圍繞將來誰控制朝鮮產生激烈爭執。李承晚主張由韓國來主導,美國則希望有全民大選後的「新大韓民國政府」執掌局面,美國此舉意在阻止李承晚將整個朝鮮半島變成他的封建王國。

  1951年末,李承晚首個總統任期即將結束,由於他的名聲太臭,雖然經過一些運作,終究未能改變他的政治頹勢。1952年5月,李承晚以「掃蕩殘餘共匪」為名,宣佈戒嚴,拘押11名議員,引發韓國政壇一片混亂,也讓以「守護自由」為名出兵的美國臉上無光。

  1953年1月,艾森豪威爾就任美國總統後,加快了與中朝談判的步伐。但李承晚卻提出韓軍單獨北進,「徹底消滅共產主義」。他向美國遞交了「單獨北進」的請願書,他說「美國強加給我們的停戰要求是卑鄙的。」

  6月7日,李承晚撤出參加開城談判的韓國代表團。

  同一天,美國為防止苦心經營的挑戰談判化為泡影,艾森豪威爾致信李承晚,以《共同防禦條約》為誘餌,換取韓國放棄「單獨北進」。

  6月17日,李承晚明確拒絕美國提議,繼續向中朝挑釁,並私自釋放一批「向韓國歸正的朝鮮俘虜」。

  隨後,美國國務院和參謀長聯席會議舉行磋商,決定以美軍撤出朝鮮逼迫李承晚就範,李承晚沒有被嚇住。美國又決定為韓國擴充20個師,提供2億到10億美元援助,李承晚還是說「不」。

  美國忍無可忍,決定必要時「除掉李承晚」。

  就在美國為此焦頭爛額的時候,7月8日,中朝軍隊發起了「金城戰役」,集中兵力專打韓國軍隊。

  內外交困的李承晚終於服輸,向美國發出願意停戰的消息。

  7月27日,「聯合國軍」總司令和朝鮮軍隊最高司令官以及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員正式簽署《停戰協定》。

  為了挽回面子,李承晚堅決拒絕在挑戰協定上簽字,從而留下一個微妙的「尾巴」。

  金城戰役簡介:

  金城戰役發生在抗美援朝戰爭1953年夏季反擊戰役中,中國人民志願軍第20兵團在第24軍配合下,於7月13~27日,對金城以南地區南朝鮮(韓國)軍4個師防守的堅固陣地實施的進攻作戰,是抗美援朝戰爭的最後一次戰役。

  截至7月27日,志願軍20兵團基本全殲南朝鮮首都師,給予其他3個師以毀滅性的打擊,共殲敵52783人,其中俘敵2836人,擊落敵機85架,繳獲飛機一架,坦克34輛,汽車231台,各種火炮245門和大量彈藥等戰利品。志願軍通過抗美援朝中的這最後一戰,向前推進了192.6公里,給南朝鮮軍以致命的一擊。此役歷時15天,志願軍第20兵團迅速突破南朝鮮軍4個師防守的寬達25公里的堅固陣地,向南擴展陣地140多平方公里,將戰線拉直,斃傷俘敵5.2萬餘人,有力地促進了朝鮮停戰的實現。作戰中,第20兵團傷亡2.3萬餘人。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