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老莊血戰:新四軍82人斃傷日軍數百後全部犧牲
一場戰鬥全連犧牲,以一座村莊的名字來命名一個連隊,這在我軍軍史裡並不多見。記者研讀軍史並採訪有關人士,從4個視角解讀72年前那場壯烈的抗日血戰。
1、一封家書見證軍情急迫
1942年11月到1943年10月間,侵華日軍採取「分進合擊」戰術,向蘇北根據地展開大規模掃蕩。新四軍把部隊化整為零,用遊擊戰方式與日軍周旋來保存實力。連史館一封原四連指導員李雲鵬的家書記錄了當時情形:「如家音回報,可惜我不能等收了,我已離開此地,轉入本省淮陰了,因現無一定的地址,以至家音也不能等收。此處地面荒亂,土匪猖獗,交通不便,日軍常常下鄉『掃蕩』與清鄉……」
2、敵我力量對比懸殊
「葉挺獨立團」團史館史料記載:1943年3月17日,日軍糾集3000多人馬,攜帶大量輕重機槍、擲彈筒及山炮、迫擊炮等大小火炮100餘門,向根據地進犯。為在劉老莊一線展開阻擊戰鬥,掩護我黨政機關及群眾安全轉移,新四軍把阻擊任務交給了四連。四連全連僅82人,武器僅有步槍、手槍及少量機槍、手榴彈,防禦工事為簡易交通壕。
3、新文物佐證戰鬥慘烈
從接敵到犧牲,四連一天之內經受了日軍5次大規模進攻,壯烈程度無須詳解。傍晚時分敵人炮擊停了下來,此時四連僅剩20多名傷員,他們預感一場惡戰即將來臨,便拆毀多餘的武器衝出戰壕。此戰四連為軍民轉移爭取了寶貴的12個小時,日軍付出了亡170多人、傷200餘人的代價。去年3月,在劉老莊當年戰鬥發生地出土了一桿被折彎的步槍,可以佐證當年四連官兵自毀武器與敵同歸於盡的情形。
4、期待獲知全部82烈士英名
劉老莊紀念館館長吳寒玉介紹,當時淮陰有英勇抗日的周氏三兄弟,號稱「周家三虎」。四連全部犧牲後,周文科和周文忠兩兄弟親手掩埋了烈士忠骨,並清點烈士為82人。由於花名冊保管條件差等因素,82名英烈中只有17人有名有姓。2011年淮安軍地啟動「尋找劉老莊連無名烈士」行動,經軍史學家鑒定,新確認9名烈士的英名。如今這項活動仍在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