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喜峰口一戰成名的29軍七七事變以後的命運
導讀:七七事變之後,29軍撤退到了湖北荊門,被改編為33集團軍,王壽延被分配到集團軍下面的77軍軍部軍醫處工作,先後擔任了軍醫處的中校主任兼野戰醫院院長。此後77軍經歷了改編、起義,王壽延老人則幾經輾轉,以普通百姓的身份於1948年8月來南京定居,現已在南京生活了66年。
7月7日,是凝聚著一組特殊數字的日子。為了紀念這段難忘的歷史,南京1213志願者同盟、南京民間抗戰博物館聯合各界愛心人士在湯山舉辦「關愛老兵,不忘歷史」,紀念全民族抗戰爆發77週年活動。
老兵們現場給孩子們講抗戰故事
為了這次的紀念日活動,30多位耄耋之年的抗戰老兵趕來相聚。他們有的久居南京周邊,有的從連雲港、吉林長春聞訊遠赴而來。他們身著統一的藍色T恤。滿頭銀髮,「抗戰老兵」四個白色大字,讓這一場相聚顯得震撼而有力。「他們中有人參加過淞滬會戰、台兒莊大戰、長沙會戰、遠征軍,見證過日軍投降。」
在昨天的活動現場,來自銀鈴歌舞團、雛鷹小分隊的孩子們,給老人們敬禮、獻花,更是緊緊圍繞在這群老人的身邊,仰起的稚嫩小臉,追著聽老人們講烽火歲月的故事。
親歷盧溝橋事變老兵發來祝福
在這些從炮火裡走出的傳奇老兵中,99歲的王壽延,是南京市僅存的一名原29軍的抗戰老兵。在昨天的活動現場,老人一段祝福視訊也被現場播放,記者嘗試再次採訪老人,但聯繫人告訴記者,老人的耳朵有些失聰,對外界的思維反應和幾年前相比又有了些許的遲緩。活動現場,老人在視訊裡說了簡單的祝福語,贏得了一致的掌聲。
記者瞭解到,王壽延老人,就是七七盧溝橋事變的親歷者。1916年9月11日,老人出生於河北省高陽縣,在19歲之前,他接受了傳統的私塾教育,也接受了民國時期的新教育。但「正式學歷」是民國時期的「高小」畢業生。1935年的時候,他和一幫同學報名參加29軍,他被分配到了29軍軍部軍醫處。
戰鬥打響之前奉命接收華僑捐贈醫藥
在1937年7月7日戰鬥打響之前,29軍駐軍和日本駐軍的關係已非常緊張,29軍的領導者也意識到大戰已難以避免,因此在1937年6月就督促各部做好抗戰準備。當時有一批世界各地華僑捐贈的醫藥器械,共有13車皮,被運送到了上海。1937年6月底,王壽延和他所在的制劑所一位姓趙的所長,奉軍部軍醫處的命令,前往上海接收這批醫藥器械。
據老人回憶,他們在1937年6月底來到南京,居住在湖南路一家名叫「民生旅社」的旅店內,不時可看到日軍的飛機在南京上空盤旋。由於局勢緊張,他們在「民生旅社」住了多天仍然沒有機會前往上海。來到南京一個禮拜後,他們接到了29軍軍部軍醫處的命令,上海已經不能去了,命令他們速回軍部。
回軍部不久即爆發「七七事變」
王壽延回到軍部後不久,就爆發了「盧溝橋事變」,抗日戰爭全面爆發,29軍軍部所在的南苑隨即成為血戰的地點。當時37師還在豐台盧溝橋一帶正面阻擊日軍,日軍的轟炸機已開始對37師背後的南苑等縱深區域進行轟炸。
在南苑進入陣地戰之前,29軍軍部撤退到河南鄭州,王壽延老人所在的軍部軍醫處也跟隨撤退到了鄭州。據前方傳來的消息,軍部原先駐紮的第9營房成為日軍轟炸和炮擊的焦點,「營地都給炸平了」。當時在南苑指揮戰鬥的29軍副軍長佟麟閣和誓死堅守陣地的132師師長趙登禹,在隨後的戰鬥中壯烈殉國。
七七事變之後,29軍撤退到了湖北荊門,被改編為33集團軍,王壽延被分配到集團軍下面的77軍軍部軍醫處工作,先後擔任了軍醫處的中校主任兼野戰醫院院長。此後77軍經歷了改編、起義,王壽延老人則幾經輾轉,以普通百姓的身份於1948年8月來南京定居,現已在南京生活了6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