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老兵戴佰舉:準備舉槍自盡的前一刻 援軍來了
雖然年事已高,但老人卻耳聰目明、思維清晰,幾十年前的很多故事細節仍能條理清晰地講述出來。他執意要給記者倒上涼茶,熱情地邀請大家落座。隨後,他打開了話匣。
參軍就是為了打鬼子,1944年到1945年他跟隨部隊從睢寧雙溝打到高作、皂河,睢寧張莊,再到安徽靈璧縣。「記得1945年7月,我們攻打張莊時,連長讓我和一個戰友去聯繫前哨讓部隊趕緊撤離等待援軍,等我和戰友跑回原地時部隊已經都撤走了。」戴佰舉說,天黑著還好些,一旦天亮了就要暴露在敵人的眼皮底下了,想趕緊撤離但又分不清方向怕跑到敵人的據點去。「眼看著就要天亮了,正在這焦急萬分的時候,碰到了正在急行軍的一營營長徐應堂。」徐營長問了情況後,說快跟他走吧。「我倆就開始跟他們的部隊跑。鞋子早掉了,我光腳跟著跑了80多里路,腳趾甲全被磕掀起來了鮮血直流。第二天,徐營長心疼我,將他的襯衫撕了,給我做了一雙草鞋。」戴佰舉說,要不是碰到徐營長,他們很可能在天一亮時就被敵人發現了。
從安徽直接殺到徐州銅山縣包寺據點後,戴佰舉與戰友在偵察時近距離遭遇了鬼子。「我們開到據點以後,鬼子及偽軍就開始逃跑了,指導員縱誼軍帶著我和其他3名戰友對鬼子進行追蹤偵察,目的是截獲鬼子物資並幹掉他們。」戴佰舉說,很快他們發現了鬼子的馬車,但沒想到馬車上竟有30多個敵人還有一挺機槍。敵我力量懸殊,指導員讓大家趕緊撤退,但這時槍聲響起,敵人發現了他們。「荒野田間無處藏身,再跑只能被當活靶子,我們5人情急之下趴在墳堆上,以墳堆做掩體向敵人射擊。」那時,每人只配發15發子彈,火拚時,指導員告訴大家一定要留下最後一顆子彈,萬一鬼子上來就要自殺,堅決不被俘虜。「在我們就快撐不住已經做好了自殺的準備時,連長吳榮臻帶著一個連增援過來,敵人被打跑了,我們5人保住了性命。」
1945年秋,部隊從銅山開到後馬家據點,因為他們三個團才三挺機槍,而鬼子武器先進,圍攻13天後後馬家才被打了下來,13個日夜就是在戰壕裡渡過的。「1946年,部隊由新四軍獨立旅上升到六師16旅48團,在黃橋、如皋、泰興一帶打仗。我參加了解放戰爭中蘇中有名的七戰七捷,但在分界宣家堡戰役中,我們卻傷亡慘重。」戴佰舉告訴記者,分界之戰,他們用4個團「吃掉」敵人十幾個團,他也在這次戰鬥中被炮彈炸傷了。1947年,在山東文登縣一戶百姓家養好傷後,戴佰舉重回前線,任教導師警衛排排長,參加俘虜的教育改造工作,隨後跟隨部隊參加了淮海戰役、渡江戰役等。
採訪中,記者看到,雖然是獨自生活,但老人的家中卻被收拾得整潔清爽,而屋內擺放著的隨處可見的黑白老照片,更在無聲地訴說著那些令人震撼的歲月故事。
1950年,戴佰舉到皂河區武裝部工作,1954年被調到兵役局二科工。1955年,他被授銜少尉。1958年,他轉業到棉油加工廠任人秘股長。從1959到1968年,他先後在宿遷玻璃機械廠、造船廠、航運公司、葡萄酒廠擔任廠長、總經理。他埋頭苦幹,多次讓企業扭虧為盈。1970年,他參加籌建電廠干了7年,後又被組織安排到鋼鐵廠工作了5年。1981年,他從宿遷食品公司總經理的崗位退休,在家頤養天年。
幾十年前的硝煙早已散盡,往事仍舊歷歷在目。老人拿出他一直珍藏的勳章、帽徽等,輕輕地摩挲著它們,思緒似乎帶著他又回到那令他魂牽夢繞的連隊中。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震撼的描述,淡然而平靜的語氣下卻掩蓋不了老人英勇無畏鐵骨錚錚的英雄氣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