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八事變的驕人戰果:22天內日軍三次更換主帥
2月14日,日軍陸軍中將植田抵滬,兵力增至3萬餘人。
2月16日,張治中向蔣介石請戰,蔣介石命軍政部派張治中率嫡系第5軍抵滬,並命令:「著第5軍歸蔣總指揮光鼐指揮。」蔣光鼐決定實行區分作戰,下達了兵力佈置命令。以第19軍軍長蔡廷鍇為右翼軍指揮,佔領南市龍華、真如、閘北、八字橋、江灣一線,軍部設在真如;以第5軍軍長張治中為左翼軍指揮,佔領江灣北端一線,及死守吳淞要塞,軍部設在劉行鎮。各部務於17日拂曉佈防完畢。
2月18日,日軍發出最後通牒,要求我軍退出租界20公里,撤去此範圍內軍事設施並永不重建。「父親憤然拒絕這些無理要求,斷然下令:用大炮回答它!」
20日晨,日軍發起進攻,父親一面指揮部隊,一面以19路軍名義通電全國:「軍人報國,粉身碎骨是份內事,大戰開始之日,即本軍授命之時。使一卒一彈猶存,則暴日決不得逞……」這種拚死抵抗的決心,引起了蔣介石的不滿。
蔣介石直接打電話責問蔣光鼐說:「這個仗打得差不多了,下令停火吧!」
蔣光鼐當即頂撞說:「衛國保土乃是軍人天職。強敵壓境,怎能不奮起自衛?這仗一定要打,而且已經打起來了,無法收手!」
在19路軍的抗擊下,江灣、廟行兩處爭奪激烈,雙方都傷亡慘重。22日,日軍傾巢出動,向我軍廟行、江灣陣地猛攻,企圖從中方守軍的陣地中央突破,然後向兩側擴展,將19軍和第5軍各個擊破。守軍沉著應戰,指揮部調度有方,接連挫敗日軍的進攻。
雙方激戰數日,日軍始終未能前進一步。植田「中央突破」的計畫終告破產。
「淞滬抗戰」激勵全國,後方官兵紛紛請纓抗戰,蔣介石拒絕再向上海增兵。而日本內閣決定組建上海派遣軍,派前陸軍大臣白川義則任司令官統一指揮。
下午8時,我軍因援絕兵盡,全線動搖。當晚11時,蔣光鼐被迫含淚下達全線撤退的命令。全軍上下「擐甲哀鳴,淚盡以血」。
19路軍的英勇抗戰雖然受到國民黨政府的壓制,但得到了民間的大力支持,國民黨政府欠下19路軍數月軍餉,全依靠國內外的捐款才得以彌補;沒有武器補給,竟然用上海總工會自製的土炸彈來抵抗日軍的鐵甲裝備;上海一天之內開闢出幾十個傷兵醫院。「父親他們也一次次向全國通電,表達了誓死保衛國土、抗戰到底的決心。」蔣建國說,「19路軍與第5軍乘夜各自按照指定路線撤退,秩序井然,天亮時,主力部隊及輜重已離開戰場40里,而日軍並未覺察。到2日午後,日軍才發現中方主力已經轉移,開始追擊,而中方掩護部隊按計畫逐次抵抗,使19路軍與第5軍順利後撤到第二防線。」
3月3日,「國聯」開會決定,要中日雙方停止戰爭。以後,大規模戰事基本停止。
5月5日,中日簽訂《上海停戰協定》。
蔣介石決心對「違令」的19路軍加以整肅。5月6日,蔣下令將該軍一個師調往江西歸南昌行營指揮;一個師調往武漢歸武漢行營指揮;1939年蔣光鼐和周恩來在重慶曾家巖合影一個師調往安徽。蔣光鼐、蔡廷鍇等人據理力爭,堅決不服從。
5月8日,蔣光鼐在杭州寫信1給蔣介石,請求辭去19路軍總指揮職務。
5月28日,在蘇州舉行「淞滬抗戰」陣亡將士追悼大會,各界人士4萬多人參加了大會,蔣光鼐念及數月來所思所感,凝悲憤於筆端,揮毫親撰一聯:
自衛乃天賦人權,三萬眾慷慨登陴,有斷頭將軍,無降將軍,石爛海枯猶此志;相約以血湔國恥,四十日見危授命,吾率君等出,不率其入,椒漿桂酒有餘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