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1942年後德軍越來越不敵蘇聯軍隊的真正原因
1942年開始,德國將領對於蘇聯軍隊感到越來越頭痛:
主要原因如下:
1.對於蘇聯源源不斷的取之不竭,用之不盡的兵員優勢和武器裝備。在1941年開始,德國東線部隊每個師都有使用蘇制武器的單位,從個人使用到一個單位整體使用,比如T-34坦克連。而且比例逐年上升。這裡不是說明蘇制武器實用性強,而是說明蘇聯武器總類太多了,小到波波夫衝鋒鎗,大到吉普車、大卡車、坦克、反坦克炮,甚至蘇制的122、152口徑的火炮。。也說明隨著戰爭不斷的延續,德國的物資匱乏,明顯跟不上蘇軍的節奏。當然,英美的援助也是關鍵點。
2. 蘇聯軍隊在戰爭中的成長,隨著經驗和自信心的增加,蘇聯軍隊的韌性和耐力這些優勢逐漸明顯,士氣增加,戰鬥力增強,再也不是1941年那個肉丸子了。尤其是蘇軍指揮官的成長和進步,這個是在戰爭中成長起來的,是血與火的洗禮中學習來的,相對於德軍將領,蘇聯將領在指揮作戰方面有更多的靈活性和自主權,但並非指的德國就是教條主義。在訓練水平上,蘇軍仍然不是德軍的對手,在小型戰鬥的戰術和單兵素養上,蘇軍也比不上德軍。
3. 遼闊的地域疆土和殘酷的氣候。德軍能在西歐速戰速決,除了本身軍事力量整體龐大以外,西歐國家的地貌和地域及氣候,對於德軍的影響不大,反而是優勢。一兩個戰役的成功,就有可能取得全局的勝利。在蘇聯則是另外一碼子事,天地之別,不管多強大的德軍,在12月來臨之前,都得找地方建立防線,趴窩了。等到來年5月再打,從1941年開始,就是這樣。而蘇聯從1941年年底,哪年不是在冬季大反攻?
相比二戰其它戰場,蘇德戰場是一本很好的教科書,它規模宏大,時間超長,一大批雙方的將領成名或者成仁,有無數個經典的戰例值得後世研討,也有無數個典範軍人值得後人們的敬仰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