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驚:漢成帝殺死親兒子 趙飛燕替人「背黑鍋」 | 陽光歷史

 

A-A+

震驚:漢成帝殺死親兒子 趙飛燕替人「背黑鍋」

2015年02月26日 史海秘辛, 漢朝皇帝 暫無評論 閱讀 1,988 次

  上帝說,他一生最得意的事情就是造就了很多美人,他一生最後悔的事情是將這些美人降臨到了人間。

  學成文武藝,貨賣帝王家。美貌也是如此,有傾國傾城的貌,當然是嫁於帝王將相的,美人英雄才相當,織女愛牛郎那不過是文人墨客編撰的故事而已。歷代的美女總是與叱吒風雲的男人糾纏在一起,上演了一出又一出可歌可泣的戲劇故事。從夏桀寵妹喜撕帛取樂到清朝吳三桂衝冠一怒為紅顏,可以說美女貫穿了中國全部的歷史,這種美女現象給枯燥無味的正史增添了許多令人咂舌的趣味,也成為歷代文人文章中濃墨重彩的一筆,甚至成為鄉村野老茶餘飯後所津津樂道的談資。

  漢朝的美人趙飛燕就是這樣一個傳奇的人物。趙飛燕,出身卑微,原來不過是宮中的一個婢女,平時幹些端茶送水,掃庭灑戶的雜活,沒有什麼名氣。也許是天生麗質難自棄,被陽阿公主選去學歌舞。這趙飛燕天生就是個跳舞的材料,身材裊娜,嬌小可愛,和楊貴妃比起來,是個骨感美人,不是有環肥燕瘦的成語嗎?趙飛燕走路的姿態尤其撩人,彷彿是天生的貓步,如風拂楊柳,又如燕飛翩躚,有萬種風情,故命飛燕。再加上歌舞雙絕,就是現在也會成為眾人矚目的明星。

  自古以來美人不沒,英雄橫出。一次偶然的機會,漢成帝駕臨陽阿公主家,對趙飛燕是一見鍾情。當天在更衣室承幸帝恩,看來無論是帝王還是平民,對待一個美人時,無一不表現為赤裸裸的男人。就這樣趙飛燕被選入宮中,做為一個皇帝,漢成帝不僅給予了趙飛燕優裕的物質待遇,「紅妝寶鏡珊瑚台,青瑣銀簧雲母扇。」而且許皇后被廢後,就想立趙飛燕為後,一開始皇太后不同意,嫌趙飛燕出身不好,而且是個舞女,這種下九流人物怎麼能配當皇后呢?後來在成帝的建議下,趙飛燕賄賂皇太后的侄子淳於長,讓他到皇太后面前疏通關係,後來終於被封為皇后,做到一個女人最高的權力寶座上。一個男人對待一個女人最大的愛也許就表現在物質和名譽上面,古今同是,李真在《地獄門前》中說,我以前看到別人對待情人的樣子,十分反感,心裡就想我永遠不會那個樣子。可是等到自已擁有的那一天,才發現為博得心愛女人的高興是什麼都願意去做的,包括違法犯罪。


  趙飛燕當上皇后後,漢成帝的寵愛似乎從此也就結束了,而轉到了趙飛燕的妹子趙合德身上,《漢書》中沒有說趙飛燕失寵的原因,倒是野史外傳上說的煞有介事,說趙飛燕因為和皇帝沒有兒子,而和宮中待衛私通,被皇帝發現,才被冷落中宮。既然私通,為什麼終沒有孩子,看來此說法未必屬實。只不過皇帝老兒喜新厭舊罷了。

  這個趙合德除了漂亮,據說皮膚滑如凝脂,性格活潑,這個和趙飛燕不同性格的美人,當然會引起漢成帝的興趣,於是被冊封為昭儀。「歡娛嫌夜短,寂寞恨更長。」幾年後,年僅四十六,一向強健的漢成帝去世,對於漢成帝的死,以皇太后為首的高層,就對趙昭儀進行了調查,其實目的是不言自明的,就是趙昭儀與漢成帝的死有關,最後趙昭儀在這吵吵嚷嚷的鬧劇中自殺。究竟是不是趙昭儀害死了漢成帝?當然不是,皇帝是趙昭儀的靠山,她當然不會那麼傻。不過對於這對老夫少妻來說,漢成帝服用術士丹藥來助性,最後導致死亡,倒不是沒有可能。

  也許一切的污穢與災禍就從漢成帝死後開始,現在我們通常聽到或看到的歷史故事其實是從一篇奏詞中衍演而來。據史書上的記載,漢成帝共有三位妻子,被廢掉的許皇后先有一子失之,也就是夭折。後一女失之。那個班婕妤也有一子失之,而趙氏姐妹也均無子嗣,這樣成帝是後繼無人,後來立定陶王劉欣為太子,即位後就是漢哀帝。

  漢哀帝執政之初,司隸校尉解光就上了本折子,控告趙昭儀殘害宮中懷孕的嬪妃,那可是漢成帝的未來的子女呀。解光在奏折中說,有一次,趙昭儀聽說後宮許美人生了兒子,就大聲質問成帝說,你不是總說從中宮(趙飛燕處)來,現在許美人為什麼有了孩子?邊說邊用手抓頭髮,並用頭撞擊柱子,然後從床上滾下來,哭哭啼啼不肯吃飯。皇帝也不肯吃飯,昭儀這才說,你讓我哪來哪去吧,你又何苦不吃飯。皇帝就說,「約以趙氏,故不立許氏,使天下無趙氏者,毋憂也。」於是,皇帝寫了昭書命人從許美人處將孩子裝到筐子裡送來,然後,就將眾人打發出去,將孩子害死。

  看完這段讓人十分震驚,成帝親手殺死自己的兒子,真可謂殘忍至極,比武則天殺女有過之而無不及,歷史難道這麼驚人的相似。其實仔細想一想,此言又未必可信,首先這是解光一家之言,這解光是個什麼樣的人,《漢書》上沒有記載,是不是背後有人操縱,不得而知。其二漢成帝讓人費思量,古人云:「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成帝的兒女先後夭折,他不可能在絕後的情況下,而傻乎乎去迎合他心愛女人的心意,成帝並沒有象武則天那樣,為爭奪地位而冒天下之大不違的背景,所以他不可能如此殘忍地傷害自己的親骨肉。

  至於趙昭儀是否殺害過成帝的兒子?從當時民間流傳的童謠:「燕燕,尾涏涏,張公子,時相見。木門倉琅根,燕飛來,啄皇孫。皇孫死,燕啄矢。」來看,是很有可能的,再從另一個角度講,古代是母以子貴,一旦皇帝百年之後,兒子就是最大的靠山了,如果兒子做了皇帝,那麼自己就可貴為皇太后,依舊享受榮華富貴,所以要說趙昭儀包括趙飛燕沒有在這上面做手腳,是不可能的,既然自己沒有兒子,那麼別的妃子生了兒子後,必然立為太子,以後對於趙氏姐妹肯定是不利,所以不排除趙氏姐妹殘害成帝兒女的可能。宮廷鬥爭歷來是血雨腥風的,男人為了皇帝,不惜骨肉相殘,殺兄弒父屢見不鮮。而女人為了皇后,也是不惜一切手段與代價,所有人性的醜惡在這爭權奪利的鬥爭中表現地淋漓盡致,也讓人歎為觀止。

  正是趙昭儀有了這樣犯罪嫌疑,所以哀帝才免去了趙趙氏兄弟的官職,這次政治風波中,雖然瓦解了趙氏權力集團,但並沒有殃及趙飛燕,這其中只是因為哀帝立為太子時,走過她們姐妹的後門,看來人與人之間是恩怨分明,不差一絲一厘。

  哀帝死後,王莽告太皇太后,先免趙飛燕的皇太后為孝成皇后,一個月後,被廢為庶人,趙飛燕自殺。至此,這兩位貴傾後宮,深受成帝寵愛的姊妹花,在這連綿的政治風雨中終於凋落成泥。「復聞飛燕啄皇孫。皇孫不死燕啄折。」

  後人評價美人在歷史中承擔的角色,基本可以分為兩大陣營,一種是紅顏禍水論。認為她們用美貌盎惑帝王。「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致使朝政荒廢,最後國破家亡。將亡國的責任全部推到了這些女子頭上。一種封建婦女論。認為她們限於當時的歷史背景,不過是男人手中的玩物,也是那個社會的犧牲品罷了。「十萬男兒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其實按辯證法來講,我們無法將一個事物完全地定性為錯還是對,不能像小時候看過的電影一樣,簡單地分為好人或壞人,人性是複雜的,一個人身上是善惡並存的,只不過常識與修養讓他暫時呈現了某種特徵而已。而做為一個社會的人,基於當時的文化政治背景,就更加具備雙重性或多樣性,甚至有的人身上根本就是個矛盾體,這也不足為奇。比如文革時的人性。所以對待一個人,我們既不能捧之於九霄,也不能一棍子打死,要接合當時的意識形態,學會辯證地去看待一個人,只有如此才能真正理解和評價一個人,對於趙氏姐妹也是如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