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灘上最後的軍禮:濮陽縣渠村抗戰老兵張勤讓 | 陽光歷史

 

A-A+

黃河灘上最後的軍禮:濮陽縣渠村抗戰老兵張勤讓

2017年05月10日 戰史風雲 暫無評論 閱讀 60 次

  張勤讓,1920年10月15日生,河南省濮陽市濮陽縣渠村鄉人;1940年2月,家裡揭不開鍋的張勤讓老人加入了國民革命軍丁樹本司令的抗日同盟軍獨立團;1940年4月,丁樹本為阻擊日軍「掃蕩」,在現在的山東省東明縣王官營村和大量的日本鬼子打仗,張勤讓一條腿的膝蓋下受槍傷不幸被鬼子抓住,與戰友被關押東明縣某地,後經勸說被當時關押的皇協軍釋放;1944年又參加了八路軍,後來在安徽跟鬼子打仗同一條腿又再次受傷,傷好後老人回到了濮陽老家。現在張勤讓居無定所,老人雙目失明,耳朵幾近失聰,由於腿傷惡化已經不能行走。

  2014年11月27日,華夏保險「致敬抗戰老兵」項目組前往濮陽市濮陽縣渠村鄉看望抗戰老兵張勤讓。雨整整下了一天,我們趕到時天色已晚,且村裡泥濘不堪,張勤讓老人正在吃晚飯。老人居住的小屋,幾年前已倒塌,現在蝸居的這間小屋,牆壁已經裂開了好幾個大口子。

  現年95歲的張勤讓無後,後來同村本家過繼給他兩個女兒。70歲的大女兒常年臥病在床,無法照顧父母,現在張勤讓和老伴只能棲身在生活條件非常差的二女兒家。老人的二女兒說:「雖然我是過繼過來的,家裡也窮的很,但是我也是被他養了幾十年,我不能不管他倆!」在探訪過程中老人一直喊冷,當地的志願者將給老人帶的棉衣遞過去,老人摸了摸便緊緊地抱在懷裡,一直沒有鬆開手。這一個舉動,讓我們看得人心酸不已,也讓現場變得無比沉重。

  抗戰腿部受傷被俘,受盡折磨寧死不屈
  1940年2月,家裡揭不開鍋的張勤讓加入了國民革命軍丁樹本司令的抗日同盟軍獨立團,參加了青年隊的軍事學習,學習使用槍支和打仗。1940年4月,丁樹本為阻擊日軍「掃蕩」,在現在的山東省東明縣王官營村和日軍進行了激烈戰鬥,但是日本鬼子太多了,丁樹本的部隊傷亡慘重。丁樹本的侄子丁培堯是獨立團的團長,丁培堯率官兵與日軍肉搏,壯烈犧牲。
  作為獨立團的士兵,張勤讓一條腿的膝蓋下受槍傷不幸被鬼子抓住,與被俘的士兵都關在東明縣某地,第二天鬼子勸他們投降加入皇協軍,張勤讓和戰友們寧死不從,鬼子就對他們進行非人的折磨,許多戰友因此而喪命。老人說「要不是當時我用手護著頭,早就被他們打死啦!」

  後來看管他們的皇協軍,大批被派去作戰,院裡就剩幾個皇協軍,留下的這幾個人,為張勤讓和戰友的硬骨頭折服,佩服他們是條漢子,就放了他們。張勤讓與其他倖存的戰友一起跑回了部隊裡。
  救戰友不分黨派,打日本義無反顧
  1940年3月,丁樹本因為與八路軍的關係日漸緊張,部隊也分成了兩派勢力,張勤讓因為是本地人,一心想保衛家鄉,不想加入任何一派,只要是打日本,他就義無返顧地加入。張勤讓說,有一次一個叫同鄉李福興的排長去賣糧食被鬼子包圍,按照當時他們營長的意思就不要去救了(營長懷疑李福興是共產黨),同時也怕去晚了,不但救不了人還會再搭上幾條人命。由於平日跟李福興關係不錯,也深知李福興是真心打日本鬼子,張勤讓就一直跟營長求情,得到勉強同意後,張勤讓帶了一個排跑了幾十里地趕到了東明縣菜園集鎮東籬寨村。
  等張勤讓老人趕到時,天已經黑了,他們就向日本鬼子猛打槍,可能是鬼子怕被反包圍,便倉惶撤回東明。原本在村子裡的苦苦堅持的李福興就剩了幾個人,本來以為要死到這個小村裡了,激動得要跟張勤讓做拜把兄弟。家人曾聽他說起過這個事情,老人當時說:「我不管他是國民黨還是共產黨,他們都是我的戰友,我們都是打日本的,多一個人多一份力量,為啥不去給他們解圍啊?」
  後來老人因為膝蓋受傷,就回到了濮陽渠村老家。在老家養傷兩年後,家住黃河邊的張勤讓,由於黃河發大水沒飯吃,又於1944年又參加了八路軍,後在安徽跟日本人打仗時,同一條腿又再次受傷,傷好後,老人又再次回到了濮陽老家。
  雙目失明,手摸勳章激動行軍禮
  老人的家裡條件非常差,房梁也是不規則的木頭,棚頂也有多處沒有瓦片而用塑膠布擋雨。屋裡牆皮上已經四處都是裂痕,一場暴雨就能將房子沖塌,家中顯得異常簡陋和破敗。張勤讓老人已經雙目失明了,而且聽力嚴重減退,幾乎聽不到我們說什麼。

  當我們把由全國老齡辦、民政部優撫安置局、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與華夏慈善基金一起聯合印製的抗戰紀念勳章交到他手上時,他還以為自己身上佩戴的紀念章已經掉了。「掉了,掉了,快幫我帶上。」老人不停的說道。我們把抗戰紀念勳章和那個紀念章一起交到老人手上的時候,老人激動的說:「兩個,兩個,快幫我帶上。」家人說,老人每天都用手去摸胸前的紀念章,如果掉了老人一定要第一時間找到重新戴上。當我們把2000元慰問金交到他手裡的時候,張勤讓老人用手摸,然後用牙去咬感知手上的東西,我們都落淚了。

   張勤讓老人,目前已經不能行走了,他的手已經萎縮,脊背已經佝僂,雙腿已經殘廢,摸到我們給他帶來的抗戰紀念勳章時,老人喃喃地說:「國家給我勳章了,是承認我打鬼子有功,我得敬禮!」說著,老人艱難地抬起右手,敬了一個已經再也無法標準的軍禮,雖然這個軍禮已經不成樣子,甚至說不叫軍禮,但那是一個軍人的尊嚴。軍人,把榮譽看得比生命還重要。

  我們已經無法再為老人做口述歷史拍攝了,我們送別張勤讓老人,離開老人矮小破敗的小屋時,張勤讓老人的老伴執意要顫微微的拄拐送我們,老人不停的抹眼淚。

  家人說,今年夏天醫院已經給張勤讓老人曾經下了病危通知書,他有可能隨時會「走」 。這個難熬的冬天,讓家人無比擔心,老人的屋子就在黃河邊,這大約是老人在黃河灘上最後的軍禮了!對於這些依舊貧困的抗戰老兵,讓我們為他們做點什麼吧,哪怕是一元錢的捐助,哪怕是一次真摯的探訪,哪怕是一聲親切的問候,或者用心的去聆聽他們的故事,他們曾經都是英雄。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