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淺談我軍救援直升機的發展 與美軍比差距很大 | 陽光歷史

 

A-A+

深度:淺談我軍救援直升機的發展 與美軍比差距很大

2017年04月18日 戰史風雲 暫無評論 閱讀 150 次

  近日有網友提到我軍救援直升機的發展,我國空軍及海軍航空兵的救援直升機一直比較薄弱,在本世紀之後才有比較明顯的改善,目前裝備機型包括進口的米-17和國產的直-8系列救援直升機。

  國產救援直升機發展一直比較緩慢,主要原因是國內直升機工業比較薄弱,難以提供比較先進的型號,配套設備也不完善,另外空軍長期招待國土防空作戰任務,作戰飛機的作戰半徑比較近,對於專業救援直升機的要求並不迫切。

  上世紀60年代初,根據空軍的需要,我國在直-5直升機的基礎上加裝了簡單的救生設備,改裝成直-5救援直升機,1965年之後,根據海軍航空兵的要求,在直-5救援直升機的基礎上研製了直-5水上救援型,它主要是加裝了電動絞車、可以投放救生繩梯和拋放救生船,同時增加一些救生設備,主要執行海上救生任務。

  由於直-5存在載荷低、速度低、發動機功率小、油耗高、噪聲大等缺點,被飛行員稱為「空中拖拉機」。所以我國空軍和海軍航空兵也一直希望能夠研製新型救援直升機,不過考慮到當時的國內經濟技術條件,只能在現有的直升機上簡單的加裝救援設備,用於執行救援任務。

  -  上世紀80年代根據海軍航空兵的要求,我國決定測繪仿製SA321「超黃蜂「通用直升機,這就是直-8直升機,它的貨艙底板就有一個1*0.8米的開口,可以外部吊掛吊籃或者繩梯之用,同時它的內部空間較大,可以根據需要加裝備救援設備,所以它也具備一定的救援能力。

  2001年發生殲-8B與EP-3相撞事件是我軍救援直升機發展的一個轉折,事件之中我軍飛行員王偉落海,儘管我國有關部門出動了海空救援力量進行搜尋,但是仍舊未能發現王偉同志,並且在搜尋過程之中,也痛感現代搜尋救援力量的缺乏,為此這個事件之後,中央軍委決定將搜尋救援作為一項專項工程來抓,發展海陸空立體的搜尋救援力量。

  作為這個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在直-8的基礎上改裝了直-8S搜尋救援直升機,它在直-8的基礎上加裝了艙門絞車系統、光電探測系統、高頻定位儀,具備更好的搜尋與救援能力,主要執行海上飛行員搜尋與救援以及執行醫療救護任務,並且還可以執行一般的運輸任務。

  進入新世紀之後,我國海軍編隊遠海訓練增多,空軍、海軍航空兵也頻繁出海訓練,已經超過了直-8S的作戰半徑,所以又發展了直-8JH艦載救援直升機,它主要是在直-8J艦載型的基礎上改裝而成,主要采秀了高壓起落架,以適應艦上起降,採用了基於數據總線的聯合式航空電子系統、玻璃化座艙,飛行性能更好。

  上世紀90年代之後,空軍考慮到現有的直-5救援直升機已經陳舊,並且搜尋能力較差,難以執行新形勢下的搜尋救援工作,所以利用引進的米-17型直升機改裝了米-17搜尋救援直升機,它主要是在米-17-1型直升機的基礎上改裝而成,主要加裝備高亮度探照燈、光電吊艙、艙門絞車等,具備晝夜全天候搜尋與救援能力,為了配合搜尋設備使用,在座艙內部加裝了一個多功能顯示器,可以進行多模式切換,滿足不同任務的使用。

  為了打破國外直升機對於空軍救援直升機的壟斷,同時保持與海軍搜尋救援直升機的通用型,根據空軍的要求,昌河飛機公司在國產直-8的基礎上為空軍研製直-8K搜尋救援直升機,在研製之中空軍要求直-8K具備3000米以上高原搜尋救援能力,以適應未來戰爭的要求,所以直-8K換裝了PT6B-67A型渦軸發動機,同時對滑油散熱系統進行改進,與直-8原型機相比,PT6B-67A的功率提高30%,直升機剩餘功率大幅度增加,提高直升機在高原及山區執行救援的能力。在直-8K的基礎上我國又發展了直-8KA通用運輸直升機和用於駐港部隊的直-8KH搜尋救援直升機。

  除此之外,我國民用部門也在使用一些進口的救援直升機,如交通部求助打撈局使用的S-76救援直升機、超級美洲豹救援直升機等,這些直升機的性能較好,可以在晝夜惡劣氣候條件下執行搜尋救援任務。

  從目前來看,我國救援直升機已經形成了一定的規模,性能也有了較大的增加,但是從總體上來講,不論是數質量比發達國家尤其是美國相比,差距還是非常大的,美國光民用救生直升機就達到800架左右,而我軍裝備的直升機總數可能都沒有這個數字多,在質量上來講,我軍也缺少CH-53這樣的重型直升機,因此在救援能力和效率上比美軍有很大的差距。

  因此對於我軍,隨著外線及遠海作戰的增多,發展新一代救援直升機已經勢在必行,近期可能以直-8F100/AC-313為原型機,加裝搜尋、救援設備,研製新一代救援直升機,實現部隊裝備的更新,遠期可能以國產重型直升機的研製為契機,研製或者改裝重型救援直升機,提高我軍搜尋救援能力和效率。(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