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唐朝安史之亂中的血戰:張巡死守睢陽 | 陽光歷史

 

A-A+

揭秘唐朝安史之亂中的血戰:張巡死守睢陽

2017年04月15日 戰史風雲 暫無評論 閱讀 199 次

  導讀:黑壓壓的叛軍似蝗蟲撲向睢陽的城頭,滿地是橫七豎八的屍首,斷裂的戰旗,及至接近城頭,殺聲震天的隊列卻疑惑的放慢了腳步,這個使他們付出慘重傷亡的小城,此時死一般的沉寂,隱約立起幾個面有菜色的守軍身影,吃力的拉開弓弦,搖晃了幾下又倒了下去。

  公元757年十月一個悲傷的夜,月光滿面淚痕,沉默的流淌在滿是戰火硝煙的土地上,黑壓壓的叛軍似蝗蟲撲向睢陽的城頭,滿地是橫七豎八的屍首,斷裂的戰旗,及至接近城頭,殺聲震天的隊列卻疑惑的放慢了腳步,這個使他們付出慘重傷亡的小城,此時死一般的沉寂,隱約立起幾個面有菜色的守軍身影,吃力的拉開弓弦,搖晃了幾下又倒了下去。上城,解決殘敵,已被這坐鋼鐵城市折磨的幾近瘋狂的叛軍主將尹子奇,此刻終於輕毀棄的戰車輕的舒了一口氣:三百天的圍城戰結束了,睢陽,破了。

  是的,睢陽城破了,彷彿一個孤軍奮戰的勇士,終於氣力不支,發出一聲虎吼般的嚎叫後,悲壯的倒下了。

  睢陽的戰略地位太重要了:南接江南平原,若失,則富庶的江南半壁難保,兵家必爭,玉石具焚,這是睢陽的命。

  可這一次,睢陽原本可以逃命。安史之亂,叛亂燒遍江北。盛唐的燦爛文明彷彿脆弱的雞蛋被打碎,皇上跑了,政府軍完了,位居高位的大人物都降了,睢陽太守許遠卻說,我不降。睢陽之戰的指揮者張巡也可以逃命,他是真源的縣令,安史亂起後,他先守雍丘,抗住了數萬叛軍的進攻,睢陽告急,許遠派人求救,高官厚祿手握重兵的節度使都不管,張巡說,我管,帶著三千人奔了睢陽,書生出身的許遠高興了:睢陽交給你了,張巡卻一臉平靜,他知道,這不是官位,是責任。

  和張巡一起來的,還有猛將南霽雲,他不是張巡的部將,聽說張巡去睢陽,二話不說跟來了。那一天,十三萬安史叛軍壓城,睢陽,躲不過這個命了。或者說,根本沒想躲。

  能跑的不跑,能降的不降,與己無關還來摻和,這比戰爭本身更讓現代人瞠目結舌:睢陽,你圖什麼。

  不管睢陽圖什麼,敵軍大將尹子奇正躊躇滿志,打下了睢陽,也就踢開了鞏衛江南的門戶,繁華的江南平原將盡在囊中,那裡有繁華的城市,讓人陶醉的財富與美女,令這群窮凶極惡的匪徒們流口水。更重要的是,奪取了富饒的江南大地,就是斷了唐王朝的命根,天下,將大局已定。

  睢陽卻告訴尹子奇:你做夢。

  這坐鐵鑄的堅城,似一根柔軟卻堅韌的繩索,套在安史叛軍的脖子上,肆虐的馬蹄將在這裡止步,蔓延的兵災將在這裡停止,安史叛軍的覆滅,將從此刻開始。

  慘烈的攻城戰自正月開始打響了,以邊境蠻族僱傭軍為班底的安史叛軍張開了恐怖的血盆大口,惡狠狠的咬向柔弱的小城,卻一次又一次的被崩掉了門牙,突厥兵,契丹兵,騎兵,步兵,戰車兵,紅著眼睛往城頭上衝,不是被密集的箭雨打了回來,就是被勇敢的守軍擒殺,叛軍寸步難行,被生擒的將校卻有80多人,攻!日以繼夜的攻,前仆後繼的攻,幾十萬大軍輪番上陣打車輪戰,睢陽,依舊巍然不動。尹子奇的眼睛充了血:睢陽這是怎麼了!

  縮在城裡不出頭也就算了,睢陽人居然敢以劣勢的兵力出城反攻!在圍城三個月以後,張巡親自率領敢死隊兩次出城奇襲。大將南霽雲匹馬當先,率領守軍衝擊叛軍大營,在這些衣衫襤褸的睢陽守軍衝擊下,身經百戰的安史叛軍居然全線崩潰,南霽雲彎弓射箭,直飛叛軍主將尹子奇而去,這下尹子奇的眼睛也用不著充血了,它被射掉了。

  經過這次大敗,叛軍退兵數十里,睢陽的警報卻並未解除,經過了補充的叛軍再次重兵合圍睢陽,有了前次的教訓,尹子奇領教了張巡的厲害,他拿出了最後一招---困。

  困,長久的困,重兵合圍,斷絕外援,就打不死你,拖也把你拖死。尹子奇噴火的獨眼裡只有這坐鋼鐵般的堅城,到了五月,睢陽的糧食吃光了,到了七月,城裡的麻雀,老鼠,樹皮,紙張,一切吃的東西都吃光了,城池的能量在時間的流逝中被一點一點的消耗。叛軍再次發動了進攻,張巡親自立在城頭與飢餓的士兵們一起戰鬥,不可思議的事情發生了:叛軍攻擊失敗,居然還有200多叛軍臨陣倒戈,投向了睢陽的陣地。尹子奇怒了:這個張巡真是個瘋子,他不但自己瘋,還會帶著別人一起瘋。

  張巡不瘋,他不想無謂的犧牲,他先後派了幾路人馬向外求救,南霽雲突破層層圍困,終於找到了唐朝賀蘭進明的部隊,誰想那是個草包,不管南霽雲如何流淚哀求,賀蘭進明始終不為所動,甚至還想藉機挖牆角,將南霽雲留在自己身邊,悲憤之下,南霽雲跺下一隻手指後離開。他知道,睢陽的命無法挽救,本可置身事外的他,卻招募了幾千援兵趕回去,與一起生死與共的弟兄們共存亡,再次衝破封鎖線的南霽雲將求救失敗的消息帶回了城內,那一天,全城都哭了,可擦乾眼淚,依舊挺戈持矛,用灼灼的目光告訴對面的敵人,寧死不降!

  糧食吃光了,張巡忍痛殺掉了自己的妻子,甚至殺掉了城中的老弱充做軍糧,這不是殘忍,而是將親人的靈魂與願望化在自己的血肉中。就這樣,睢陽堅持到了十月,城中的老幼婦孺全部死光,僅留四百多殘兵,一個悲壯的深秋,叛軍終於攻破了城池。睢陽,以一座彈丸的小城與全城的老弱,將強悍的安史精銳軍團阻擊十個月之久,他們沒有什麼可慚愧的,每個人,無論是生是死,都是英雄。這難道僅僅是某些人所批判的「愚忠」嗎?

  睢陽的守將們確是忠臣,城破後,張巡與南霽雲被尹子奇以殘酷的剮刑殺害,至死不屈。太守許遠被押送洛陽,慘遭殺害。然而事隔多年,他們卻被演繹成一種爭論:你們要盡忠,為何拉上全城人陪葬。拿人肉當軍糧更是滅絕人倫。時至今天,多少「道德主義者」們如此這般的振振有辭。可在我看來,這是一種很無恥的說法。

  安史之亂是什麼?不是簡單的封建王朝權位爭鬥,而是一場徹頭徹尾的文明破壞,安史的叛軍是一群徹底的破壞者,所到之處,寸草不生,唐王朝的繁華不復存在,若無睢陽的挺身而出,富庶的江南勢必要遭到相同的浩劫,這就是睢陽所做的犧牲,非為李唐一家王朝,而是為中華文明的延續與復甦所付出的沉重的代價。那些獻出生命的軍民們,對他們講忠義的教條,或許懂都不懂,但他們卻懂得一個精神---責任!守住腳下的土地,擋住野獸般的叛軍,這是他們用生命去完成的責任,他們做到了,那些所謂的「道德家」呢?又做到了什麼?

  睢陽失陷十三天後,唐王朝的增援大軍終於趕來,他們打退了叛軍,收復了這坐傷痕纍纍的城市。睢陽之戰,成為了安史之亂的重要轉折點,唐朝保住了如生命線一般的江南地區,留下了收復河山的資本。睢陽,因為它沉重的犧牲與貢獻,即使到一千年以後的今天,依然有理由成為一塊見證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華表,所有的人,所有的那些生命,都應被我們好好的紀念。

  一千三百年前的河南大地上,有一坐小城在頑強的戰鬥,那裡的人們以一種堅強的信念抗爭到生命的最後一息,然後目光灼灼的離去,透過他們沉重的背影,活下去的人們驚訝的發現,歷史因為他們的犧牲悄悄的改變。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