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疑云:到底是誰在哪重創了日本旗艦出雲號
作為中國人,對於「撞沉吉野」多半頗為熟悉。不過,這句口號和那可惡的吉野艦真正為人們耳熟能詳,要到電影《甲午風雲》播出以後。抗戰中,有另一艘軍艦讓中國軍人恨得咬牙切齒,那就是日本海軍出雲號裝甲巡洋艦,「擊沉出雲」的口號可不是出自電影。
在日本海軍中,出雲號裝甲巡洋艦的經歷可謂傳奇,曾參加日俄戰爭和兩次世界大戰,並擔任過日本天皇的座艦。在對華戰爭中,停泊在上海外灘的出雲艦被日軍指定為駐華艦隊旗艦,長期在黃浦江、長江活動,以其重炮掩護日軍對中國軍隊的進攻。無論是從實戰還是象徵意義上說,中國軍人把它恨之入骨一點都不奇怪。
然而,這艘出雲艦卻出了名的運氣好。淞滬戰役中,中國軍隊為了擊沉出雲可謂不遺餘力,海陸空全線出動——空軍,九大隊謝莽等部轟炸出雲,甚至出動了蔣介石的座機駕駛員衣復恩參加攻擊;海軍,電雷學校的史可法中隊悄悄進入黃浦江發動雷擊,其勇敢果決被日方歷史專家瀨名堯彥寫入了自己的作品《揚子江上的戰鬥》;陸軍,雖然缺乏能夠得著的武器,也曾用山炮奇襲出雲,希望僥倖成功(根據日軍記載,出雲還真挨過中國陸軍這樣的「三分線外投籃」,頗有死傷);甚至青紅幫都曾幫助中國軍隊物色了一個「能潛水三天三夜」的水鬼,帶著定時水雷爆破出雲……
不幸,儘管使用了各種攻擊手段,直到淞滬戰役打完,出雲艦還是長命百歲地活著,這艘老艦的運氣讓中國軍人七竅生煙,幾乎懷疑它練過金鐘罩或是紅燈照,要不怎麼刀槍不入啊?
事實上,出雲艦在這種猛烈的攻擊下確曾多次被擊傷,但是都能仗著結構堅固很快修復。該艦頑強的生命力可說是英國艦船設計和鋼鐵工業的驕傲——出雲艦是1898年由英國阿姆斯特朗公司建造的,這家公司也為中國建造過軍艦,鄧世昌指揮的致遠號巡洋艦,就是它的早期傑作。
然而,根據日本記載,在對華戰爭中,這艘運氣極好的出雲艦曾有一次遭到中國海岸炮兵的重創,不但被擊穿了一個透明大窟窿,而且不得不撤回日本大修。
日本軍事雜誌《丸》2005年第3期(總第707期)登載了一篇追憶出雲艦的文章,名為《雄壯,老艦出雲桅頂軍艦旗飄揚》,其中就對這一戰有所描寫。
根據日方描述,這次戰鬥並非發生在淞滬戰役期間,而是淞滬戰役結束一年多的事情。記述如下:
昭和14年(1939)一月,旗艦出雲曾經為了配合對杭州灣周邊地區進行掃蕩,出動執行對岸炮擊任務。
當時,出雲艦長為原田清一大佐,出擊時的僚艦是『妙高』號重巡洋艦,還有一艘驅逐艦跟隨。中國軍隊在山腹建築有炮台,三艦使用200毫米、250毫米的主炮對中國軍隊的炮台進行炮擊。敵方炮台同時開炮還擊。壓制炮戰持續了幾個小時,結果不幸的情況發生了,敵方一發重炮炮彈擊中出雲。炮彈從後甲板右舷,艦長升降口附近穿入艦體,這顆200毫米重炮炮彈的爆炸竟然貫穿到反方向的左舷,在左舷吃水線上一米處的裝甲板炸開一個直徑半米的大窟窿……
此戰後,出雲艦帶著傷亡人員撤回上海,由停泊在黃浦江的朝日號修理艦進行緊急搶修。因受傷過重,被迫返回日本佐世保軍港進行大修。
根據文章中的線索,可以看到此戰的描寫參考了海軍十三年會的會刊《十三年櫻》的內容。《十三年櫻》中,除了出雲艦長紀錄為吉富說三大佐外,與此文基本一致。
從一舷直炸到另一舷,還炸出半米見方的大窟窿,只怕出雲後半艦體內部都成了爆肚炒肝,難怪要回日本本土修理。看來,這一炮讓出雲艦負傷不輕,總算可以讓在上海追炸出雲三個月,卻不見成果的官兵們出口惡氣。
遺憾的是,日方文獻上,並未記錄這次戰鬥的具體地點(《十三年櫻》中此文作者已經作古),而中文文獻中,也沒有炮台擊傷出雲艦的紀錄。
如此,查找此戰在中方的記載就頗為困難了。
針對這種情況,我採取了排除法來推斷戰鬥發生的地點。既然戰鬥發生在杭州灣,根據地圖可以看到,淞滬戰役結束後,杭州灣北岸從上海到錢塘江內河入口鹽官已經全部被日軍佔領。因此,這次戰鬥只能發生在杭州灣南岸。
而另一個條件,也能有所幫助。那就是,這個抵抗日軍的地點,必須具有200毫米以上的大型海岸炮。
在杭州灣,符合這個條件的,只有乍浦、定海、鎮海三處。其中,乍浦炮台的清代購進的克虜伯重炮保留至今(重炮使用壽命較長,甲午戰爭中清軍在旅順被俘的重炮,日軍在台灣作為海岸炮一直使用到二戰結束)。不過,乍浦在1937年11月23日即淪陷,此炮未能發揮作用。
定海的一次戰鬥,和此戰時間上頗有相近之處。
根據定海縣志記載,1939年2月5日中午,三艘日艦突然竄入定海港內,用小艇登岸未逞後,日寇就瘋狂地用軍艦炮擊定海東嶽宮一帶,炮轟一直持續到翌日早晨。
這和出雲艦的紀錄時間相似,軍艦數量也符合。然而,我不大認可此戰發生在定海。蓋定海位於舟山島上,其震遠炮台根據記載有過清代安裝的210毫米大炮,可是此台早廢。抗戰中因我國沒有制海權,對於孤懸海外的定海一旦開戰無法加強,因此一直不是防禦重點。定海淪陷前只有守軍千餘人,多數為地方雜兵,其炮台年久失修。這樣的防禦態勢,很難想像可以與日軍三艘大艦激戰數小時之久。事實上,中方資料中對這次日軍的襲擊,也沒有記錄炮台曾經還擊。
感覺上,這一戰發生在鎮海的可能性更大。
鎮海是浙江海防重鎮,1884年中法戰爭中,吳傑、薛福成等曾指揮炮台和南洋水師南瑞、南琛、開濟各艦,在此處力戰法軍艦隊,是我國海岸防禦作戰中少有的勝利之戰。抗戰前,此地設有鎮海要塞區,是海防重點,1932年設海軍鎮海炮台總台於小港,有官佐106名,士兵1579名,分駐鎮海要塞區各炮台間,隸屬寧波防守司令部,下屬彈藥庫、觀測所、探照燈台、修械所等。並有鎮海炮台掩護部隊一個團。1934年抗日戰爭前夕,民國政府國防部請德國軍事顧問佛采爾擬訂《寧波區海防設備實施計畫》,構築永久工事。工事計畫分二期完成。1936年抗戰前夕,除原有宏遠炮台外,另在青峙鉗口門炮台山建新鎮遠1、2、3、 4台,為鋼筋混凝土構築,並配高射炮隊。鎮海炮台裝備240毫米、210毫米大炮,每門儲存炮彈200發。抗戰開始後,曾以輪船沉塞航道,並通過海軍佈雷隊進行水雷布設,可謂防護森嚴。
遺憾的是,鎮海守軍的作戰記錄中,缺乏與日艦報告相符的戰鬥,只有兩次戰鬥有些相似。
一次是根據《鎮遠縣志》紀錄,1938年9月22日,日巡洋艦1艘炮艦數艘來犯,向炮台發炮百餘發,炮台還擊,擊傷巡洋艦,擊沉小艇數艘。
另一次是1940年7月17日,日軍上海第三艦隊所轄海軍陸戰隊在鎮海登陸,炮台守軍頑強抵抗,擊傷日艦一艘,後力戰到凌晨逐漸不支,宏遠炮台彈藥庫被毀,日軍上陸攻佔鎮海縣城。幸而駐防附近的一九四師陳德法部和從上虞趕來的十六師一部趕來增援,才將日軍趕下海。此戰共擊斃日軍三百餘名,我陣亡六百餘名,但終保鎮海不失。
這兩次戰鬥的時間和作戰過程,與日方描述都有出入。
更大的可能是在一次中方沒有記錄戰果的戰鬥中擊傷了出雲艦,因為從1937年9月到1941年4月鎮海淪陷,日軍戰艦飛機屢次來犯,鎮海炮台與敵交戰紀錄40餘次,很多戰鬥無法核實戰果。
看來,究竟誰是擊傷了出雲艦的英雄,依然是一個謎。這次戰鬥的詳細情況,還有待於更多的史料的面世。而出雲艦的最後下場則是於1945年7月24日在吳港被擊中翻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