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日激戰中國東北:山上炮火燒幾天得名火燒山 | 陽光歷史

 

A-A+

蘇日激戰中國東北:山上炮火燒幾天得名火燒山

2017年03月24日 戰史風雲 暫無評論 閱讀 68 次

  為紀念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週年,中俄兩國將於5月10日至6月10日,在中國東北聯合搜尋在解放東北戰鬥中犧牲的蘇聯紅軍將士的遺骸。這是兩國歷史上首次舉行類似活動。

  至4月30日,俄方派到東北地區的先遣組成員結束歷時十天的前期準備工作,他們將搜尋範圍確定在黑龍江省牡丹江市穆稜鎮火燒山周圍32平方公里,並根據當年的戰爭資料進行現場勘查,目前已完成階段性工作,發現15至17處可能埋葬蘇軍烈士的區域,下一階段考古學和人類學等專家將依據這些開始工作。

  採訪中,記者尋訪到當年蘇聯紅軍和日本關東軍在這一地區交戰時的兩位親歷者,聽他們講述當年激戰時的情況。

  1945年8月9日,蘇聯紅軍出兵中國東北,一舉擊潰日本關東軍,有力推動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的進程。蘇軍分東、西、北三個線路進入中國東北境內,東線蘇軍從綏芬河入境攻破日軍第一道防線,8月12日左右進入穆稜鎮的第二道防線。中俄聯合搜尋蘇軍烈士遺骸的區域就位於穆稜鎮的火燒山,這是兩軍在穆稜鎮交戰中的一個戰場,交戰雙方為蘇聯遠東第一方面軍第五集團軍190步兵師和日本關東軍124師團。

  今年82歲的冀耀宗當年家就住在穆稜鎮,當時他12歲。冀耀宗說,日軍飛機來了,到處炸。等轟炸結束,鎮上的大橋已經被炸壞了,蘇軍為了運輸物資,連夜用木頭把橋修好,轟炸的第二天再從橋上過已經變成木頭橋了。現在那座橋已經是政府後來重修的,不過日軍炸掉的一截橋體現在還紮在河裡。

  今年78歲的張克當年才8歲,兩軍交戰前,家人帶他躲到牡丹江西郊。這場激戰給他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交戰後的5個月左右,父親帶他去當時的樺林村,走到鐵嶺河的橋,江岸兩邊雪地裡仍到處都能看到屍體。

  張克後來對這段歷史有深入研究,他說牡丹江是當時日軍的第三道防線,蘇軍是8月16日進入牡丹江。從綏芬河到牡丹江直線100多公里的距離,蘇軍用了7天的時間,可見戰爭的激烈。

  據火燒山附近的農民說,當時蘇軍的坦克、大炮都上了,之所以成為火燒山,是因為兩軍交戰激烈,猛烈的炮火引燃了山上的植被,大火連燒了好幾天都沒有熄滅,整個山就像被火燒過一樣。

  冀耀宗說,多年後他們上山玩,仍能看到山上不少白骨。因為見慣了,當時並不覺得害怕。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