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場一天三次受傷:抗戰犧牲的第一位少將是誰?
9月13日上午,在日軍的進攻中,曾憲邦左腿被打斷,部下勸其退下火線,他斷然拒絕,帶傷指揮戰鬥。激戰到下午3時左右,曾憲邦再次被敵人機槍擊中腹部,小腸外流,他昏了過去。醒來後,曾憲邦接著指揮戰鬥,下午4時,在日軍猛烈炮火轟擊中,一塊彈片擊中曾憲邦,他英勇地為國捐軀了。
8月23日,在湘潭市,兒孫滿堂的曾仰之端詳著一張已泛黃的老照片和照片背面的題字,念叨著父親曾憲邦的名字,向記者講述了曾憲邦的故事。
曾憲邦,桃江縣浮邱山鄉回龍灣村人,1902年出生,黃埔四期畢業。1937年「七七盧溝橋」事變後,時任國民革命軍14軍83師498團上校團長的曾憲邦,受命增援29軍,奔赴一線抗擊日軍。他率部與日軍在宛平激戰八天七夜,以身殉國,年僅34歲。犧牲後,曾憲邦被國民政府追授少將軍銜,成為中國抗戰史上犧牲的第一位少將、第三位將軍。此前,犧牲了一位上將和中將。
血濺疆場成就英名
開赴抗戰前線後,曾憲邦所部的任務是堅守髫髻山。該地是北平城西南約30公里處的一個戰略要地,地勢險要,是拱衛北平的一道屏障,對手是日本王牌牛島師團。1937年9月初,戰鬥打響後,日軍從三面進攻。曾憲邦指揮官兵浴血奮戰,歷經多次拉鋸戰、肉搏戰,全團官兵無人退縮,傷亡慘重。
9月13日上午,日軍開始新一次進攻。戰鬥中,曾憲邦左腿被打斷,部下勸其退下火線,他斷然拒絕,帶傷指揮戰鬥。激戰到下午3時左右,曾憲邦再次被敵人機槍擊中腹部,小腸外流,他昏了過去。甦醒後,他用顫抖的手,在指揮手冊上寫下一首七絕:「有志男兒卷戰事,鋒前不惜國人頭。煙塵百戰留青史,報國丹心應未酬。」下午4時,在日軍猛烈炮火轟擊中,一塊彈片擊中曾憲邦,他英勇地為國捐軀了。噩耗傳到師部,師長劉堪親令一個步兵排搶回了曾憲邦的遺體。
後來,曾憲邦遺體被運回故土安葬。他的棺柩抵達桃江時,秋風蕭蕭、淫雨霏霏。桃江鄉親組成長蛇陣,護送棺柩直往浮邱山鳥山灣。沿途鄉親無不垂淚默哀,悼念這位抗日忠烈。
浮邱含悲吊英魂
「髫髻山前殲日寇,北平城外斬牛師。截腸決戰群山泣,拋腦捐軀舉國悲。俠骨還鄉芳故土,浮邱常翠伴忠碑。」抗戰勝利70週年之際,家鄉人民沒有忘記抗日英烈。目前,桃江縣浮邱山鄉政府已對曾憲邦將軍墳墓進行修繕,並會同有關部門拿出進一步修繕方案。有關部門正在多方收集將軍遺物。當地政府與縣直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將積極爭取上級支持,把曾憲邦將軍的墓地建成縣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