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陽關血戰:川軍堅守3天3夜 兩千多人喋血異鄉
70多年前,在遠離四川成都1300餘公里的山西黎城縣,曾有這樣一支川軍隊伍,頭戴斗笠,腳穿草鞋,攜帶極其簡陋的裝備,在李家鈺將軍帶領下,在當地東陽關阻擋日軍侵華數日,2000餘名川軍將士喋血戰場,草草掩埋,魂守異鄉,墓地無名。
歷史上有一個著名的溫泉關戰役,斯巴達軍隊在這個狹小的關隘依托優勢地形,抵抗了3天,阻擋了在數量上幾十倍於自己的波斯軍隊。而大多數人不知道的是,在川軍抗日戰鬥中,也曾經發生過這樣類似的戰役。
70多年前,在遠離四川成都1300餘公里的山西黎城縣,曾有這樣一支川軍隊伍,頭戴斗笠,腳穿草鞋,攜帶極其簡陋的裝備,在李家鈺將軍帶領下,在當地東陽關阻擋日軍侵華數日,2000餘名川軍將士喋血戰場,草草掩埋,魂守異鄉,墓地無名。
9月27日早上8點,當地這支川軍隊伍的10餘名後人,集結於人民公園川軍抗日陣亡將士紀念碑下,舉行簡單的啟動儀式後即驅車趕赴山西黎城縣。在9月30日全國首個法定烈士紀念日即將到來之際,他們將在山西東陽關,參加「銘記英雄,圓夢川軍」大型紀念活動,尋找父輩們曾經戰鬥過的足跡。
一場戰鬥
山西東陽關血戰2000川軍喋血異鄉
1937年9月,為了救國於危難之中,47軍軍長、四川蒲江人李家鈺奉命率其47軍從西昌出發,經成都,沿川陝路徒步北上抗日。上萬川軍將士長途跋涉40餘日,到達山西抗日前線。此時山西已是寒冬,川軍單衣彈藥奇缺。1937年11月,川軍47軍178師開赴黎城一帶,堵擊日軍進犯東陽關。1938年2月,太原失陷後,日軍經邯鄲、武安、涉縣進攻東陽關,想一舉驅逐駐守長治的47軍。日軍進攻了三天三夜,未能逾越東陽關半步。
但最終日軍由漢奸帶路抄小路進攻黎城,於18日凌晨4時許,已陷入兩面夾擊的47軍被迫撤出東陽關陣地。
此戰日軍傷亡在千人以上,47軍英勇抗敵,壯烈犧牲者在兩千人以上。
一次紀念
十餘名川軍後人千里尋找父輩抗戰足跡
27日早上7點左右,十多名川軍後人便早早地來到川軍烈士紀念碑下,完成活動儀式後,帶著川人的問候,行程1000多公里開赴山西黎城縣祭奠先烈。
72歲的《川軍抗戰親歷記》主編劉運勇告訴記者,「年齡大了,家裡的孩子本來是不讓我去的,我就自己『估倒』要來的。一直想去看看,也是達成心願吧。」
一份名單
107犧牲川軍名單蒲江72歲老人找了29年
一路上,72歲的蒲江縣文物管理所退休員工龍騰,不停地翻看著手中的一份五頁名單。名單之上寫滿了川軍戰士的名字,總計107人。
龍騰說,為了整理這份名單耗時29年,通過翻閱四川省檔案館、成都市檔案館、蒲江縣檔案館,以及四川省圖書館收藏的四川省及重慶市所管轄的所有市區縣志。在四川檔案館,龍騰收穫了意外之喜,他找到黎城人民當年為川軍犧牲將士立下的紀念碑,碑上詳細記錄了此次戰役中,47軍犧牲的所有排長以上川籍將士信息,一共34名。
龍騰手中的這份名單一天天厚起來,但距離2000餘名犧牲將士來說仍只是一小部分。「我會用我一生的精力來還原這段歷史,我想大家都能記住他們。」龍騰說。
一個見證
47軍唯一健在老川軍「我做夢都想回山西看看」
當年上萬川軍將士與日本侵略者殊死血戰,而經過慘烈戰場和時光流逝,當年參加過山西抗日的47軍老川軍寥寥無幾。在四川巴蜀抗戰史研究院的幫助下,華西都市報記者在成都二環路東段的一個院落裡,找到了目前唯一能找到的健在老兵鄭維邦。
1937年,鄭維邦便參加由軍長李家鈺帶領的47軍出川抗戰,1941年,鄭維邦一行奉命偷襲日軍佔領的山西運城機場。「我們在機場外面埋伏,本打算趁敵守備鬆懈時,鑽過鐵網進去的」,鄭維邦回憶,誰知道剛趴上去的七八個弟兄們,一直沒動靜,才發現,「鐵絲網是通電的,隨後工兵切斷了電源,剛把他們弄下來,就被發現了,我們就朝田里跑,那幾個兄弟多半犧牲了。」
「在山西參加中條山戰役時,我不小心踩到地雷,右腳4個腳趾被炸斷了,大腿和腹部也被彈片打中,當時醫療條件有限,沒得麻藥,就由幾個人按著,醫生用刀劃出口子,用鉗子把彈片一個個取出,當時就痛暈過去了。」鄭維邦脫下鞋子,指著腳趾說道,後來接上了3個,右耳震聾了,「沒被炸死,說明我還是有打仗的命嘛。」
在得知這次「銘記英雄,圓夢川軍」的活動,邀請他前往山西時,「我做夢都想回山西,看看戰鬥過的地方,給先走一步的兄弟們燒點紙。」鄭老遺憾地說,由於四川前往山西路途過於遙遠,加之身體欠佳,最終他沒能成行。「可能我以後也再沒機會了,只有到下面和戰友們再會了。」
上述問卷還有一條:「關於十年後的中國,你想到的畫面是什麼?」,其中一個答案「大都市裡清澈的母親河」讓我動心。這個頗有民意含量的回答,應該說也是愛國回答。這是真正觀照了國家與公民,反思了義務與權利關係之後,帶有期盼的回答。同時,「熊貓抱著竹子啃」的回答,也是一種愛國情懷的表達,不僅鮮活而生動,也反映出隨著年代不同,年輕人關於國家情懷的形式也發生了一些變化。
國家的強大,首先是每個人的強大,這是一條每個國民個體權利與尊嚴逐步得到尊重和舒展的路徑。
愛國,先要弄清國家的含義,想一下「國家為我做了什麼,我為國家做了什麼」。對於國家,熊培雲曾有個妙喻。他說國家就像珠寶盒,公民則是盒內珠寶。保護珠寶不受損,「珠寶盒」才有意義。同理,只有珠寶盒不受損,珠寶才最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