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堅和王猛滅前燕:五胡亂華時代北方短暫的統一
從公元352年底前燕遷都鄴城起,大體上形成了晉、秦、燕鼎峙的形勢。這形勢存在了十八年,到370年底前秦滅前燕而結束。從此,直到淝水之戰前的十三年間,這是北方獲得短期統一的時期,也是晉、秦南北對峙的時期。燕、秦兩國,在鼎峙開始的時候,燕的國力在秦之上,但以後,強弱易位,原來的強者甚至陷入滅亡的境地,其原因何在呢,筆者可用兩字概括:內訌。慕容氏一族人才輩出,第一代慕容廆是傑出的領袖人物;第二代慕容皝至少可以說是個明君,他的庶長兄慕容翰英武絕倫,智謀出眾;第三代慕容恪、慕容垂都智勇兼備,為敵國所畏憚。一個家族,幾代相繼出現許多優秀人物,歷代都很少見。不幸的是,在第二、三兩代中,兄弟不和的事竟不斷出現,終於給前燕帶來了噩運。慕容皝猜忌慕容翰,始而使他不得不出奔,後來回到故國建立戰功,仍遭迫害而死,事見第十二篇。
慕容皝去世前,曾囑咐嗣君慕容攜說:「如今中原尚未平定,你的兄弟恪智勇兼備,可以擔當重任。」古人說得好,「人之將死,其言也善。」慕容皝是不是擔心下一代重演兄弟不和的悲劇呢?這是有可能的。史籍上沒有提到慕容皝遺言有沒有涉及慕容垂。慕容垂原名霸,字道業,排行第五(慕容恪是老四),從小得父親喜愛,世子慕容攜因而不太高興。慕容垂少年時喜歡打獵,有一次從馬上跌下來,折斷了牙齒。慕容攜即了位,以敬仰春秋時晉人郤缺為借口,命五弟改名為(垂夬),後來信了讖文中的話,才又拿掉「夬」,改名叫「垂」,可見他對這個兄弟是一直猜忌的。
慕容恪打仗,不願多犧牲士卒,對所俘敵將,不肯隨便殺害等事,有關各篇已有述及。慕容垂破桓溫,亦見上篇。現在補敘一點慕容垂青年時的事跡。晉永和六年(350年),慕容攜攻克薊城,斬守將王佗,想坑殺所俘士卒一千多人。慕容霸(那時還沒有改名)諫道:「趙國暴虐,大王興師討伐,救民於塗炭之中,使得安居樂業。現在剛得薊城,便要坑殺他們的士卒,風聲傳將出去,恐怕會不利於王師。」慕容攜聽了,便停止屠殺。遠近官民聽說燕軍不隨便殺人,都望風迎降。這位二十五歲的青年王子的見識比他老兄高明多了(慕容攜時年三十二歲)。慕容攜對慕容恪似乎不大猜忌,然而臨終的囑托實在令人生疑,他說:「景茂(慕容瑋的字)年幼,我想把社稷交給你。」慕容恪不肯接受。慕容攜怒道:「況弟之間何必虛飾!」慕容恪答道:「陛下如果認為臣擔當得起天下重任,難道就不能輔佐少主?」慕容攜聽到這裡才放心,說:「你能行周公(西周周公旦輔佐幼主成王)之事,我就完全放心了。」由此可見,所謂傳位,只是試探而已。試探的結果好,他才放心,萬一不好呢,恐怕會趁自己沒有死,另有措置吧!
晉陞平四年(3的年),慕容攜死,年四十二歲。兒子慕容瑋即位,年十一歲。太宰慕容恪、太傅慕容評、太師慕輿根輔政,慕容垂任河南大都督、兗州牧、荊州刺史。慕容煒在位十一年。這十一年間,內部矛盾的發展,終於使強大的前燕陷入滅亡的境地。先是慕輿根自以為是老資格,對慕容恪主持國政不服帖。他故意勸慕容恪廢慕容瑋奪位。慕容恪大驚,說:「您喝醉了嗎?怎麼說出這樣荒謬的話來!我和你同受先帝遺詔輔政,怎能忽而作此主張?」慕輿根當場承認了錯誤,但怕被治罪,便向太后可足渾氏和慕容瑋誣告太宰、太傅要造反,還自告奮勇,願意率領禁兵去殺兩人。可足渾氏信以為真,打算答應,倒是十一歲的小皇帝有點主意,不相信這套鬼話,而且懷疑真要反的是太師,所以沒有同意,才沒有鬧出大亂子。
慕容恪把慕輿根的話告訴了兄弟慕容垂,慕容垂就勸他果斷地把他殺掉。秘書監皇甫真也說慕輿根毫無見識,自以為老資格,驕橫狠毒,不及早解決,會釀成大禍。慕容恪不肯,他考慮得很周到,小皇帝剛即位,大臣就自相殘殺,鄰國(東晉、前秦)會認為本國政局不穩定。這是他能說出口的話,而內心卻還有更深的顧慮:「人家一定會把我這個周公看作專橫的權臣。」他忍住了。但是慕輿根卻不罷休。他先是誣告,後來又向太后和幼主建議放棄鄴城,回到龍城(今遼寧朝陽)老家去。慕容恪這才無法忍耐下去,就與慕容評商議決定,奏明慕輿根的罪狀,殺死他和他的妻、子、黨羽。
慕容恪打仗,不願多犧牲士卒,對所俘敵將,不肯隨便殺害等事,有關各篇已有述及。慕容垂破桓溫,亦見上篇。現在補敘一點慕容垂青年時的事跡。晉永和六年(350年),慕容攜攻克薊城,斬守將王佗,想坑殺所俘士卒一千多人。慕容霸(那時還沒有改名)諫道:「趙國暴虐,大王興師討伐,救民於塗炭之中,使得安居樂業。現在剛得薊城,便要坑殺他們的士卒,風聲傳將出去,恐怕會不利於王師。」慕容攜聽了,便停止屠殺。遠近官民聽說燕軍不隨便殺人,都望風迎降。這位二十五歲的青年王子的見識比他老兄高明多了(慕容攜時年三十二歲)。慕容攜對慕容恪似乎不大猜忌,然而臨終的囑托實在令人生疑,他說:「景茂(慕容瑋的字)年幼,我想把社稷交給你。」慕容恪不肯接受。慕容攜怒道:「況弟之間何必虛飾!」慕容恪答道:「陛下如果認為臣擔當得起天下重任,難道就不能輔佐少主?」慕容攜聽到這裡才放心,說:「你能行周公(西周周公旦輔佐幼主成王)之事,我就完全放心了。」由此可見,所謂傳位,只是試探而已。試探的結果好,他才放心,萬一不好呢,恐怕會趁自己沒有死,另有措置吧!
晉陞平四年(3的年),慕容攜死,年四十二歲。兒子慕容瑋即位,年十一歲。太宰慕容恪、太傅慕容評、太師慕輿根輔政,慕容垂任河南大都督、兗州牧、荊州刺史。慕容煒在位十一年。這十一年間,內部矛盾的發展,終於使強大的前燕陷入滅亡的境地。先是慕輿根自以為是老資格,對慕容恪主持國政不服帖。他故意勸慕容恪廢慕容瑋奪位。慕容恪大驚,說:「您喝醉了嗎?怎麼說出這樣荒謬的話來!我和你同受先帝遺詔輔政,怎能忽而作此主張?」慕輿根當場承認了錯誤,但怕被治罪,便向太后可足渾氏和慕容瑋誣告太宰、太傅要造反,還自告奮勇,願意率領禁兵去殺兩人。可足渾氏信以為真,打算答應,倒是十一歲的小皇帝有點主意,不相信這套鬼話,而且懷疑真要反的是太師,所以沒有同意,才沒有鬧出大亂子。
慕容恪把慕輿根的話告訴了兄弟慕容垂,慕容垂就勸他果斷地把他殺掉。秘書監皇甫真也說慕輿根毫無見識,自以為老資格,驕橫狠毒,不及早解決,會釀成大禍。慕容恪不肯,他考慮得很周到,小皇帝剛即位,大臣就自相殘殺,鄰國(東晉、前秦)會認為本國政局不穩定。這是他能說出口的話,而內心卻還有更深的顧慮:「人家一定會把我這個周公看作專橫的權臣。」他忍住了。但是慕輿根卻不罷休。他先是誣告,後來又向太后和幼主建議放棄鄴城,回到龍城(今遼寧朝陽)老家去。慕容恪這才無法忍耐下去,就與慕容評商議決定,奏明慕輿根的罪狀,殺死他和他的妻、子、黨羽。
風波過去了。晉太和二年(367年)慕容恪去世,燕的局勢就急轉直下。慕容恪叮囑過慕容瑋:「吳王將相之才在臣十倍以上,先帝因長幼的次序,用臣輔政。臣死之後,請陛下舉國以聽吳王。」他還不放心,又叮囑慕容瑋的兄長慕容臧說:「大司馬總統六軍,人選不可忽視。我死之後,以親疏而言,應該輪到你和沖。你們弟兄雖則才能出眾,然而年紀還輕,不見得能夠挑得起這副擔子。吳王是人中豪傑,智謀無人能及。你們若能推舉他做大司馬,必能一統天下。你們千萬不要貪戀官職,不以國家為意。」他病重將死,慕容瑋去探望,他又一次推薦吳王,說他是管仲、蕭何一類人物,如果不加重用,秦、晉兩國一定要興兵來犯的。他還把這番意思同慕容評講過。慕容恪把利害得失剖析得明明白白,無奈他們不肯聽取。他死之後,慕容瑋讓兄弟慕容沖做了大司馬,把慕容垂擱在旁邊。他自請領兵擊敗桓溫之後,威名遠震。慕容評是個庸人,又是忌他,又是怕他,便和可足渾氏商量害他。慕容垂發覺了他們的陰謀,想逃往龍城,據有燕的舊疆,但沒有成功,只得改變計畫,帶了兒子慕容令、慕容寶等投奔前秦去了。
燕的國勢,由於王公、貴戚佔有大量戶口做佃客和衣食客,國家的戶口反而比私家的少,財政困難,官吏的棒祿,戰士的口糧,常有拖欠,本來已經很衰弱了。晉太和三年(368年),尚書左僕射悅綰建議清理,這得到了慕容瑋的同意。結果,他清出了二十多萬戶,但也惹得滿朝怨恨。他本來身體不好,硬拚著做這件苦差使,竟把性命送掉。這項工作最終還是不了了之。王公貴戚中,權勢最高的無過於慕容評。慕容恪死後,權力全在他的手裡。他貪得無厭,佔有的戶口自然最多,用的地方官不是行伍出身的武臣,便是紈褲的貴族。太后可足渾氏和慕容瑋也奢靡不堪,後宮有女子四千多人,僮侍廝役還不在內,一天的耗費常在萬金左右。這樣的國家,顯然是難以長久支持的。
我們回過來再看前秦。它從符洪建國以來,歷經磨難,終於成為一個強國。符洪稱大單于、三秦王,事在晉永和六年(350年)。他還沒有進入關中,就被原後趙將麻秋毒死。兒子符健殺死麻秋,不用大單于、三秦王稱號,引兵入關,只稱晉雍州刺史。關中平定後,他才於七年正月稱天王、大單于,國號大秦。又過了一年,才即位稱帝。以後關中諸將群起反符氏,加以東晉桓溫北伐,境內不太安定。這時老天也不幫忙,永和十年(354年)饑荒,一升米值一匹布。十一年春天發生蝗災,牛馬無草可吃,竟互相吃身上的毛。這年六月,符健去世,年三十九歲。他臨終對太子符生說:「六夷酋帥和執政大臣,如果不聽你的命令,可逐漸把他們殺掉。」這是極有後患的遺囑。符生是個「獨眼龍」,武藝絕倫,性格殘暴,父親又這樣囑咐他,國內自然不會安定了。
從永和十一年到昇平元年(355~357年),符生殺了許多人,后妃、公卿、僕隸,各式各樣的人都有。丞相雷弱兒為人剛直,因為在朝堂上公開批評符生的親信,其本人和九子、二十七孫都遭非命。尚書令辛牢在宴會上做酒監,因為勸人飲酒不力,被他當場一箭射殺。太醫令程延為他著病,說是吃棗子太多而引起的,他大怒道:「你怎麼會知道我吃棗子!」立即命令拉出去斬了。他夢見大魚吃蒲(符氏本姓蒲),又聽說長安民謠有「東海大魚化為龍,男皆為王女為公」兩句,就把太師魚遵及其七子十孫都殺了。諸如此類,死的人不計其數。他接見群臣的時候,弓上弦,刀出鞘,另外還放著錘鉗鋸鑿等可以殺人的器具。殺人的方法,除殺頭以外,斬斷脛骨、拉脅、鋸頸、刳胎、鑿頭頂等法,都隨時使用(楊炫之《洛陽伽藍記》卷二說符生雖好勇嗜酒,但並不凶暴,是符堅「妄書生惡」。此說可供參考)。這樣的暴虐是長不了的。昇平元年(357年),姚襄進兵來爭關中,被符黃眉、鄧羌等擊敗。秦兵又擒殺姚襄,他的兄弟姚襲只得率眾投降。黃眉回到長安,符生不但不予獎賞,還時常當眾辱罵他。黃眉想殺符生自立,被發覺殺死,王公親戚牽連被殺的又有多人。
這年六月,清河王符法、東海王符堅起事。他們手下不過幾百人,但進了宮中,宿衛將士都放下武器,服從他們。符生喝得酩酊大醉,睡得正熟,聽見喧鬧醒來,還弄不清是什麼事。符堅把他廢為越王,接著把他殺死。這個昏君只活到二十三歲。荷堅是符健的侄兒,與符生是堂兄弟,比符生小三歲。他從小從師讀書,很有點學問,也很受當時人的稱讚。他見符生殘暴,即與尚書呂婆樓商議對策。婆樓說自己沒有本領辦大事,家鄉有個王猛,是世間少有的奇才,殿下不妨向他請教。符堅就請婆樓介紹,把王猛請到府裡。賓主談論了一番之後,符堅對王猛佩服得五體投地,說彷彿是劉玄德認識了諸葛孔明。王猛字景略,北海劇(今山東壽光東南)人,博學多才,喜讀兵書,與那些崇尚《老》、《莊》、口談玄言的名士談不攏,反為他們所笑。他到過鄴城,後來隱居華陰。他見桓溫不會有大的成就,所以不肯跟他南下,終於為符堅所用。他比符堅大十三歲,相見時正當三十三歲的壯年。
符堅弟兄起事是在不得已的情況下發動的。他們確實久已存有此心,但也不敢輕易動手。這天夜裡,符生對侍婢說:「阿法兄弟也不可信任,明天要把他們殺掉。」侍婢偷偷地把這話傳了出去,他們就再也不能拖延了。事成以後,符堅要讓符法即位,符法自忖才能不如兄弟,又是庶出,就不肯接受。(阿法於幾個月後,以皇太后[嫡母,亦即符堅的生母]命被「賜死」,原因很簡單,皇帝只能有一個。)群臣都擁護符堅,於是符堅即位,不稱皇帝,仍用大秦天王的稱號。他殺掉符生的親信二十多人,任王猛為中書侍郎,不久改任尚書左丞。從此,王猛與符堅的兄弟陽平公符融,成了前秦朝廷的柱石。
符堅上台後,很快就發覺面臨著兩個問題,一是權貴不守法,二是叛亂迭起。解決這兩個問題,必須遵循「治亂世用重典」的原則。符堅、王猛正是遵照這原則雷厲風行地辦事的。特進(賜給有特殊地位者的官職)樊世是氐族土豪,與符氏關係密切。他見符堅重用王猛、心裡有氣,當眾罵王猛道:「我輩和先帝共興事業,而拿不到權;你沒有汗馬功勞,怎麼敢執掌大權?這樣豈不是我種了田你吃飯!」又氣呼呼地說:「不把你的腦袋掛在長安城門口,決不罷休!」王猛告訴了符堅。符堅怒道:「必須殺掉這個老氐,然後百僚可整。」過了一會,樊世來了,他對符堅說話,口氣很倔強。王猛在旁指責他沒有上下之分,樊世大怒,跳起來要打王猛,被左右阻止後,便又破口大罵。符堅頓時發火,立即命令把他斬首。許多向符堅告王猛狀的氐人,都遭符堅斥責,有的就在殿上被鞭打。從此公卿以下的官吏都畏俱王猛,不敢輕易得罪他了。
強太后(符健的妻子)的兄弟特進強德是長安城裡的大惡霸,吃醉了酒,帶著一群爪牙,公然擄掠百姓的財物、子女。晉陞平三年(符堅甘露元年,359年),王猛以侍中、中書令,領京兆尹。他一上任,便逮捕強德,一面上奏,一而斬首。符堅派使者來赦,強德的屍體已在市口上示眾。王猛和御史中丞鄧羌合作,兩人皆疾惡如仇,無所顧忌,數十天中,殺、關、罷免權貴二十多人。不法之徒嚇得氣都透不過來,哪裡再敢犯法。符堅為之歎道:「我到現在才知道天下有法啊!」符堅自此非常重視吏治,常派使者巡察州郡和各族部落,凡有孤寡老人生活貧困的,官吏刑罰不公平的,以及清廉公正、能夠勸課農桑的,總之,各種好好壞壞的情況,都要求如實奏報。符堅根據這些情況,採取措施,於是前秦的政治,比起晉、燕兩國,要清明得多。符堅重視教育,命公卿以下的子孫都入學修業,成績優良、品行端正的予以獎勵。他每月到太學一次,考核學生經義優劣,並提出經學上的問題,與博士(教師)討論。回顧前文殷浩因軍興而廢學校,這與符堅比較優劣,相差不可以道里計了。
叛亂迭起的問題,有時是相當嚴重的。前文提到過的張平,他擁有各族十多萬戶,與東晉通聲氣,受晉朝任命的并州刺史,聲勢不小。但是這類叛亂不難平定:符堅大軍一到,很容易就把他的軍隊擊潰,迫使張平投降。真正嚴重的問題是在符氏自己人的內部。符生有五個兄弟,都封為公爵。王猛曾勸待堅及早解決,以免後患,但符堅不聽。符堅的考慮也有道理,五公無罪而就死地,豈不要被人指責為屠戮宗室。王猛不僅對五公作此主張,慕容垂投秦後,他也主張殺掉他以除後患,這就未免過於狠毒了。戰時殺降,向來視為罪惡,何況殺避禍來降的人呢!若說後來慕容垂果然重建燕國,確係後患,也必須弄清楚,這是淝水之戰的後果,不是慕容垂搞的陰謀。這是後話,下文再說。
晉太和二年(符堅建元三年,367年),符生的兄弟符柳、符雙和符廋、符武果然一齊起兵造反。他們本來分別鎮守地方,有兵有糧有城池,造反很方便。符廋原在陝城(今河南陝縣西南),地近燕境。他起兵後,投降燕國,請燕出兵接應。這時慕容恪已經死了幾個月,慕容評在掌權,他放過了這樣一個大好機會,只輕描淡寫地說:「我等智略,非太宰之比,能閉關保境就夠了,平秦不是我的事情。」符廋再次特地寫信給慕容垂和皇甫真,說符堅、王猛都是人中俊傑,今日不乘機取之,只怕燕國君臣必有後悔的日子。兩人明知他說得對,但是慕容評哪裡肯聽他們的話呢?
符堅分兵征討叛軍,先後擊斬符雙、符武、符柳,最後,王猛等於晉太和三年(符堅建元四年,368年)十二月打破陝城,擒獲了符廋。符堅問他為什麼要反,他說:「只為弟兄屢謀逆亂,臣怕連累而死,所以造反。」符堅責令他自殺,但赦免了他的兒子。符堅仍然留有餘地,這是他為人比較寬厚的地方。前秦的內部矛盾與前燕不同之處在於:首腦不製造矛盾,在矛盾出現後,處理得也比較得當,所以風波過去之後,國家的情況就恢復到正常狀態了。接著,符堅就動手兼併前燕。晉太和四年十一月,慕容垂投秦。十二月,秦就以桓溫敗後燕不履行其求救時許諾,願割虎牢以西之地為口實,使王猛等率兵進攻洛陽。五年正月,洛陽守將慕容築看了王猛一封虛張聲勢的恫嚇信,便開門投降。秦得了洛陽,便暫時休兵。
同年六月,秦兵再出。符堅送王猛到灞上,把關東重任委託給他。八月,王猛攻克壺關(今山西長治北);九月,又助楊安攻克晉陽。燕命慕容評做元帥,領兵三十萬御秦。燕兵比秦多得多。但是慕容評怕王猛,不敢進兵救晉陽,士卒怨恨主帥,沒有鬥志。十月潞川之戰,秦軍大獲全勝,俘斬五萬多人,乘勝追擊,又俘獲十多萬人。慕容評單騎逃回鄴城。秦兵長驅東進,包圍鄴城。十一月,慕容瑋、慕容評棄城逃走,鄴城投降。秦兵追到高陽,俘獲慕容瑋。慕容評逃到高句麗,被高句麗抓起來,交給前秦,前燕滅亡。燕從慕容攜稱帝起算,凡二主歷十九年。從慕容皝稱王起算,共三主三十四年。它是十六國中第四個滅亡的國家(前面三個是前趙、後趙、成漢)。
鄴城被圍的時候,城外秦兵佔領的地區,因王猛令行禁止,秩序良好,百姓不勝感慨地道:「想不到今天又見到了太原王(慕容恪的封爵)!」王猛知道了,也歎惜「慕容玄恭(慕容恪字)真是奇士!」秦滅了燕,得到一百五十七郡、二百四十六萬戶、九百九十九萬口。符堅把慕容瑋和燕的后妃、王公、百官以及鮮卑四萬餘戶遷到長安。秦滅燕後就基本上統一了北方。滅燕的下一年,前涼稱藩。晉太元元年(符堅建元十二年,376年),秦又以絕對優勢的兵力攻涼,張天錫投降。除邊塞的遊牧部落外,北方是前秦的一統天下了。王猛沒有看到這一天,他已在上一年去世了,年五十一歲。